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

2017-03-02 18:49顾云强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9期
关键词:加减法分母整体

顾云强

当前的小学数学复习课,大多数教师习惯性地先复习概念等基础知识,再做习题,有些题目做了一遍又一遍,可是稍作变化,学生又不会做了。这些复习课的病症究竟在哪?细细分析,在这些复习课中,旧知只是简单地重现,技能也是机械地重复,课中缺少复习方法的指导与归纳,特别是数学整体思想的指导。复习课中应该统观全局,学会从整体考虑数学问题,调整复习课的思路,帮助学生感悟和接受整体思想,领略数学的内在魅力。下面,笔者就数学复习课如何渗透数学思想,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织网——构建整体知识结构

小学数学的各个单元都有其相应的知识点,这些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已逐渐遗忘,复习课的主体是知识的再现,并用整理、归纳等办法,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如果在复习课中将各课时的内容讲得面面俱到,没有重点,整节课就会使老师感到难讲,学生感到乏味。如何将知识有效地再现和整理呢?其实,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我们应该相信学生,让学生通过回忆、联想,激活各个知识点,不断完善“知识链”,并沟通各个知识点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

《折纸——异分母加减法》课例分析:

这节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异分母加减法的算理,复习中,笔者发现学生的感受往往只能到“要化成同分母分数才能计算”这一层面,对于算理的本质“要统一分数单位”很难体会,原因就是“点”、“线”与“网”整体骨架的构建不到位。网就是结构,也就是整体的骨架。弄清了结构也就弄清了整体。若能将相关知识编织成网,就能很好地突破这一难点,具体做法如下:

1.导入中孕伏。

师:请大家为下面几个算式纠正错误,说说错在哪里。

1个人+1朵花=2个人320+50=820

7.86-0.2=7.843厘米+1米=4厘米

生:老师,第一个根本不能相加。人跟花不一样,加起来就不知道是人還是花了。

师:有道理。其它算式呢?

生:320+50=370,5要和2相加,不能和百位上的3相加。

生:5和2的单位一样,都是几个一,不能和几个百相加。

生:7.86-0.2=7.66,要用8-2,不能用6-2。因为8和2都在十分位上,单位一样,都是几个十分之一,6是代表几个百分之一。

生:3厘米+1米=103厘米。厘米跟米单位不一样,不能直接相加,要把1米变成100厘米,才能去加3厘米。

师: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发现了什么?(各种加减计算都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

2.在沟通中提升。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异分母加减法,它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生:异分母加减法要化成同分母加减法去计算。

师:回顾一下,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生:整数加减法要把数位对齐,小数加减法要把小数点对齐。

师:把它们放到一起比一比,计算方法说起来不一样,但是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要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

师:太棒了!这些加减法的具体方法不一样,但都体现了一个统一的规定“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它们其实就是一个整体。

由该案例可见,教学中跳出局部知识(异分母加减法),纵观整体,将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甚至名数加减等与之统一起来,从中找到整体的共同特征,就能很好地促使学生形成整体知识结构,从而深刻理解算理本质。诸如此种情况的还有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圆柱侧面积、圆柱体积、圆锥体积公式推导等,把这些貌似无关但相距很远的知识统一于一张网内,共同特征就一目了然。而通过在连续不断的教学中织造这样的网,就可以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学会从整体去考虑问题,体会数学的统一性。

二、串线——体会整体训练意图

合理的知识网络形成后,就要进行习题训练。当下,复习课依然普遍存在着追求大容量、高密度的“题海战”现象,往往是学生做得“累”,教师改得“累”,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也缺少学习热情。笔者通过分析这些复习课的习题,发现内容之间缺少联系、解题思路单一、形式固定,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复习的兴趣。因此,复习课的练习应以基础训练为主,要针对学生平时学习时的“多发病”进行编拟。可以采用“一题多变”或“一题多解”的形式,“并联”习题,沟通各题之间的联系,尽可能覆盖知识点,网络知识线、扩大知识面,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应变能力。如a教师在复习《简易方程的整理与复习》时,设计了“一题多变”的练习,教师先出示:五(3)班植树98棵,比五(4)班少16棵,五(4)班植树多少棵?这是一道基本题,正确的方程式是:x-16=98;接着教师将题目中的关键句“比五(4)班少16棵”改成“是五(4)班的2倍”,这也是一道基本题,正确的方程式是:2x=98;接着,教师又将关键句改成“比五(4)班的2倍少16棵了”,学生解答完后,教师着重让学生进行比较联系:这三道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让学生在讨论中沟通各题结构之间的联系。最后,教师将关键句改成“五(4)班比五(3)班的2倍少16棵”,学生受定向思维的影响,进行很“艰难”地列方程,此时,有些善于观察的学生就发现了这道题目用算术法解决比较方便。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这一题用算术法解决比较方便?学生通过与前面三题比较,发现并不是所有的题目都是用方程来解决比较方便的,从而认清知识的本质。

三、搭台——经历整体总结过程

复习课不只是知识的整理,还要注重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指导。数学知识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但由于在目前教材的编排中,一个整体数学内容是分解成几个小步子,即把一个整体数学内容化整为零进行教学,可能就某个专题的基本数学思想和一整套方法被拆得七零八落。因此,通过复习,教师一个重要的目就是要将原来分散的教学内容中隐藏的整数学思想方法通过纵横向的联系还原出来。如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让学生回顾小学阶段曾经学过的图形面积推导过程,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通过用面积单位度量得出的,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就得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和圆的面积都是转化成长方形进行推导,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则是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进行推导的。通过与前面推导方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透过知识网络,逐步明白要求一个后续图形的面积,可将其转化为先前学过的图形,找准转化前后图形之间在点、线、面上的关系,推导出后续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真正感悟到把要求的“复杂的问题转化成已知的简问题”来解决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精髓。

整体思想是高层次的思维策略,对小学生而言,不求深刻理解,只求孕伏渗透,在复习课中追求“联”,也就以某一“点”为切口,将其余各“点”串成“线”,连成“面”,结成“网”,最终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复习效果。

猜你喜欢
加减法分母整体
“去括号与去分母”能力起航
怎样巧算小数的加减法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加减法的由来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
快速求最小公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