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龙
主要谈以下几点内容,第一是我们对经济和物流的运行怎么看;第二个,我们来分析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我们对于未来物流政策的取向怎么办;第三个,切合大会的主题,多式联运,我们怎么想。以下都是我个人的观点。
第一个,谈到当前的经济,我记得在上半年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汇报经济发展情况和运行情况,在解释6.7的时候,他讲了几个字,稳、进、新、好、难,这是对今年上半年经济的运行判断,我们做经济运行的,我们认为这五个字也是非常的贴切的,三季度过来了,数据是6.7。那么,我们对当前的经济怎么看?铁路全面紧张,煤炭价格上涨,天然气也很紧张,是经济确实好了还是一些其他的因素导致的大宗物资短时间内的爆发性上涨,从我们监测到的情况来看,目前全国的经济运行情况是稳了,出现了向好的趋势,特别是在经济结构还有新动能的发展上出现了一些向好的迹象,或者向好的态势,在第三季度比较明显,但是说好到哪种程度,也不能确切的给出答案,因为每个企业都会在不同的阶段,产业链的不同的环节对经济运行的好坏感知不一样,中国经济这么大的体量,但仍然保持非常强的韧性和回旋的余地,可调节的空间非常大。国家正是基于这样的大的逻辑判断,所以屡次出现了在经济运行波动的时候,并没有出台点对点的刺激机制,而是采取了用改革的办法来拉动或者推动经济的向好。所以从去年经济工作会议以后,着力的实施供给侧改革以及三大战略,分别是“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任务,分别是城镇化、国际产能合作和创新驱动。希望通过一些措施不断的来释放,或者叫孕育极具经济发展新动能、新动力的方面,才能使中国经济运行的弹性和韧性好,这些就是大的背景。
我查阅了物流统计的数据,物流行业的运行基本上反映了这样的发展。物流的前十个月基本上处于需求平稳增长、结构不断优化、规模逐步扩大的态势,物流总额是同比(去除价格因素)涨了6.1%,特别是消费,单位居民的物品物资总额一直保持很高的增长速度,包括我们大家很熟悉的快递业保持了高速增长,
消费需求在不断的扩大,行业的总收入也涨了4.8%,在前三季度比上半年增长的速度还快一点,市场还是呈扩大的趋势。
物流的总费用,今年的增长速度比较低,说明我们的结构在优化,我查阅了重点监测的数据,物流的时效,库存周转率,运输结构等都在优化,去年发布的物流业景气指数,里面的几个先行性的指标也在往上走,比如主营业务利润指数,库存指数等都回到了适当的区间,这说明,从物流反映出我们的经济发展和物流业本身的发展都在朝着回升且慢慢向好的趋势发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的政策不会有特别大的调整,应该还是稳健稳步的通过改革的办法来解决我们经济中的突出问题。我们矛盾很多,这些问题必须用改革的办法来一步一步解决,我们不论做物流还是做其他生意,都要把握宏观政策的基本走向。
第二个,我想汇报一下我们对物流政策未来的取向怎么看。我们都很清楚这个行业,十二五期间,我们国家的物流业综合服务体系已经基本构建起来了,我们的基础设施,高速公路12万公里,铁路12万公里,高铁2万公里,年底还要通车2千多公里。我们的基础设施很好,我们的企业增长也很快,一些物流企业这几年也在很快的成长,包括我们的服务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但我们物流行业确实还有很多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说第一个,就是我们现在交通基础设施的能力,在转化为物流服务能力的时候就打了很大的折扣,怎么样把这个能力支配起来,这是大的经济运行结构中的一个问题。第二个,我们的企业可以很精细化集约化的運作,但是整个物流的运行相对来说还是很粗放的,个体与总体不匹配。还有,我们大家都有手机电脑,都有移动互联,但是在信息化如何让它尽快的实现智能化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我们整个行业市场的秩序,市场的竞争,公平性,确实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基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感觉下一步,包括现在正在做的一些工作,主要从这么几个方向着手。第一个,就是怎么样把这种基础设施的能力转化为物流服务的能力,国家物流服务系统的能力,刚才李处长也讲了,物流大通道的概念,实际上跟运输通道还是有一定的区别,更重要的是怎么在这样的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运输体系上构建几个更重要的高效率的通道,还有刚才讲的交通物流如何发展,现在多个文件都提到多联运包括基础设施的衔接,包括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对接,这也就是怎么把基础设施更好的结合在一起的问题。第二个方面,实实在在的补短板,比如现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就是城乡配送网络或者全乡配送体系的共享,怎么做?市场的部分归市场,公共的部分要归公共,怎么样利用预算资金进一步补这个短板。第三个方面,现在都提互联网+,都提智能网络,关键是如何加上一个真正的翅膀,让它真正的通过互联网+实现智能化。最近这两年我看到很多做透明管理的企业,包括实现了信息不对称等等,这些都会给我们未来物流行业带来很大的变化,包括像机器人,我知道的是有几个汽车厂已经开始研究了,把坦克生产线物流的服务,通过机器人的方式实现,现在已经正在洽谈了,不久的将来可能就会落到实处。用信息化的手段实现行业信息化,还有区域物流的一体化,现在实施三大战略,怎么样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上构建一个区域协调的交通体系,长江经济带是综合立体的交通走廊,怎样使交通走廊能够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实现。还有城镇化,我们要用城镇化来构建我们的服务。第四个方面,怎样利用信用体系的手段建立市场的秩序,我们一直在跟有关部门商量这方面的事情,怎样把信用记录建立起来,怎样把联合惩戒的机制构建出来,怎样用市场的手段把信用发挥出来,比如你的车辆是严重的违规不可原谅的,未来你的车就上不了保险。发改委去年到目前在一些项目或者在一些资金的支持上,我们都会首先看这个企业的信用报告,不过关我们绝对不会合作,在物流行业我们更加的注重信用体系,这是制度的供给,就是现在国务院经常提到的三个字,放、管、服,哪些该放的没有放,哪些该管的管不起来,哪些服务还没有做好,这些年一直在梳理,未来具体的工作要有具体的人干,但是大的思路是在我们宏观经济发展下怎样让成本高效形成,实现交易成本最低。
第三个大的方面,结合多式联运,我想说,比如说以前做联运,都是基于港口的,方圆一百公里的地方,效率很高,但是未来中国的企业,中西部的企业怎样利用多式联运来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来拉动经济,这是我们谈论的一个问题。多式联运是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但是我们更加看重的是如果这些不同的运输方式之间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关系没有很好的建立,即使衔接上了,你也不会用,企业就是要选择最便宜的,效率最好的,收款最低的路径。还有就是未来的节能减排,外部经济性,都是推动多式联运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了,背后还有一个环境的问题,刚才讲的衔接还有政策,要把成本降到最低,实现标准、协调、信息、对接。标准化的单元怎么做,这是一些具体的细节,使现在的衔接做到最好。
(作者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调节局交通与物流处副处长;根据录音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