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地理国情监测的总体任务与有关思考

2017-03-02 10:36罗名海
地理空间信息 2017年2期
关键词:国情普查武汉市

罗名海

(1.武汉市测绘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22)

武汉市地理国情监测的总体任务与有关思考

罗名海1

(1.武汉市测绘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22)

概述了武汉市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收尾情况,包括总结表彰、成果归档、数据库与平台开发完善以及区级成果宣讲、平台部署和监测需求调研工作。介绍了监测准备情况,包括工作准备、技术准备、经费准备和生产准备,为实现从地理国情普查转向常态化监测奠定了良好基础。阐述了武汉市“十三五”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包括基础性监测、专题性监测、数据库与平台更新维护、统计分析与成果编研发布。就如何开展地理国情监测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相关建议,包括从完善指标体系、创新专题监测等方面把握监测重点,从加强融合分析、成果编研和数据挖掘等方面深化成果应用,从完善顶层设计、加强组织协调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保障措施等。

地理国情;普查;监测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16-07-06以武政办[2016]85号文转发了《武汉市“十三五”时期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方案》,对全市“十三五”地理国情监测的工作目标、基本原则、工作组织、工作内容、职责分工和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工作方案》的下发标志着武汉市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正按照国家进法律、进职责、进规划、进预算的“四进”要求向常态化开展迈出了坚实一步[1]。

1 普查收尾与监测准备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地理国情普查向地理国情监测转变的关键之年,武汉市测绘研究院一方面继续做好普查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做好地理国情监测的开局准备,并完成年度监测任务。

1.1 普查收尾与成果应用

2016年上半年,全面完成普查收尾工作,包括总结表彰、成果归档、数据库与平台开发完善以及区级成果宣讲、平台部署和监测需求调研工作。1月29日,武汉市普查办召开了2016年第一次工作例会,总结了全市普查两年半的工作,表彰了先进集体和个人,并向各区普查办分发了区级普查成果。2月底,完成了普查生产过程质量检查及最终成果档案资料的整理、移交和归档。3月底,召开了地理国情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服务平台项目的中期检查会。2~3月,组织开展了各区地理国情对比分析和监测重点分析。3~4月,完成了各新城(功能)区的平台部署、成果汇报及需求调研,并结合反馈意见形成了区级材料汇编。

1.2 监测谋划与各项准备

普查之后是监测,在完成普查工作收官的同时,积极做好监测的工作准备、技术准备、经费准备和生产准备。

2016年初,地理国情监测正式列入基础测绘专项规划的重点工程。8月12日,武政办[2016]104号文批复了《武汉市基础测绘发展“十三五”规划》。3月底,起草了《武汉市“十三五”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方案》。5月16日,《工作方案》上报市政府,并征求了市直相关部门意见。7月6日,武政办[2016]85号文转发了《工作方案》,将普查领导小组调整为监测领导小组,组成成员在相关委办局基础上扩大到各区政府。3~4月,组织编写了《武汉市地理国情监测实施方案》和《武汉市地理国情监测项目技术设计书》。5月16日,召开了“武汉市地理国情监测实施方案与项目技术设计书评审会”。5~7月,根据武汉市财政局下达的年度预算,制订了地理国情监测年度生产任务、经费计划与政府采购方案,完成了财政经费指标调整、报批备案与公开招投标。6~7月,完成了有关前期生产准备工作,一是影像底图制作,获取了满足监测时点要求的高分一号和高分二号影像,6月初完成378幅1∶10 000分幅正射影像底图制作;二是变化区域识别,搜集了市区两级2015~2016年重点工程城建计划、竣工测量、征收拆迁等相关资料,有的放矢地开展变化区域发现与识别;三是专题资料收集,完成了市区两级专题资料的收集工作;四是技术培训,7月中旬,根据中标结果,组织生产单位技术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考核和首图生产。10月底完成了全市基础性监测更新,预计12月完成专题性监测的各项工作。

2 监测工作的主要任务

根据国务院普查办的工作部署、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测绘法》修订精神等要求,在普查之后要加大普查成果的推广应用并持续开展动态监测与更新,充分发挥地理国情在全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和打造经济、城市、民生“三个升级版”中的基础公益智库作用[2]。

2.1 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摸清地理国情家底,动态掌握市情市力变化,科学揭示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自然和人文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内在关系,准确掌握、科学分析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为全市重大战略和规划制定、宏观政策研究、空间规划管理、灾害预警等提供地理国情公共基底和服务保障[3-5]。

2.2 基本原则

地理国情监测遵照“统筹协同、规范一致、重点突出、强化应用”的基本原则。

1)统筹协同。建立市区联动、部门协作、广泛参与、共建共享的监测机制,统一编制市、区“十三五”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方案,统一组织分年度实施,保证监测工作的整体性。

2)规范一致。地理国情监测相关规范与普查阶段标准一致,组织地理国情年度变化更新的基础性监测,保证监测成果的延续性。

3)重点突出。紧密结合全市及各区生态资源环境特色、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城乡建设重点,开展地理国情的专题性监测,突出监测内容的针对性。

4)强化应用。持续做好地理国情数据库的更新维护,深入开展统计分析和成果编研,强化监测成果的实用性。

2.3 主要任务

武汉市“十三五”地理国情监测工作任务主要包括基础性监测、专题性监测、数据库与平台更新维护、统计分析与成果编研4个方面。

1)基础性监测。基础性监测是对普查内容的年度变化进行核准更新,反映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变化情况(变化区域、变化速率和变化类型),是开展其他监测的基础。监测范围和对象与普查阶段保持一致,为全市域国土范围内地表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包括地表覆盖、地理国情要素和专题要素,时点为同年6月30日[6]。

基础性监测要突出重点,关注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城市扩张、更新改造和重大工程建设;要体现特色,反映区域自然生态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要科技创新,形成高效、完善的基础性监测技术体系;要全面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分布和变化。

2)专题性监测。专题性监测是在基础性监测的基础上围绕全市经济、城市、民生“三个升级版”建设目标及各区发展需求,开展专项调查、变化监测和统计分析研究[6]。

市级层面的专题性监测主要包括6个方面内容:一是围绕三大新兴产业集群、现有支柱产业升级和国家商贸物流中心框架建设计划,开展开发园区规划实施监测,反映规划实施进展、实施效果和作用影响;二是围绕三镇三城、“1+6”城市空间格局等规划目标,开展城市空间格局变化监测;三是围绕武汉建设国家交通枢纽目标,开展综合交通网络动态监测;四是围绕“蓝网工程”、“绿网工程”、自然资源资产化、“低碳城市”、“海绵城市”等开展滨江滨湖生态环境监测;五是开展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商业等基本公共服务监测;六是针对地震、洪涝、地面塌陷、山体滑坡等突发性灾害事件开展应急监测。

区级层面的专题性监测主要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各开发区、新城区地理国情监测重点,围绕区级自然资源环境特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城乡建设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区级层面的资料收集、调查分析和专题监测,专题性监测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3)数据库与平台更新维护。在地理国情变化更新监测的基础上,对地理国情数据库和云平台进行更新维护,实现地理国情数据的集中展示、在线制图和统计分析,打造基于地理国情的智慧管理平台,提高市、区两级信息集成与共享水平,建立健全数据更新维护机制[7]。

4)统计分析与成果编研发布。一是基本统计,基于年度基础性监测成果,开展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裸露地表、居民地与设施、交通网络和地理单元7个方面的基本统计和对比分析;二是综合统计,在国普办统一的综合统计分析框架基础上,研究建立城市级地理国情综合统计指标体系,完成资源分布与利用、生态协调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域经济潜能、城镇发展5个方面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发布综合地理国情指数;三是成果编研发布,编制完成地理国情图集、挂图、报表和年度监测报告,发布地理国情公报、专报和皮书。

图1 专题性监测总体框架图

3 监测工作的有关思考

地理国情普查是国务院统一部署的一项全国性工作,具有统一组织、统一标准、统一时点、统一验收的特点。普查之后开展常态化监测需要正确把握监测重点,深化成果应用,加强综合保障。

3.1 监测工作的重点

地理国情普查是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开展的全方位、地毯式的普查,摸清了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家底,建立了地理国情本底数据库。地理国情监测需要在普查基础上更加体现地域特色,在保证指标体系延续性基础上突出监测重点,在做好基础性监测基础上创新性地开展专题性监测,更好地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各级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服务。

专题性监测是实现从数据生产到数据挖掘转换的关键,一方面要注重理论支撑,监测指标的选取和指数构建要科学合理,充分征求相关专业部门的意见;另一方面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好大喜功和标新立异,要立足普查和监测成果的科学性、精确性和客观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定量和定性研究。

3.2 成果应用的深化

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的内容十分广泛,信息量丰富,社会各界也十分关注并抱有很高的期望,推广和深化地理国情信息的应用是关系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持续开展和生命力的关键。成果应用的深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积极开展地理国情信息与相关行业信息的融合分析。在指标体系设置、采集标准、统计口径、标准时点等方面与土地利用调查、经济普查、人口普查、水利调查等充分对接,建立普查与监测成果的跨部门协调审查制度,促进地理国情数据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二是要及时发布地理国情信息,丰富表现形式。建立和完善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云平台,利用政府内网、互联网等多种平台及时发布地理国情信息,定期、动态地反映地理国情的变化。开展统计分析,编研地理国情图册、公报、专报和皮书,丰富表现形式,实现地理国情信息的在线制图、用户定制和统计分析结果的展示。

三是要深入挖掘地理国情信息。一方面要实现从单纯的数据采集到综合统计分析的转变,深入挖掘地理国情信息的价值;另一方面要实现从一般的定量统计分析到定性的理论总结的提升,避免陷入定量数值研究的陷阱,实现从数据到信息、知识的转化。

3.3 保障措施的加强

地理国情监测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综合性工作,需要完善顶层设计,加强组织协调和队伍建设。

1)完善顶层设计。地理国情监测需要吸收普查工作的经验,充分做好总体方案的顶层设计,科学处理好监测数据和指标、统计分析和研究、成果报告和集成应用的关系,以监测数据为基础,提炼出监测指标,开展定量的统计分析和定性的理论研究,建立集成化的应用环境,实现监测成果数据、指标体系计算、统计分析过程、研究成果图表等内容的在线展示。

2)加强组织协调。地理国情监测是普查的延续,要继续加强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部门的积极性,建立稳定高效的工作协调机制、信息共享更新机制、成果联合审查发布机制,提高监测工作的组织力度、变化信息的更新效率和监测成果的公认性、可靠性。

3)优化人才结构。地理国情监测是一项专业跨界的新工作,一方面要立足测绘,加强队伍建设和知识储备,优化人才结构,引进和培养一批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提高统计分析能力;另一方面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积极吸收地理学、统计学、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等方面的科研力量的参与,促进跨部门、跨领域的信息融合和共享应用。

4 结 语

地理国情普查之后是常态化监测,是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契机和深刻变革,需要实现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装备、生产方式、质量体系、服务方式、工作机制、人才队伍的转型升级,才能有效地推动地理国情监测的持续开展,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服务能力。一方面要加强技术创新,建立高效的空天地一体化基础性监测技术体系,低成本、高效率地完成监测任务;另一方面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重点,科学设置专题性监测指标体系,创造性地开展统计分析研究和成果转化应用,形成跨学科、业务化、综合性的监测和分析能力,发挥地理国情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中的基础公益智库作用。

[1]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标准时点核准工作正式启动[N].中国测绘报,2015-04-03(1)

[2] 全力打造经济城市民生“三个升级版”[N].长江日报,2015-12-31(4)

[3] 徐德明.监测地理国情服务科学发展[N].人民日报,2011-04-01(2)

[4] 陈俊勇.地理国情监测[A].中国测绘宣传中心.地理国情监测研究与探索[C].北京:测绘出版社,2012

[5] 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N].中国测绘报,2013-03-05(3)

[6] 张继贤.关于我国地理国情监测的思考[J].南方数码,2013(7):44-45

[7] 李维森.从地理国情监测看测绘地理信息的转型升级和发展[J].地理信息世界,2013(5):1-4

P208

B

1672-4623(2017)02-0006-03

10.3969/j.issn.1672-4623.2017.02.002

2016-09-14。

项目来源:精密工程与工业测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2012年度开放基金资助项目( PF2012-19)。

罗名海,博士,正高职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GIS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国情普查武汉市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家国情 诗词魂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推广生物乙醇汽油:迫切且合乎国情
关于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的思考
地理国情监测知识支持库初步设计
特定国情教情中的中小学校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