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让初中物理更为有效

2017-03-02 22:33刘敏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9期
关键词:摩擦力生活化物理

刘敏

【摘要】物理知识源于生活,物理和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受传统观念所影响,初中物理教学中对生活的关注力度不足,更多重教材学科知识的灌输。提倡让初中物理回归生活,就是要在物理教学中以生活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物理,在探究中构建物理知识,在应用中获得技能的提升。也只有这样,物理教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导入探究实验应用

从新教材的设计与编排来看,融入了更多的生活元素,在单元导语的设计和内容上,都力求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让物理教学回归生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物理知识,在生活化的探究中学习物理知识并学会应用,这样才能让物理学习变得更加有效。

一、以生活化方式导入,促进学生感知

在物理教学中提倡以生活现象、生活素材来作为导入环节的媒介和辅助,让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去观察、思考,可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物理探究过程。以“声音是什么”为例,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播放各种声音(如鸟鸣声、打击声),然后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声音,启发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在学生思考并交流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书本、桌子等发出声音,然后再展开对声音特征的探究。

在导入中应用生活素材,不仅要注重引导学生看、听、说、动,还要注重以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这样才利于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如“物质的质量”的教学中,以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海绵和铁、铁钉和大头针、胖子和瘦子,从重量、体积、、组成用途等方面进行比较,然后以问题“这些物体(或人)是由什么构成的,在构成上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作为启发,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引出质量的概念。提倡导入生活化,就是要拉近生活和物理的距离,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而更好地参与到物理探究活动中。

在导入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以多媒体来直观呈现,促进学生形象感知。如“走进分子世界”中,可先借助多媒体而展示浩瀚的宇宙图片,以及DNA双螺旋结构,以此而让学生直观感知两极世界,借助撕纸游戏而让学生思考物质的构成,以此而引入“分子”的概念。如此,让学生在感知中学习概念,学生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又如在“浮力”的教学中,通过展示轮船、木头等生活中浮于水面的图片,问学生为何这些物体能浮于水面,由此而引出概念。

二、探究过程生活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结合以往的物理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多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的机会较少,提倡探究生活化,就是要在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去看、听、说、动,让学生以生活化的方式来学习物理知识,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获取。在物理教学中提倡探究生活化,要注重在情境导入的基础上以问题、活动、任务等方式引导学生展开合作,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学会分享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从而更好地建构起知识体系。

以“物质的密度”为例,教学中教师先呈现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让学生通过看而辨别,此时学生难以辨别,追问“如果要辨别有什么办法?”学生会说重量不同,接着启发学生思考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做出猜想。在学生猜想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确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然后展开验证试验。实验中启发学生思考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有什么关系,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大小是否相同,如果换用其他物体会不会得到相应的结果,从中可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实验并思考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归纳,从而得到密度的概念。

在以“杠杆”教学中为例,教学中先以把图钉的案例而启发学生思考方法,然后对比哪种方法比较省力,以生活中的开瓶器、尖嘴钳等实物而引导学生观察,由此而引出杠杆的概念,在学习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等概念时,借助多媒体演示杠杆的组成并在用语言讲解的同时在图上分别标出这些要素,如“动力臂”的点拨,在图上指着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然后点出这就是“动力臂”。同时,引导学生画出杠杆图,在教师讲解时跟着画出各个要素。如此,让学生在看的同时去做,在多媒体的辅助下更好地理解相应的概念,学生的体验会更加深刻,对知识的构建效果也会更好。

三、实验生活化,让学生操作感悟

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并分析实验数据,从而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但在以往的初中物理实验中,大多教师是按照教材中的实验要求和步骤让学生去完成,学生在实验中的创造性不强,甚至会出现“背实验”的现象。提倡实验生活化,就是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生活而改进或创造实验,更好地通过实验获得知识构建。

以“探究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为例,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猜想,即猜想哪些因素会影响摩擦力的大小,在该环节中,为更好地帮助学生猜想,可用情境辅助,如让学生推动一张桌子,再推动一张讲台,看哪个比较容易,由此而猜想摩擦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接着以“做一做”来引导学生用弹簧秤测不同环境下物体受到的拉力,由此而讨论接触面和摩擦力之间的关系。如此逐步推进,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而分析实验数据,结合数据而初步得到结论。此时,学生得到的结论并不一定准确,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总结情况进行相应的指导,让学生更好地得到结论。得到结论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举出例子,这样更利于学生在实验中掌握影响如何改变摩擦力的大小的方法。

在实验探究中,要注重以生活案例而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在猜想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合作展开实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用问题进行相应的辅导,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实验。在实验中,要引导学生合作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合现象和数据而归纳得到结论。当然,因学生的知识、能力有限,结论会存在不足,此时教师应该给予相应的点拨和指导。

四、练习生活化,让学生在应用中提升

练习是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巩固的重要途径,但从以往的物理练习设计来看,多以书面练习为主,且要求较为统一。在物理教学中提倡生活化练习,就是要改变单纯的书面练习方式,以针对性的练习引导学生巩固后,结合教学内容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展开实践,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在组织学生进行生活化练习过程中,一是要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摩擦力”的学习后引导学生列举出生活中应用摩擦力的現象并对其原理进行分析,如塑料瓶盖上有一些竖纹、车子陷在泥里,掂上草或沙、车轮上或鞋底上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二是要注重引导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如电学知识学习后,引导学生对开灯时电灯泡容易烧坏的原理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I=U/R的公式,在问题分析中理解U不变,R小,则I大的原理。

总之,物理教学并不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既定的知识,更多的是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物理,在物理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物理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从而更好地获得发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倡生活化教学,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可较好地提升学生参与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对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和促进学生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在教学中还需根据具体的教学设计和需要选择生活素材,组织学生展开生活化探究。

【参考文献】

[1]邓建聪:浅析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6年第8期62-63页。

[2]王汝智:试析结合生活实际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5年第4期54-55页。

[3]王凯杰:生活化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年第102期第143-144页。

猜你喜欢
摩擦力生活化物理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只因是物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神奇的摩擦力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