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老人到底需要什么

2017-03-02 19:24张世慎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养老老年人

张世慎

我国人口老龄化以超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加速,老人问题一直是热点议题,也是现实难题。

我今年已72岁,当今的高龄老人到底缺什么、需要什么?许多人特别是政府官员、各行业领导包括社会组织并不十分清楚,以致许多助老活动,仅限于“3·5”学习雷锋日、重阳节、春节这几天。其实我国的不少老人问题实质上还在原地踏步,各行各业转型升级几乎把老人群体的市场需求排除在外,大多产品不适于老人。就拿老头想剃个“寸头”来说,满街发廊没有哪家乐于接待。有的方面甚至在倒退,如“老年大学”名存实亡,老人活动场地被侵占,一些媒体也只搞些即景时评,中国式养老问题有渐渐被边缘化的态势。

每每谈论老人问题,无外乎是养老金涨幅如何跑赢CPI、养老床位缺口正在填补、老人如何老有所养……这些问题虽直指民生要害,但几乎都是吹几口而已,实质进展缓慢。

养老和人口老龄化问题,世界很多国家都先于中国面对。政府和社会在养老问题上的重视程度、解决方案上的细致程度以及公众意识上的统一程度,都无不彰显一个国家对待民生、对不同群体的思维和执政姿态。

事实上,养老话题不应仅停留在养老金和养老公寓这样的问题上,也应进入老年人真实的生活需要中。记得人民日报曾刊发评论《享受数字时代别忘带上父母》,从亲情的角度告诉年轻人,不要独享数字时代的便利,不要让发达的技术抛下老年人。有的空巢老人想去看看子女,不到网上购票就买不到票,取款、购物若不会用电子银行或手机就只能排长队等待,不少空巢老人面对许多数字化电器望而兴叹,很是无奈。因为身体、年龄和知识的原因,老年人与年轻人掌握现代技术能力和水平不同,与其说是数字技术将老年人与时代隔离,倒不如好好反思一下,社会到底把老年人摆在了怎样的位置,是否为他们留有足够空间々

社会并不仅仅属于年轻人,给老年人留有足够的位置,才能说明社會文明程度真正提高了。比如在公共服务领域,针对老年人的设施越细致、越人性化,就会带来更多便利。类似医院、银行、公共交通等公共性很强的行业,能否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保留并改进适合他们的服务,是体现这个行业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方面。比如说,老人想去远方子女家住住,不宜坐高铁又很难买到普卧票而成心病,即便从黄牛手上买到普卧票,出行前医院开药顶多只开半月的量,异地医保无效等等,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又如,城市天桥和地下通道,哪怕只是台阶设计高度问题,对于老年人的日常出行就是考验。这样一些需要特别关注的细节,还有很多。

如何避免人为给老年人生活带来障碍,需要逾越的不是技术层面,而是社会治理方式和能力的改进。我国正迈入老龄化社会,如果不在治理层面上重视老年人,不在具体措施上关注老年人,老龄化社会问题只会越来越突出。如果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体没有幸福感,在生活中没有便利感,整个社会的幸福指数也会受到影响。

其实,银色浪潮牵引出的是一个充满情感温度的问题。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在养老问题上,不仅要有宏大叙事,也要做好单篇小章。只有这样,才能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尊严的内涵更丰满。

猜你喜欢
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老年人噎食的预防、互救和自救
老年人崴脚之后该怎么办?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