加强实验教学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率

2017-03-02 23:12郑泽丽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9期
关键词:摩擦力阻力物体

郑泽丽

【摘要】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方式,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但因传统物理教学较为注重物理学科知识的传授,故而对实验的重视不足。初中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加强实验教学,目的是要借助实验而引导学生参与到物理学习过程中,子啊观察、操作、思考和探究中获得对物理知识的构建,形成技能。在初中阶段要注重加强实验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得到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提高教学效率

实验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式,也是获得物理知识构建的重要途径,从以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来看,对实验的重视力度不够,甚至出现了教师讲实验,学生背诵实验的现象,实验的作用并没有得到较好地发挥。实验于学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欲提高实验的有效性,不仅要增强实验的趣味性,还得发挥好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且要把实验和生活联系起来,使实验日常化,成为一种习惯,这样才能让学生借助实验而探究物理,更好地学好物理。

一、增强实验趣味性,让学生喜欢实验

实验本身就富有较强的趣味性,但因应试观念所影响,一些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么是以演示实验来代替操作实验,要么就是直接讲授实验,让学生记实验现象和结论,实验形同虚设。也正是因此,学生逐渐对实验失去了兴趣。初中物理教学中涉及大量的实验,以摩擦力为例,就涉及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将滑动变为滚动、研究自行车的摩擦力、竹筷提杯子等多个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其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摩擦力的概念,通过实验而获得对摩擦力知识的构建。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为增强实验的趣味性,要注重结合实验内容而设置悬念,启发学生思考。如在“大气压强”的实验探究中,教师可先准备一杯矿泉水(盖子是拧紧的),然后问学生想要让水慢慢流出来可以有什么办法,当学生想到用针刺一个小孔时,教师顺势在瓶底刺一个小孔,结果,水没有流出来,此时追问“为什么?”当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验现象产生矛盾,他们急欲想知道其中的奥秘,自然会去主动探究。又如“液体压强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中,借助多媒体而以帕斯卡的木桶实验故事作为启发,通过故事而让学生初步了解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激发其探究欲望。

结合实践不难发现,为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在实验中也可通过情境而引出问题,借助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以“探究摩擦力影响因素”为例,在实验前,先引导学生用手压在课桌上并向前拖动,感受拖动时桌面对手的作用力,思考是什么力;接着引导学生加大手对桌面的压力,再次感觉并思考,随着手的压力增大,有什么感觉,能说明什么;再用一块粗糙的木板放在桌面上,再次操作感受并思考摩擦力会和什么因素有关。

二、以探究为载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

要使实验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参与实验。如浮力教学中,下沉的物体是否有浮力,如果是直接告诉学生,学生没有经历实验过程,记住的只是一个知识点,而若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不仅掌握了该知识点,也能理解为何下沉的物体也会有浮力的原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真正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

在实验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猜想。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为例,在该实验教学中,教师先将一小车从斜面滑下,引导学生观察,小车滑下后运动一段距离后的状态,问“小车为什么会停下来?”“阻力是如何影响小车运动的?”“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针对实验和上述问题的交流,引导学生猜想“”阻力会对物体的运动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生猜想后,教师帮助学生整理并归纳猜想,然后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在猜想的基础上,更多的是要预留时间而指导学生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方式完成实验,在实验中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对实验数据分析而得到实验结论。如上述的“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要探究阻力对物体的影响作用关键是要看阻力不同时物体的运动情况,故而实验中引导学生用毛巾、棉布和木板来实验,测定阻力的大小、滑行的距离、速度变化快慢情况,通过实验而引导学生分析初速度相同的情况下,若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就会怎样,运动距离会怎样,也就说明了小车受到的阻力若越小,速度减小就会怎样,进一步可以得到结论,若物体运动不受阻力,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在实验总结阶段,要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先表达,教师再引导学生概括。

三、以生活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探究实验

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实验的关注力度加强,学生参与操作实验的机会也增多。但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来看,实验还是多拘于课堂,课外探究实验还是较少。物理教学所要做的,并不是然给学生单纯地掌握一些书本知识,而是要让学生能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在科学探究中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提倡把实验和生活联系起来,其目的是要让学生能把探究变成日常化行为,在物理学习中多一些操作和应用,以此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结合初中物理所涉及的知识点和实验来看,在生活中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实验也是具有可行性的。如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课堂实验初步了解了物体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课后为进一步巩固该知识点,可引导学生利用弹簧秤对生活中的物体(如食盐、书籍等)所受的重力进行测量,再次探究其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巩固G=mg的方法。又如浮力一章的探究过程中,鸡蛋会浮在水面上,课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就会发现,生鸡蛋和熟鸡蛋会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在实验教学中,也可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样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放手实验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较好地凸显,在实验教学中,唯有让学生主动去实验,能放手让学生实验,让学生经历实验过程,这样才利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在物理教学中要能放手让学生实验,首先的转变教学观念,从“以师为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真正做到“以生为主”,要能从书本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而理解物理知识。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多动手操作。以“液化現象”为例,虽然教材中有压缩液体的演示实验,但没有降温液化的实验,此时可让学生拿一块小玻璃,对着玻璃呼气,通过这个实验而获得体会。又如“功”的教学中,是否对物体施加了力就是做了功,针对这一问题,请两个学生上台演示用力推动桌子的实验,其中一个同学用力后桌子被推动,另一个同学用力后桌子没有动,再问“作用效果是不是一样?”由此而引出“功”的概念,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知识,效果更好。

在实验操作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操作,还得引导学生多思考。如在“杠杆”的教学中,对于杠杆、支点、力臂等概念,可引导学生用铅笔、文具盒等作为实验器材,在实验中找出并标记,再问如何才能让杠杆保持平衡,由此探究阻力臂和阻力、动力臂和动力之间的关系。又如在“物体的浮与沉条件”探究中,对于浮在水中的物体,要知道其所受的浮力,要先测出什么(先测出重力),还要知道什么才能计算,结合问题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得到F浮=G-F的结论。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正视实验的重要性,以实验为契机,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通过实验而更好地获得物理知识的构建。在实验教学中,应多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实验的主体,主动猜想,主动探究,这样的实验教学才会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李江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3期254-255页。

[2]邴帅:让实验教学演绎初中物理精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年第5期162-163页。

[3]郭建南:如何让实验教学为初中物理课程扬帆起航[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5年第10期87-88页。

猜你喜欢
摩擦力阻力物体
鼻阻力测定在儿童OSA诊疗中的临床作用
零阻力
神奇的摩擦力
阻力不小 推进当循序渐进
悬浮的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