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杨
【摘要】随着国际贸易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创新,贸易成本在新贸易理论、新经济地理学以及新新贸易理论中大放异彩,是正确理解企业区位选择、经济区域空间集聚以及企业异质性问题的关键所在。当前,中国在经济增长放缓、出口疲软的“经济新常态”形势下,研究中国对外出口贸易成本的国别、区域差异,以及动态演变趋势,有助于中国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实施更加开放的对外贸易政策,调整国内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助力经济增长。
【关键词】贸易成本;“一带一路”
一、文献综述
Anderson和Van(2004)认为国际贸易成本应该是除生产商品的边际成本之外的,一切将商品送达最终使用者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从贸易成本角度研究国际贸易发展状况,剖析国家间、区域间的贸易动态演变是当今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证领域的趋势。目前,贸易成本的测度方法主要有两种:直接测度法与间接测度法。直接测度法属于一种“事前”测度,是利用一些可直接观测的或者某一类成本费用(如运输成本、关税等)来直接测度的指标。如Hummels(1999)从一些贸易统计类杂志上获取了部分国家海、空运费的平均费率,发现运输费率因国家、产品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运输成本对运输距离的敏感程度呈下降势。间接测度法试图规避直接测度法采用单一要素代理全部贸易成本的尴尬,其属于一种“事后测度”。Novy(2006)在Anderson和van研究的基础上,从多边均衡出发推导出具有微观理论基础的贸易成本测度方法,并用“引力剩余”的概念来衡量双边贸易成本,将其定义为双边贸易相对于双边国内贸易的综合性指标。
二、模型设定
本文主要根据Novy改进的双边贸易成本测算模型:
costcit=costict=1-exportcitexportictgdpct-exportctgdpit-exportits212ρ-1
双边贸易流量、GDP数据export自EPS全球统计数据库获得;ρ代表替代弹性,总结现有各种文献的估计结果,替代弹性ρ很可能介于510之间(Anderson和van Wincoop)。Novy、钱学锋和梁琦都将ρ设定为8,故本文将借鉴其经验将ρ的值设置为8;s为贸易双方的可贸易品份额,一般而言,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可贸易品的份额也比较高,鉴于中国与大多数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层次不齐,又兼顾估计的便捷性,故将s设置为经验极值的平均数0.55。
三、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贸易成本分析
根据上述模型本文测算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31个国家的出口贸易成本,并计算了历年平均数、总下降率、年均下降率三个指标。因本文贸易成本统计的时间跨度为20022011年,涵盖26个经济体,可以观察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贸易成本的空间差异和动态演变状况。同时,本文将美国、日本、德国和澳大利亚四个国家数据作为发达经济体代表,以示比较。
如上表所示:从总体来看,除马来西亚外,中国对其他国家的出口贸易成本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且除个别国家外,中国对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成本均高于对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出口贸易成本。从最近期间2011年来看,中国出口贸易成本最低的国家前三位分别是马来西亚、泰国、沙特;后三位分别是克罗地亚、阿尔巴尼亚、希腊。从历年平均数来看,中国出口贸易成本最低的国家前三位分别是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后三位国家分别是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立陶宛。可见“一带一路”国家中中国出口贸易成本较低的国家多集中于东南亚,而出口贸易成本较高的多是中东欧国家。
四、结论
综上,可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成本存在着地区差异,总体上高于对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的贸易成本水平。其中,东南亚地区是中国對外出口贸易成本最低的地区,中东欧地区是中国出口贸易成本最高的地区,这既有自然地理的因素,也有人为指定的制度政策阻碍。因此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要充分依附“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发挥“一带一路”战略的辐射范围、贯通亚欧大陆的经贸合作桥梁作用,在充分交流合作和双赢的基础上降低双边贸易成本,实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钱学锋、梁琦.测度中国与G7的双边贸易成本——一个改进引力模型方法的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2):5362
[2]方虹、彭博、冯哲、吴俊洁.国际贸易中双边贸易成本的测度研究——基于改进的引力模型[J].财贸经济,2010(5):7176
[3]马凌远.中国与G7的双边服务贸易成本的测度与决定因素——基于改进引力模型的应用[J].经济经纬,2012(3):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