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里有大未来

2017-03-02 18:58令伟家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时代资源

令伟家

去年9月5日,国务院公开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提出2018年年底前建成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率先在信用、交通、医疗、卫生、就业、社保、地理、文化、教育、科技、资源、农业、环境、安监、金融、质量、统计、气象、海洋、企业登记监管等重要领域实现公共数据资源合理适度向社会开放,带动社会公众开展大数据增值性、公益性开发和创新应用,充分释放数据红利,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纲要》的出台,意味着大数据发展正式成为国家战略,一个基于技术进步的“大数据时代”正式来临。

我国有句成语,叫“窥一斑而知全豹”。回望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囿于技术限制的“抽样数据”,和建立在此“有限数据”基础上的假设、推理、论证,恰如“窥管知豹”一样,是人类在无法获得“全体数据”的条件限制之下,探索未知领域时无法选择的唯一途径。在互联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移动通信、可穿戴设备等“云计算”技术,让“抽样数据”迅速让位“全体数据”,“全体数据”即“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知全豹”不仅成为可能,而且变得越来越容易。

宽带资本董事长田溯宁说:“以云计算为基础的信息存储、分享和挖掘手段,可以便宜、有效、快捷地将这些大量、高速、多变化的终端数据存储下来,并随时进行分析和计算。”“全豹”当然比“一斑”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大数据时代》的作者维克托认为,大数据使人类第一次有机会和条件,在非常多的领域和非常深入的层次,获得和使用全面数据、完整数据和系统数据,深入探索现实世界的规律,获取过去不可能获取的知识,得到过去无法企及的商机。

是的,“全豹”之下的商机,将会呈现得更加清晰更加全面。通过云计算对大数据进行分析、预测,会使决策更加精准,会释放出更多数据的隐藏价值和商机。大数据正在成为巨大的经济资产,是新时代的“矿产”与“石油”,并将带来全新的創业方向、商业模式和投资机会。《2015年中国大数据产业白皮书》显示,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2014年达到767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8000亿元。而申万宏源的报告分析称,10年后“大数据”可撬动万亿元级GDP。

美好的前景,并不能掩盖前行的曲折。稀缺是任何资源的基本属性。“大数据”发展的瓶颈,同样在于数据的“可获取性”。中国政府网披露的信息显示,目前我国信息数据资源80%以上掌握在各级政府部门手里,“深藏闺中”而未能与社会共享,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身处大数据时代,人们生活所需的导航、气象、房屋、医疗、就业等信息,往往都来自政府的信息数据开放;产业发展所需的战略思考、布局规划、落地方案等,往往也要依托对政府信息数据的挖掘、重组、混搭。庞大的手机用户和应用市场,造就了中国大数据资源的极端丰富性。解决这些由大规模数据引发的问题,探索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解决方案,是中国产业升级、效率提高的重要手段。

大数据将成为继土地之后政府手中最值钱的资源。激活政府手中的大数据资源,让它们走出政府的“深闺大院”,作为要素参与市场,既是筒政放权的现实需要,也应该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更是拥抱大数据经济的必由之路。

流动的要素才能创造价值。开放、流通的数据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目前美国政府已创建了Data.goy网站,为大数据敞开了大门;英国、印度也有“数据公开”运动;我国近年来也崛起了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等一批数据交易机构,但作为数据主体的政府依然动作缓慢。

数据的挖掘和应用,不仅是公司竞争力的核l心,也必将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标志。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以大数据思维的创新方式解决问题,推动供给侧改革,创建新的产业群,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转型,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纵观近代历史,历次技术革命,中国都落在了时代的后面。而这次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大数据变革,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最小,在很多领域甚至还是领跑者。“只要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创新的勇气拥抱‘大数据时代,就一定能抓住历史赋予中国创新的机会。”

猜你喜欢
时代资源
让有限的“资源”更有效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