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长江
【摘要】我国社会正步入老龄化,人口红利的消失不仅给我国的经济增长带来难题,也给我国的养老保障事业施加了严峻的考验。而我国的基础设施也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浪潮中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矛盾日益突出。皆处于危机的这两者能走在一起并碰撞出火花吗?本文首先进行养老基金投资基础设施的可能性分析;然后分析目前存在的许多阻碍因素,无论是养老基金制度本身,还是金融市场方面,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都成为养老基金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障碍;最后从问题出发并结合国外经验,提出相关的举措以促成养老基金与基础设施的结合。
【关键词】养老基金;基础设施;PPP
我国的养老基金在老龄化的重压之下,收支缺口严重、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等问题凸显,但是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靠一味地提高养老金的缴费率,这是堵而不是疏的办法,施加在老百姓和企业身上的压力将会为经济的发展埋下不利的因素,也有可能使得经济问题升级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提高养老基金的收益率,拓宽投资渠道似乎是更好的选择。社保基金已经成为股市中的一支生力军,说明养老基金已经试图从传统的投资桎梏中走出来,寻求新的投资机会。另一方面,基础设施供需缺口大,筹资渠道单一,急于寻求稳定的资金来源。理论上来说,这两者是天作之合。但在在实践过程肯定存在各种各样的阻碍,如何克服这些阻碍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议题。
一、养老基金投资基础设施的可能性分析
(一)资金供求双方诉求契合度高
1.资金供给方的角度。首先,一方面在经过几十年的积累之后,我国的养老基金已经形成了一笔数额巨大的结余,截至2013年底,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的资金总额达到11927.45亿人民币,它的投资动向会传导至整个经济体系。另一方面相关机构发布的研究报告《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预测:2013年中国养老基金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若保持养老保险制度不变的话,资金缺口还会继续扩大,假设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6%,到2033年时我国养老基金缺口将上升到68.2万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8.7%。我国的个人账户空账问题严重,在人口老龄化的冲击下,我国养老基金的统筹账户将给财政造成巨大的负担。此外,社保基金自成立以来的累计投资收益额4187.38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8.13%,但全国其他养老基金统筹单位的收益率却较低,在养老基金巨大的缺口和通货膨胀的双重挤压下,保值增值的压力仍然巨大。
2.资金需求方的角度
一是我国基础设施供需缺口大。城镇化的推进是大势所趋,伴随其而来的必将是日益扩大的对基础设施的需要。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的城镇人口已经占总人口的53.73%。相对于需求的大幅上升,基础设施投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却日益下降,不符合我国十二五规划中对基础设施建设提出的要求。如果基础设施建设增速继续下降,供需之间的缺口更加扩大,供求矛盾更加凸显,最终将会影响到经济的稳健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二是我国基础设施融资渠道狭窄。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来自国家预算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以及其他资金。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国家预算资金、利用外资贡献有限,2013年国家预算资金的贡献度约为4.54%,外资的贡献度约为0.88%。基础设施的资金渠道主要来自于自筹资金与国内贷款,自筹资金贡献约为68%,国内贷款贡献为12.09%,以上数据显示我国基础设施的融资渠道还比较单一,亟需引入新的资金来源,以改变目前基础设施投资日益下降的惨淡局面。
(二)投资双方属性匹配度高
1.现金流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投资基础设施所需资金规模大,持续周期长,这就需要投资方拥有源源不断的财力支持。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强制性的特征保证了稳定的收入以满足基础设施项目现金流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养老基金持续时间长,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满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需要。
2.收益高且稳定,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强。基础设施使用寿命较长,使用人口众多,可以确保相对稳定的收益。基础设施的资产价值不易受到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的不利影响,足以确保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后的保值增值,可以满足养老保险基金对投资的安全性、收益性的要求。
3.金融、资本市场波动的弱敏感性。养老基金是老百姓的养老钱,容不得任何闪失。基础设施项目对金融、资本的波动显示出较明显的弱敏感性。依据投资组合理论,各类资产间相关系数越小,其投资组合的分散风险能力越好。而基础设施资产分布于不同的行业,可有效地分散风险。其对市场波动的不敏感性为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性提供了基本前提。
(三)商业保险试水效果好
纵观世界各国的经验,养老基金的投资范围比其他基金还要广得多,应对风险的能力也较强。根据有关专家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与寿险基金投资的比较研究,养老保险基金的风险偏好事实上是高于寿险基金的。多年前,商业保险基金就开始投资基础设施,且获得良好收益,商业保险已经走在养老基金的前面,探明了前路,养老基金也可以循着它们的脚步开始探索新的出路。
二、促进养老基金投资基础设施的举措
首先,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在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中,债券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债券具有返还性、安全性这两个鲜明的特点,相较之下更贴合养老基金的投资需求。国债的高安全性符合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首要基本原则,我国目前国债的期限都在10年以下,而养老基金的存续期限大约在30年左右,向养老保险基金发行长期基础设施类债券将是一个双赢的选择,比如可发行社会保障特种国债,将筹措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
第二,对股票市场加以规范。在实体经济的投资工具中,股票投资更容易操作。再加上养老保险基金和资本市场间的互动关联密切,股票是养老保险基金的重要投资工具之一。虽然我国的股票市场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我国目前对养老基金投资股市设置较为严格的限制,就是由于股票市场仍不完善,风险过大所致。相信在股市臻于完善之后,也能成为养老基金投资基础设施的一个良好渠道。
最后,养老基金除了通过购买债券和股票投资基础设施以外,还可以探索更多渠道。我国银行也日益壮大,且在各个领域都有不错的投资经验和投资成绩,短期内可加强与银行的合作,用委托贷款等方式将部分风险转移给银行。長期内可进入融资平台所用的债券市场创新品种,包括定向债务融资工具、资产支持票据、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等。或者,可以借鉴国外优先股模式以股权方式投入,但约定投资回报率可以保证养老基金投资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长江养老合规与风险管理部.养老金投资基础设施的国际经验[J].上海国资,2009,(8)
[2]李珍,刘子兰.我国养老基金多元化投资问题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1,(10)
[3]刘德浩.养老基金投资基础设施问题研究[J].北大赛瑟论坛文集,2010
[4]柳清瑞.养老基金投资的不确定性与投资组合分析[J].人口学刊,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