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智勇
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零售连锁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问题,如企业物流成本难以准确把握、配送中心建设滞后、没有形成连锁规模效应、物流信息化滞后等,最后提出了我国零售连锁物流成本控制的对策。
关键词:零售连锁企业 物流成本 物流信息化
物流是指从原材料采购供应开始,到企业生产周转,再到产品销售以及退货和售后处理的全过程。物流成本是指产品的空间移动或时间占有中所耗费的各种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包括供应物流成本、生产物流成本和销售物流成本。
20世纪中期以后,现代零售企业的连锁经营在发达国家取得了普遍成功,它不仅使许多发达国家的整体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增长,同时也创造了极大的社会效益。零售企业成功的关键不仅在于经营模式的创新更在于它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控制。
我国的连锁经营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植和相关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现已初具规模,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力。虽然连锁经营快速进步,但是我们也要了解零售企业在我国发展产生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综合的研究和分析。
一、我国零售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物流成本难以准确把握
由于我国零售企业发展较为缓慢,而且不少连锁零售企业缺乏统一的物流管理,物流要素分散在各个部门,因而物流成本要计算的要素领域很多,对于其计算的具体方法也没有统一的规范,所以企业是很难对物流成本进行一个有效而全面的掌握。
(二)配送中心建设滞后,配送模式不合理
連锁经营已成为全球零售业经营的发展趋势,其长处之一就是“共同进货、共同配送、共同管理”的规模效益,而配送中心就是这些“共同”得以实现的基础条件。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物流设施仍受传统经营模式的影响,虽然85%以上的连锁零售企业建有配送中心,并形成了小而全的配送体系,但由于受物流范围的制约,企业组织配送不能达到应有的要求和区域利益的分割,引起进货价格的不一致,中间又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环节,加大了连锁企业的运营费用。
(三)没有形成连锁规模效应
中国连锁协会对内地20家有连锁企业的研究证实:少数零售企业的统一配送率接近50%,多大数都在35%一45%之间。而物流成本管理水平较高的日本目前的零售业中有75%的商家经营产品是靠物流配送中心进行加工配送的,75%以上的连锁店、90%以上的百货店巨头都有物流配送中心进行配送。所以说连锁零售企业在中国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规模经济效应。
(四)物流管理水平低,社会物流成本高
目前我国生产企业成品库存大概是半个月左右,原材料库存大概是一个月左右,商业销售库存约占40天,而国外一般企业的产品库存的时间均低于2周;从物流成本方面来看,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约20%,而美国所占比重8%左右;这些明显体现了我国物流成本控制的缺陷,所有这些都已严重影响到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
(五)物流信息化滞后
现在国内仍有不少连锁超市订货依靠人工操控,做不到及时正确地将进货信息告知供应商,总部和门店数据库的数据也时有误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零售连锁企业投资中IT技术的投资所占零售总额的比例还不到0.4%,而国际大型零售企业都在4%以上,可见我国物流科技信息技术的落后,因此我国内地连锁企业的订货周期、库存周转期都无法减少,从而导致了商品流通速度变慢,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二、我国零售连锁物流成本控制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化是零售企业迈向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连锁企业只有通过POS、EOS、EDI、RF和ERP等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实现供应商、分销商之间数据及时共享,才能准时的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方针,物流信息系统有助于衔接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从而达到物流活动高效运行和物流成本减少的目的。
(二)加强库存管理,选择合理的配送模式
1、完善库存管理
第一,优化仓库布局减少库存点。通过建立大规模的物流中心,把以前分散的库存集中起来,对特定区域范围内的用户采取直接配送模式,送货上门,进行门到门的服务,虽然这种模式可能会增加运输环节的成本,但可以使物流总成本降到最低。
第二,用现代化库存计划技术来控制库存量。利用物料需求计划(MRP)、资源计划(MRPⅡ)以及及时制(JIT)技术来计算和确定每个物流环节最佳的库存量,并在现代物流理念下指导物流系统的高效运行,使存货水平最低、浪费最少、空间占用最小。
第三,库存管理中采用ABC分类管理法。利用ABC分类管理可以搞好库存物品种类的重点管理和库存安排,提高库存效率。严格控制品种少价值高的A类货物,对于使用价值不太高的B类物资进行一般控制,对于品种较多但货物价值较低C类物资采用一些最基本的控制方法就可以了。根据不同情况采用相应措施,做到分类管理,从而最大限度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第四,加强库存内部管理和降低日常开支。在保证货物质量安全的情况下,更好地堆放和贮藏以节约保管费用,提高仓库仓储设备的利用率,掌握好库存额的增减变化情况,充分发挥仓库使用效能。提高保管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效率,减少费用支出。
2、选择合理科学的配送模式
配送是物流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制定合理科学的配送模式才能实现效率化的配送和提高装卸率,也只有合理安排配车计划、规划合理的运输路线才能降低运输成本和配送成本,实现物流总成本的最低。
(三)加强与供应商的的战略合作
传统采购采用“货比三家”方法,从中选择价格合适(通常是价格最低)的供应商,这种选择供应商的方法已不再适合现今环境下企业的采购需求。所以在供应商的抉择上,要执行清晰的供应商认证程序,对供应商的生产运营状况、技术水平及信息化程度进行全面仔细的了解,并进行透彻的分析,优化供应商结构,选择最优的几家进行重点长期合作,建立起战略合作的伙伴关系,形成稳固的供应链;同时也要定期对供应商进行绩效评估,促使供应商不断提高和改进服务水平。此外还要与供应商进行资源数据信息共享,及时反馈信息,提高彼此之间工作的效率,降低企业相关成本,增加企业收入和营业利润。
(四)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开发,建立合理的物流绩效评估体系
高素质人才不仅能提高企业经营效率,还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因此零售企业应该注重引进高素质人才,并对人员进行培训和提高。结合国内国外物流的发展趋势,实施物流绩效战略。职能部门人员以绩效评估和考核为标杆来完成任务,坚持内部评估为主,外部评估指标为辅,二者相互结合,监督和检查智能部门人员的工作绩效,促进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与合理化。
参考文献:
[1]吉亚力、吴隽、贺宁.美、日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对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启示.商场现代化,2012年3月
[2]程容娟.连锁零售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分析.企业研究:理论版,201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