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美珠�オ�
摘要: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其内涵包括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
关键词:中央苏区;苏区精神;内涵
2011年11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将苏区精神概括为“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这7个方面、28个字,内容精辟、概括准确。它既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又显示了苏区时期的特色和个性。苏区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
一、坚定信念
坚定信念是苏区精神的灵魂。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经受考验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是产生巨大精神力量的根本源泉。在风雨如晦的革命战争年代,白色恐怖笼罩全国,革命斗争充满生死考验。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苏区军民坚持斗争胜利的根本动力。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创建中央苏区的岁月中正是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坚信中国革命必定胜利的信念,才有了中央苏区的发展壮大,才赢得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1930年1月,毛泽东针对林彪等人“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悲观情绪,写下了题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著名党内通信,提出了红军初创时期建立革命根据地、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构想,揭示了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规律。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民主革命道路的理论被第一次明确阐述。这不仅坚定了苏区时期全党同志和全军将士的信念,而且对引领中国革命胜利和建立新中国,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赣南著名共产党人古柏甘当共产主义铺路石的情怀,江西省苏裁判部江部长江善忠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写下“死到阴间不反水,保护共产党万万年”,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在负伤被俘后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留下“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的遗书……这些无不彰显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
二、求真务实
求真务实是苏区精神的精髓。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鲜明特征,是堅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本质要求。
苏区精神最本质的内涵是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的理论概念和基本思想,最早是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提出的。1930年5月,毛泽东在进行寻乌调查后,写下了著名的哲学著作《调查工作》(后改题为《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他在文章中不仅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著名的口号,而且针对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革命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振聋发聩地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共产党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要了解具体情况,就必须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末,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他鲜明地提出了“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在赣南苏区先后开展了寻乌调查、兴国调查、长岗乡调查,并亲自为红军政治机关和政治工作人员制定了详细的社会调查大纲,设计各种调查表格,详细交代调查中应注意的事项。通过这一系列调查,毛泽东掌握了大量具体和真实情况,为苏区制定了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方针、政策,为红军第一至四次反“围剿”确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培育了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优良作风。实践证明,求真务实不是一个抽象空洞的哲学命题,而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强大武器,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应该锤炼的政治品格。
三、一心为民
一心为民是苏区精神的本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党的根本宗旨和价值追求。这一宗旨理念,在中央苏区时期就已很明确。在瑞金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工农民主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局部地区执政的重要尝试。在党和苏维埃政府领导下,苏区党政干部自觉地、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他们把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广泛动员和发动群众。
为了使贫苦农民获得梦寐以求的土地,党和苏维埃政府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为了保卫巩固苏区,改善群众生活,制定、颁布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经济政策,千方百计地帮助群众搞好生产,发展经济。为了解决苏区内劳动力缺乏问题,建立了劳动互助社、耕田队、换工队、耕牛站、耕牛合作社等互助合作组织。为了解决物资匮乏,减少私商的中间盘剥,活跃苏区市场,创办了各类消费合作社。为了提高苏区群众的文化教育水平和健康水平,大力普及了文化教育,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扫盲教育。所有这些都生动地体现了苏区干部一心为民的宗旨观念。
四、清正廉洁
清正廉洁是苏区精神的品格。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清正廉洁,是中国共产党苏区执政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兴国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这不仅是对当年苏区干部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形象生动的真实写照,更是表达了人民群众对苏区干部好作风发自肺腑的高度评价和赞颂之情。
苏区时期,所有干部(除少量技术人员外),从中央政府主席到乡苏工作人员一律没有薪饷。1933年7月18日,毛泽东来到宁都县铲田区调研,在区政府住宿一晚,毛泽东坚持要交上食宿费,于是铲田区财政部的记账本上有了如下记载:“七月十八日,主席毛泽东一行四人住,照章交来食宿费大洋一元四八角五分。”这册记账本至今保存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成为革命领袖廉洁自律作表率的生动见证。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率先垂范下,苏区各级干部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得到了群众的赞赏和信赖。
1934年春,为了克服困难,节约经费,中央土地部副部长胡海等高级领导干部,带头不要公家发伙食费,自己从家中背米到机关吃。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带头从兴国家中背米到宁都省苏机关吃,不要公家发伙食费。中央红军长征后,刘启耀在领导游击战争时被敌人打散,与组织失去联络。他虽然衣衫褴褛,乞讨度日,但他腰间保存的作为党的活动经费的金条却丝毫未动。直到1937年初成立了中共江西临时省委,他才将珍藏三年之久的金条拿出来办公使用。“腰缠金条的讨米人”是苏区人民对刘启耀的赞颂,也是苏区干部廉洁奉公的典范。
此外,苏维埃政府还十分重视从制度方面保障工作人员的廉洁从政,先后制定颁布了《政府工作人员惩办条例》和《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训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暂行财政条例》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审计条例》等法规。还设立了中央党务委员会,工农检察委员会,组织突击队、轻骑队等组织监督政府工作人员,从而使苏维埃政府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空前廉洁、高效的政府。
五、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是苏区精神的要义。艰苦奋斗是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战胜种种困难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苏区时期,由于国民党残酷的军事“围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中央苏区的物资严重匮乏,广大军民的生活异常艰苦困难。从中央政府主席到乡苏工作人员每人每天只发不到1角钱菜金和大半斤粮食。毛泽东主席严于律己,带头节衣缩食。为了支援前线,他每天改吃两餐,节约一餐口粮送红军。按规定中央政府主席可点三根灯芯,但他只点一根灯芯。
干部下乡或开会,连伙食费都不要公家发。“自带干粮去办公”。苏区人民以红薯、青菜充饥,节约粮食支援前线。当时,布匹匮缺,衣着紧张。寒冬腊月,很多人身穿单衣。没有盐吃,只好吃硝盐。
1934年春,随着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日益激烈,苏区范围日趋缩小,苏区的财政经济状况严重恶化。面对严峻形势,为全力支援反“围剿”战争,苏维埃中央政府通过《红色中华》发出“为四个月节省八十万元而斗争”的号召。中央党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率先响应。中共中央机关博古、陈云、罗迈、邓颖超、潘汉年、陆定一、毛泽覃等23位外籍同志响应节省运动给《红色中华》的信提出:“(一)每天节省二两米,使前方红军吃饱饭,好打胜仗;(二)今年公家不发我们热天衣服,把这些衣服给新战士穿。响应红色中华的节省号召!”
在瑞金工作的中央机关后方工作人员,成立了“节约总会”。大家每天只吃两餐饭,节约一餐口粮支援前线。当时有句很响亮的口号“节约每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成为苏区军民的自觉行动。在中央机关的带动下,中央苏区各省、县、区、乡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红军部队广大指战员和各工厂、企业、商店的工人、店员、职员,都积极行动起来,响应《红色中华》号召,投入节省运动。如果没有艰苦奋斗的作风,没有坚韧不拔的韧劲,就不可能有中央苏区的创建,就不可能有中华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就不可能有苏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六、争创一流
争创一流是苏区精神的特质。争一流、创一等,既是一种工作境界,也是一种人生追求。在中央苏区的各项建设中,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言传身教带领下,广大苏区干部都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发扬锐意进取、勇于开拓、争创第一的革命精神,涌现出了许多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优异成绩的模范县、乡,成为蜚声苏区的楷模。
兴国县是最为突出的代表。兴国县的广大共产党员和苏维埃干部,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奋斗,努力创造“第一等的工作”,使全县各方面的工作都走在全苏区前列,多次受到苏维埃中央政府、江西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的表扬和毛泽东主席的称赞,成为全苏区学习的榜样。其主要体现在党员干部的“十模范”:扩大红军的模范、支前参战的模范、慰劳红军的模范、优待红属的模范、推销公债的模范、粮食动员的模范、合作社运动的模范、节省运动的模范、文化教育的模范、干部作风的模范;“十带头”,即政治学习带头,军事训练带头,执行勤务带头,参军参战带头,遵纪守法带头,购买公债带头,节省粮食带头,优待红属带头,发展生产带头,移风易俗带头。
1934年1月,毛泽东在“二苏大会”的报告中指出:“兴国的同志们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值得我们称赞他们为模范工作者。”并题写“模范兴国”四个字,赠送给兴国的同志们,予以褒奖。在榜样的带动下,苏区各地形成了争创一流、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涌现一大批在各方面创造了第一等工作的先进模范,对苏区各方面的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七、无私奉献
无私奉献是苏区精神的内核。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品格,是我们党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苏区时期,由于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赢得了苏区群众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拥护苏维埃,无私地将一切奉献给革命、奉献给红军、奉献给苏维埃。
只有240万人口的赣南苏区,在“一切为了革命战争”的口号下,先后有33万人参加红军,60多万人支前参战,80%青壮年男子都上了前线,留下10.82万有姓名记载的烈士。瑞金沙洲坝杨荣显一家“八子參军,壮烈牺牲”;兴国县高兴乡邱会培一家12口“全家革命,满门忠烈”;兴国籍革命烈士李美群“马前托孤、义无反顾”,为革命牺牲时,年仅25岁。于都籍革命烈士马德明为了不暴露游击队的行动目标,不惜下来牺牲自己的亲生儿子。当年,苏区干部没有薪饷,“自带干粮去办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苏区群众义无反顾、倾其所有支援革命、支前参战,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正是这种无私奉献精神,使党和红军能够在极端艰难时期发展、壮大,最终夺取中国革命胜利。
[参考文献]
[1] 中央档案馆.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四册),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9.
[2] 李国强. 中央苏区教育史[M]. 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1.
[3] 刘善玖, 钟继润. 中央苏区卫生工作史料汇编(第1册)[M].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2012.
* 基金项目:2015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央苏区卫生科普工作研究”(编号:LS1501);2015年赣南医学院校级重点扶持课题(编号:RP201501)
(作者单位:赣南医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