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
摘要:对初中学生开展团队精神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缺乏团队意识的孩子,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具备了出色的技能,但“独木难成林”,走上社会后,无法与他人合作,难以融入到社会,甚至都无法去维护一个幸福的家庭。
本研究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量表,从性别、年龄、成绩、家庭构成等方面对中学生团队精神状况进行调查。
关键词:中学生;人际信任;团队精神
一、问题的提出:
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指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与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与作风。
初中生是正在成长中的人,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社会既要求有独立工作能力,又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因而,对于中学生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是很必要的。
中学生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些发展特点必然会在其团队精神的培养中体现出来。他们表现为性别、年级的差异。培养团队精神应始于学生时代,这样待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之后,才能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更好地融入到新的团队中去。
本研究旨在考察不同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家庭结构等对中学生人际信任、团队精神的影响,以及针对这些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来加强中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二、研究方法:
1、被试。从本校各年级中各选三个班级,人员组成有很大差异。共459名学生。
2、测量工具: 自编中学生人际合作、团队精神量表
(一)中学生人际信任:本量表包括12项,分信任与不信任两种情况。
(二)、中学生团队精神调查表。本调查表共20项。采用5级评分制,完全符合为4
分,完全不符合为0分。对量表进行了百分比运算。
三、调查结果
表1、人际信任的性别差异分析:
表1 表明,中学生的人际信任有极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人际信任总体上高于男生。在12个因素中,除序号6、7、9无明显差异外,其余的9个问题,男、女生都表现出极其明显的差异。
表2 :中学生团队精神 性别差异 调查表
表3表明:成绩优、差的学生在调查(一)中的3、5、7上都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成绩良、差的在调查(二)中的1、2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成绩优、差的在调查(三)中的1、5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结果表明:人际关系的两个维度(受欢迎指数、受排斥指数)与人际信任的总水平和其高、低水平均无显著相关。可见,中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的好、坏并不明显地影响其人际信任度,这说明中学生的人际信任度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影响它的因素很多。
四、结果分析
1、性别对中学生人际信任和团队精神的影响
性别在中学生人际信任总体及9个内容上都存在着显著差异,这与我们预期的结果是一致的。这个结果表明了“青少年时期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男、女身心发展出现了性别上的差异。”同时也提醒广大教师在对中学生进行教育时,一定要注意性別的差异,才能引导中学生人际信任的健康发展。这个结果与之前“男、女中专生人际信任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女中专生学生人际信任度显著高于男中专生”是一致的。(吕峰,2000)
2、年龄对中学生人际信任和团队精神的影响
此次研究发现,初中三个年级学生团队精神状况在总体上无明显差异,这与研究预期不尽一致。这就提醒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初中生同时处于青春发育期,不应该把初中低年级过分当小孩进行“孵鸭”教育,也不应把高年级过分当大人,任其“自由成长”。他们的身心均处在既幼稚又趋向成熟,既依赖父母又不能完全独立的矛盾发展状态,他们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
初、高年级学生的人际信任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低年级略高于高年级,他们在对好朋友、同学、老师、权威及对父母的信任等5个因素上,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魏晓娅。中学生人际信任的初步研究)低年级高于高年级,这有学生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的增长所带来的变化所致;有学识水平的升高引起的变化所致。
3.学习成绩对中学生人际信任和团队精神的影响
成绩的好、坏对中学生的人际信任和团队精神的具体内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成绩优的学生在人际信任和团队精神的许多方面高于其他成绩等级的学生,比如在对好朋友、自己、老师、高尚人格的信任方面特别高于成绩差的学生。鉴于此,教育工作者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特别要摈弃以“成绩”论英雄的作法,“让鲜花和小草都享有阳光”,让所有学生都健康成长。
4.父母的婚姻状况对中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
中学生人际信任和团队精神与父母婚姻状况无关,且单、双亲家庭的中学生人际信任和团队精神,无论在总体上还是在20个因素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中学生的人际信任和团队精神主要是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形成的。这一结果印证了李丹(2000)的研究结论“学生的人际信任态度”主要是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在与教师和同伴的相互作用中形成”。
五、调查结论:
1、中学生人际信任和团队精神表现出极其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人际信任明显高于男生。
2、初、高年级学生除了在对好朋友、同学、老师、权威的信任上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外,总体水平上人际信任无显著差异。
3、 成绩的好、差除了对人际信任和团队精神的部分内容有影响外,对中学生人际信任和团队精神总体水平无明显影响。
4、父母的婚姻状况对中学生人际信任和团队精神无明显的印象。
六、问题存在原因:
学校层面:
(1)、只关注学生是否“只要能参加集体活动就等于没有心理障碍”以及“看起来很良好的适应状态”,而忽略了对学生积极竞争、互助合作等心理品质的激发与培养。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关注形式的教育,忽略学生个体潜能开发及自身自愈能力的提高。
家庭层面:
目前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通过上述情况的调研可以看到,中学生在“团队精神”建设方面的特点,缺乏协作或合作精神。特别是家长对孩子“唯分数论”的单一追求,使得这一代学生的各种优秀的意志、品质很缺乏。、
七、具体措施:
1、学校、家庭、社会几方面应以一种更全新的理念,更宽泛的视野,来重新整合“团队精神”的各种要素。把这项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把各学科知识,各种价值取向,各要素,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实现整体统合。
要从教育理念上正确认识和理解“团队精神”,并探讨如何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强化渗透其理念。如体育课的很多团体活动:篮球、足球、花样跳绳、拔河比赛、接力比赛等等,这些运动项目都能很好的促进中学生“团队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当然,这些运动学生们在小学都有所涉及,但是那时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有的学生这些团队意识已经有所降低,许多体育活动都不积极参加,所以,到初中阶段还要进一步对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加强它们“团队精神”的培养。还有思想品德课,现在的品德课教材很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针对团队精神的内容很多,这是一个培养学生们“团队精神”的主阵地,要充分地利用好。
2、具体措施:
(1)将学校各班级划分6—8个小组,每个组员都是各科课代表,负责日常事务,有不会的问题采取“兵教兵”的方式,全员参与。这个组也是值日小组,每个分担区都有专人管理,采取加分、减分制。每周五各班级进行评星反思课,反思一周来的各小组成员在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的表现,对各小组进行加、减分的总结,评出优秀小组和励志小组(分数最低的),之后评出个人的“星”数,根据得星情况进行“滚动晋级”,一学期下来分别评出“三、四、五星级”学生。这项活动把个人与小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的效果是:即使学生不为其个人着想,他也得为小组——团队着想。
学校的大型活动、集体活动、班级活动,各小组都有自己的职责,“人人有事干,人人有活干”没有闲人,没有旁观者。
(2)参加暑期社会实践,进行分组,几人合作“救治病人”、“过独木桥”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团结协作的益处。
(3)利用游戏、校运动会接力比赛、拔河、冬季长跑、歌舞、书法、辩论赛、球类比赛、广播操比赛、背诵《中学生守则》比赛等赛事,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
(4)举行各种形式的有关人际合作、团队意识的讲座。
(5)各小組自主编排“团队精神”的心理剧,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
(6)利用双休日到社区参加志愿服务,为社区打扫卫生,宣传交通法规等,让学生们进一步体会到社会是一个大组织,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密切配合。
(7)举行以心理学游戏为依托的主题班团队会,来加强团队意识的培养。
(8)举办大型活动——请心理学专家来校演讲。
(9)信任向后摔活动,这个活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很好地体会到团队精神的实质与内涵。
(10)密室逃脱,在游戏中寻找线索,触发密室机关一步一步走出密室。分为不同的房间,有需要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的、有需要勇气和胆量的、有需要体力和协作配合的,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房间,十人一组,团队作战,在限定时间内逃出密室者获胜。这项活动要求大家团队协作、集思广益,发挥各自能力,通过游戏体验,激发团队意识。只有相互配合才能成功逃脱。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的沟通,相互的信任,互相的了解与照顾,凝聚然后绽放,使得学生们找到了乐趣,进入一种良性循环。一个同心、同愿、同行的相互信任的团队,是学生们所喜欢的。
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改变旧有模式,增加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模式,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关爱,相互理解,友好合作。这不仅是培养团队精神的需要,也是获得人生快乐和持续幸福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沃建中,《中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特点的研究》(2002)
2、吕峰、文庆松等。 中专生信任他人量表测查分析.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1年第一期
3、魏晓娅。《中学生人际信任的初步研究》
4、 李丹。《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因素的研究》 [J]心理科学;2000年03期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