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银生
新形势下,园区实现创新发展可以从四个方面发力。
市场的推动。宏观经济下行,企业和政府都面临巨大压力。今年上半年,湘潭经开区冲破重重阻力,经济总量跃升全省园区前三甲,但与此同时,园区也有一些企业出现了负增长,甚至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寒意袭人,这是一个问题。怎么办?如何化危为机々关键在于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一个观点,经济有周期性波动规律,即周而复始地重复着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纵观经济史,历次大的技术变革、产业创新,往往发生在经济的衰退期、萧条期,为什么?这是市场和环境的倒逼。按照市场规律,经济繁荣、效益好,企业自然缺乏创新动力;而经济衰退,市场紧缩,反而成为孕育创新的“黄金期”。因为不创新,就只能死路一条!这就是市场的倒逼和推动作用。当前形势是“危”更是“机”,创新,就是我们化危为机的法宝。
企业的主动。创新一方面激发新事物的出现,一方面也宣判看似“健康”的旧事物的死亡。不主动创新的企业,即便是目前形势一片大好,也有可能成为“温水中煮的青蛙”。企業必须主动创新,一是技术产品创新,以核心技术、自主产权来引领市场、掌握行业话语权。经开区的很多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正在成为行业的领跑者,桑顿新能源以智能化、自动化发力行业高端,提出了比国家战略提前5年实现工业4.0;宏大真空立足“小专精新”定位,在核心科技上下功夫,着力解决一些世界性的行业难题……无论企业规模大小,技术与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都是企业制胜之宝。二是商业模式创新。泰富的创新就是一个范例,泰富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实现了从单一产品制造商到系统配套服务提供商的模式升级,在业内率先推出了“系统总承包”商业模式,率先探索“产融结合”,创造了“泰富模式”。三是管理创新。企业管理者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更新观念、思想,调整、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充分发掘企业内部潜力,从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政府的拉动。创新不能单靠企业,政府要为企业创新营造环境、提供条件,急企业之所急,做好企业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园区如何为企业营造创新环境?一是规划的引领。当前,国家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一系列战略规划,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加快创新产业的布局,催生园区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二是产业的培育。做大做强产业链,打造具有集聚性与集群性特征,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兼备的良好产业生态,为企业创新创造条件。当前,湘潭经开区正在打造集研发、整车生产、核心零部件制造、检测、销售、汽车文化于一体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将集中舍弗勒、麦格纳、吉利铭泰等一大批世界级优势企业,超强阵容产生的集聚效应必将拉动汽车产业创新发展。三是政策的支持。湘潭经开区通过打造联合研发中心、“双创空间”,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推进产学研合作,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同时,以九华经建投为平台,通过基金、风投等形式,创新投融资手段,助推企业创新发展。
社会的联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需要多方创新因子的互动,需要浓厚的社会氛围,需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市场中介、金融组织、社会大众等每一个创新主体的积极参与、主动融入,使之成为一种主流、一种文化。湘潭经开区地处高校云集的湘江西岸人才走廊,创新资源丰富,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和我们的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方面已经有了深度合作。近年来,我们在国际国内顶尖级的高校、科研院所的支持和帮助下,进一步推动自主研发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成立了两家院士工作站,和上海交大联合成立的华研实验室正在建设,致力于打造“中国的贝尔实验室”。金融配套方面,各大银行积极为企业创新提供融资租赁、私募债发行、互联网金融等一系列创新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是发展的旗帜,只有创新,才能进军竞争的蓝海,才能真正实现建成“全国一流园区”目标。惟创新者常胜,这就是我们的精神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