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勇
摘 要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视影像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使电视图像编辑技术在电视媒体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电视影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电子时代下电视图像编辑技术的应用展开研究,为电视媒体利用电视图像编辑技术制作出更加清晰、稳定的电视图像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电子时代;电视图像编辑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6-0059-02
电视图像编辑技术即为制作出更加清晰、舒服的电视图像视觉效果,在GIS中,扫描矢量数字化的第一个步骤,例如除噪声、分割连线、控制图像跳动和闪烁等均是较常见的电视图像编辑技术。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电视媒体的视角和维度均发生了改变,使其对电视图像编辑技术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所以对电子时代下电视图像编辑技术准确、全面的认识,并正确、灵活的运用直接关系到电视产业的发展。
1 稳定电视图像编辑点技术的应用
1.1 控制编辑点图像跳动和闪烁技术
在进行电视图像编辑的过程中,通过分离器分频器对场同步信号进行处理后会形成不对称的矩形波,此种矩形波的脉冲宽度时间和间歇时间分别与奇数场和偶数场对应,在电视记录或重放的过程中,这种矩形波通过主导轴能够对磁带和磁头间的相对位置进行控制,进而使录像机的两个图像磁头可以分别对应矩形波的两个信号场,完成重放和记录过程,这种技术即电视图像编辑中的图像跳动和闪烁的控制技术[ 2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对电视图像进行记录和重放编辑的过程中,如果这种不对称矩形波消失或失真,录像机将不具备清晰记录和重放电视图像的能力,而且在播放的过程中,图像因对应的信号场不稳定或不完全,将出现闪烁或跳动的现象,严重影响电视图像的播放质量。
1.2 相位伺服保证技术
在电视编辑中常用的插入和组合编辑方式所对应的相位伺服存在差异,前种编辑方式在进行的过程中,会产生代表插入记录视频信号场频和代表编辑带原版磁位形的两种信号,在其均锁定的情况下,相位锁定也随之完成,这也决定在此种编辑方式下,要在图像播放前的5s~10s进行原有图像的重放,为两个信号基准帧锁定相位创造条件。后种编辑方式进行的过程中,主导轴伺服系统先锁定在录像机重放相位,但在转换到录像后,主导轴伺服系统会被录像信号锁定,此时也需要5s~10s的重放时间,完成信号的平稳过渡[ 3 ]。可见,要保证不同编辑状态下的电视视频图像可以稳定的播放,在视频图像编辑的过程中要对相位伺服的锁定进行有效的调整,在电子时代下,电视播放的形式更加多样化,这对相位伺服的保证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对不同编辑方式下的图像进行有效地连接,仍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电视图像编辑技术发展的重点。
2 避免编辑点图像跳动与闪色技术的应用
在电视图像编辑技术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应有意识的选择质量较理想的编辑带和素材带,采用选用插入编辑方式进行,并在编辑带内事先录入标准的CTL信号,需要注意的是,在编辑的过程中,如果编辑人员使用组合编辑替代插入编辑方式,那么事先录入的CTL信号质量就会受到影响,使调整后的插入编辑方式因信号连续性差而无法顺利进行,此时编辑人员应将全消磁头拔掉,通过组合编辑的方式输入新的信号,以此避免跳动、闪色等问题的出现。
3 检查图像编辑点技术的应用
由于电子时代下,人们对电视图像质量的要求大幅提升,所以在进行电视图像编辑的过程中,对图像各方面的质量要求也更加严格,这要求在电视图像编辑的过程中,要对编辑入点、出点的精准度,编辑点的完整度、编辑点图像衔接的平稳度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此保证编辑点的艺术效果。在检查的过程中,主要应用编辑器进行,结合衔接位置的现象判断编辑点的质量,在此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应重新进行编辑,否则可能导致电视图像出现跳动、闪烁等问题,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电视画面不能重复播放。
4 实现视频压缩技术的应用
4.1 视频压缩技术的应用原理
电视图像中,相邻的像素之间、图像的序列帧之间、色彩平面间、频谱带间所具有的相关性会产生一定的空间、时间、频谱冗余,这些冗余的存在会直接导致数据表示过程中需要的比特率提升,进而导致图像数据传输、存储、处理等环节对存储空间、系统反应能力、互联网传播速度等方面均具有非常高的要求,而且可能导致计算机系统失灵的概率提升。
4.2 视频压缩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视频压缩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图像压缩虽然可以在减少冗余的同时,为图像处理提供更加理想的条件,但在电子时代,为适应网絡宽带大小差异和显示中断视频设备差异,需要在压缩的过程中,对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进行有效转换。在此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应用压缩域任意比率图像空间分辨率转换、色彩校正、压缩域亮度调整、色彩混合渲染、压缩域饱和度调整等电视图像编辑技术。
1)在进行图像空间分辨率转换的过程中,可以通过DCT块及其子块间的DTC系数关系,使原始图像得到重组,形成适合新的支撑区域需要的图像,并在此过程中可以同步完成采样,以此保证任意不同比例图像空间在水平或垂直方向实现转换分辨率,而且在实现过程中不需要复杂的计算,对存储的空间大小要求也相对较低,而且可以使视频的质量和PSNR都得到有效优化。
2)在DCT域图像色彩调整的过程中,可以通过RGB色彩空间线性色彩处理方法,在不进行图像解压和IDCT转换、RGB色彩空间转换的前提下,直接针对DCT域进行,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缓解DCT域色彩调整对计算和存储空间的依赖程度,而且通常情况下,并不会对原始图像的其他方面质量产生明显的影响,达到了视频色彩优化的实际效果。
3)在对DOC域图像的色饱和度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可以应用建立在亮度自适应色饱和度调整方式基础上的压缩域色饱和度调整技术,即基于亮度快的平均亮度,对各色度快的色度矢量上限进行计算,判断色度快的色饱和度调整因子最大值,在此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属性的色度快应用对应的DCT块进行处理,这种图像编辑方式虽然相比传统的电视图像色饱和度技术并不会对图像的质量产生明显的优化作用,但其在操作的过程中,对存储空间和计算能力的要求较低,通常可以利用硬件直接实现,可操作性较强,所以在电子时代下,电视图像编辑处理的过程中,应用过程更加理想,现阶段已经得到较广泛的应用。
5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电子时代下电视媒体为满足现代用户的视觉需要,在视角、维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进,但与此同时也对电视图像编辑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视制作人员需要在具体实践中结合电子时代下电视媒体的特点以及对电视图像编辑技术提出的新要求,灵活的发展和应用电视图像编辑技术,为电视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吴芳.试论电视图像编辑的自主审美意识[J].新闻研究导刊,2014,18:47.
[2]张晓兰.电子时代下电视图像编辑技术的运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5,1:147,53.
[3]王一星.数字技术对电视体育节目的影响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