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兴无++唐亚辉++周红俐++陈世孝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6.32.191
[摘要] 目的 探讨MRI和CT检查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2014年4月—2016年6月该医院诊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2例,患者均确诊为早期腔隙性脑梗死,采用MRI和CT检查,根据影像结果进行诊断,比较MRI和CT检查病灶部位及病灶大小检出率情况。 结果 MRI检查确诊742个病灶,显著高于CT检查确诊145个病灶(P<0.05);MRI检查额叶、丘脑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MRI检查内囊检测率,显著低于CT(P<0.05);MRI检查<5 mm病灶数为256个,检出率为34.50%,显著高于CR的<5 mm病灶数为3个,检出率为2.07%(P<0.05)。 结论 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采用MRI和CT检查效果理想,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影像学参考。
[关鍵词] MRI;CT检查;腔隙性脑梗死;诊断效果;临床诊断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1(b)-0191-03
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AC)多发生于内囊、丘脑、脑干等部位[1]。目前,临床上对于腔隙性脑梗死主要以影像学诊断为主,如:MRI、CT等,这些方法均能清晰的显示病灶部位,伪影率也比较低。但是,对于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确诊率、优缺点等尚存在较大的争议[2]。为了探讨MRI和CT检查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整群选取2014年4月—2016年6月该医院诊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2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医院诊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2例,男53例,女29例,年龄(39~76)岁,平均(67.68±12.35)岁。入选患者均符合腔隙性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3],入院后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嗜睡、面瘫等症状。排除标准:①排除不符合临床诊断标准者;②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及肝、肾功能异常者;③排除合并精神病史、家族史者。该次临床诊断试验均经患者、家属同意,试验通过医院伦理会批准,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采用MRI和CT检查方法:①CT(Cimpued tomography)检查方法。采用该院西门子Definition FlashCT进行检查。检查时患者保持平卧姿势,选择常规轴位进行扫描,将OM作为基线,从颅底到颅顶进行逐层扫描,层厚10 mm、层距10 mm,对于疑似病灶部位进行局部放大扫描。为了进一步获得更加清晰的图像,诊断时可以行多个连续层面扫描,CT诊断能发现5 mm腔隙脑梗死病灶[3]。②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检查。采用医院 GE Signa HDxt 1.5T磁共振进行检查。患者行常规轴位扫描,层厚为5 mm,层距为1 mm。根据扫描病灶位置及大小设置相关参数:T1WI/SE:TR/TE=428/10 ms,T1WI/SE:TR/TE=8000/89 ms。对于疑似病灶部位采用冠状位、矢状位放大序列扫描。MRI能清晰的显示5 mm的腔隙性脑梗死病灶部位,且病灶部位MRI图像下T1信号降低,T2信号增高[4]。
1.3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种检测方法发病部位检测结果比较
MRI检查确诊742个病灶,显著高于CT检查确诊145个病灶(P<0.05);MRI检查额叶、丘脑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2种检测方法顶叶、基底节、脑干检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内囊检测率,显著低于CT(P<0.05),见表1。
2.2 2种检测方法病灶大小检出率比较
MRI检查<5 mm病灶数为256个,检出率为34.50%,显著高于CR的<5 mm病灶数为3个,检出率为2.07%(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MRI和CT检查在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该研究中,MRI检查确诊742个病灶,显著高于CT检查确诊145个病灶(P<0.05);MRI检查额叶、丘脑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2种检测方法顶叶、基底节、脑干检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内囊检测率,显著低于CT(P<0.05)。CT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检查时能清晰的显示病灶部位,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优势如下:①CT扫描检查具有较高的时间、空间分辨率[5];②定量研究相对简单,对医师专业技能要求相对较低;③CT检查时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少,具有成像快、无创等优势。MRI也是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常用的诊断方法,该方法与CT相比优势较多,检测时具备更高的密度分辨率,能清晰的显示病灶部位与周围血管、脑组织之间的密度差,并且该诊断方法对于微小病灶敏感性较高,微小病灶检出率更高,MRI图像下表现为T1信号的减低和T2信号的增加[6]。该研究中,MRI检查<5 mm病灶数为256个,检出率为34.50%,显著高于CR的<5 mm病灶数为3个,检出率为2.07%(P<0.05)。
早期腔隙性脑梗死临床上具有发病急、快等特点,发病早期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加重病情[7]。CT与MRI均为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常见的诊断方法,虽然CT临床检查时对于微小病灶检出率较低,但是该检测方法价格相对较低,扫描速度较快,检查时并不需要特殊的准备,受到的限制也相对较低,并且CT检查时价格相对廉价,适合基础家庭使用。而MRI检查时虽然能清晰的显示病灶部位,但是检查价格相对较高,对于内囊型脑梗死检出率较低,并且该检测方法容易受到机体植入金属板等因素的影响。相关学者[8]对8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并且在额叶、顶叶、内囊、丘脑、小脑、基底节、脑干等发病部位,CT检查发现143个病灶,MRI检查发现740个病灶,MRI检查发现的病灶数量显著多于CT(P<0.05);MRI检查直径<5 mm病灶255个,>5 mm病灶485个,小病灶和大病灶检出率分别为34.5%、65.5%。由此看出:MRI和CT在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效果。
综上所述,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采用MRI和CT检查效果理想,能清晰的显示病灶部位、病灶大小,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影像学参考。
[参考文献]
[1] 徐也、吴杨、胡晓蕾.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11):73-76.
[2] Wann LS,Curtis AB,Ellenbogen KA,et al.2011 ACCF/AHA/HRS focused update o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update on Dabigatran):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J].Circulation,2015,123(10): 1144-1150.
[3] Rao NM,Levine SR,Gornbein JA,et al. Defining clinically relevant cerebral hemor rhage after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stroke: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rials[J]. Stroke,2014,45(31):2728-2733.
[4] 劉兴宇,聂永康.早期腔隙性脑梗死行CT和MRI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7):1080-1082.
[5] 顾克金,李相元,杨燕,等.老年腔隙世脑梗死患者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分析[J].中华老年心血管病杂志,2014,14(3):255-257.
[6] 金艳,徐新娟,陈曦,等. 新疆某三甲医院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高血压住院患者发生腔隙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差异性分析[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0(9):13-18.
[7] 陈亮,王大力,彭延波.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静息心率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2): 11-12.
[8] Sun Z,Zheng L,Xu C,et al. Prevalence of prehypertension,hypertension and,associated risk factors in Mongolian and Han Chinese populations in Northeast 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4,128(2): 250-254.
(收稿日期:2016-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