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雄
摘要:阐述了营林生产的现状以及人工造林地中幼林抚育管理的重要性,着重分析了抚育管理方式和措施,以及当前中幼林抚育管理现状,得出了人工造林地的抚育管理能促进营林生产高效目标的结论,以期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营林生产;中幼林抚育措施;重要性;成效
中图分类号:S7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1013602
1引言
营林生产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营造林规划、林木选种育苗、整地、植苗、管护、中幼林抚育管理等一系列活动的过程。通过有效的营林生产活动,既要保证在可持续发展方式下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又要保证林业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中中幼林抚育环节为营造林生产活动中的关键环节。通过合理的抚育方式,对促进幼苗幼树尽快郁闭成林、调整中龄林林分结构、促进林木快速生长,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工造林地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营林生产现状分析
2.1投资标准不统一
近十年来,国家和地方下达工程计划任务名称较多,任务较重,工程资金来源渠道不同,投资标准不统一,严重制约了营造林工作质量。工程类别涉及天然林保护工程公益林建设、退耕还林及新一轮退耕还林、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以及农业综合开发、植被恢复、乡村绿化、巩固退耕还林、造林补贴等项目建设,生态林造林投资从每亩100~300元不等,经济林造林投资从每亩200~500元不等。根据工程类别、营造林计划及培育目的的不同,同一树种在同一村相连地块,存在造林密度和投资标准不统一、抚育经营管理方式不合理现象,给当地林农和经营管理者造成直观上的错觉,降低了管理积极性,林分质量得不到提高。
2.2生境条件较恶劣
新造林地的成败与生境条件和经营管理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以德江县为例,其地理位置处于贵州高原的东北部,为武陵山、大娄山汇接处,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条件适宜,但地形起伏较大,在坡度上的表现是:小于15°的缓坡占43.76%,16~25°的斜坡占22.53%,26~35°的陡坡占17.44%,36°以上的急坡险坡占16.9%。近几年来的造林地主要是在山区进行,山脉众多、河流纵横,造林地块山高坡陡、刺灌丛生、交通不便。特别是砂页岩发育的地区新造林地,土层尤为瘠薄,保水性更差,造林地苗木呈块状死亡,加大了抚育管理的难度,制约了林业各项效益的发挥。
2.3低质幼林比例大
德江县通过近十年来的营造林工程的实施,人工造林地面积增加了25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了近10%。由于人畜破坏或自然原因,有的地块通过不同年度的补植补造已恢复成林,导致林分不整齐;在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林木生长发育较好,但枯枝落叶较多,林地卫生条件较差,林木质量不高。在新增造林中幼龄林中,低质低效林地占80%以上。其幼龄林地主要体现在:块状死亡、缺窝少苗、灌草丛生、挤压苗木;中龄林地主要体现在:枝叶干枯、营养不足、优势竞争、生长不良。
3中幼林抚育管理重要性分析
3.1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林木的正常生长需要良好的外界条件,如肥沃的土壤、深厚的土层、疏松的土质与畅通的排水等。在幼林阶段,幼苗根系较弱,加上杂草的快速生长竞争,幼苗无法在土壤中吸取足够的养分,此时需要进行松土、施肥等抚育管理,以确保幼苗成活率。在人畜破坏的地块应进行补植补造,对灌草覆盖度较大、严重影响幼苗幼树正常生长发育的地方应进行割灌除草抚育,创造一个最佳的幼苗幼树生长环境,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3.2改善森林的卫生状况
在幼林和中林阶段,根据林分发育、自然稀疏规律及森林培育目標,在林分中适时采取定株、间伐、修枝等人为干预措施,调整树种组成和林分密度,改善森林的卫生状况、改善林木生长环境条件,诱导形成复层异龄林,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防护功能,促进保留木健康生长。
3.3提升林地的三大效益
造林地成林后,要切实加强林地管理,实现林木种植综合效益最大化。实施中幼林抚育的措施正确与否是决定该林分三大效益成效的关键所在。在实际工作中应切实搞好调查规划,做好抚育方式的评估,对什么样的林分采取什么样的抚育方式,以发挥其最大效益,合理利用人力资源,促进幼苗幼树快速生长。
4中幼林抚育管理措施
针对人工造林中幼林地的林分状况以及培育的目的不同,分别采取的抚育方式有:补植补造、割灌除草、修枝整形、施肥管理、抚育间伐。
4.1补植补造
人工造林地的补植补造主要适用于造林成活率在85%以下或幼树株数保存率在80%以下,人畜损坏或自然块状死亡的林分。根据林分内林隙的大小与分布特点,采用均匀补植或局部补植的方式,在林隙或死亡株间空穴进行人工植苗,按照原有树种与补植树种形成混交进行树种选择,补植后形成不同树种镶嵌分布的混交群落。
4.2割灌除草
在人工造林幼林阶段,原有根系的灌草生长强度永远高于新造林苗木的生长强度,造成目的树种被灌草覆盖、挤压。当幼树受周围的灌草遮蔽、盖压而影响生长时,需割除幼树周边1 m2左右范围的灌木、杂草。荒山荒地造林既要割灌、又要除草,为了保护与扩大生物多样性,作业时注重保留有生长潜力的天然幼苗、幼树和珍稀乔、灌木树种。耕地造林在除草的同时,为促进幼树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进行松土、培埂。完成割灌除草后,需将剩余物全部清出林外处理。
4.3修枝整形
在人工造林地进入中林阶段,为改善林内通风和光照状况,促进林木生长,减少树干火灾、雪压和风害的发生程度,防止有害生物发生,需要进行修枝整形。人工生态林部分,进行树冠下部已枯死、濒临枯死的枝条的清理,消除死节、减少活节,加大树干饱满度,提高观赏和生态防护功能;人工经济林(果树林)部分,要针对每株树干进行合理的整形、修剪、开张、矮化,修剪密生枝叶、徒长枝、细弱的结果母枝及病虫枝、枯枝,使枝干构成一定的合理树型,调节生长与结果的关系,保证均衡协调,为稳产丰产奠定良好基础,达到连年丰产的目的。
4.4施肥管理
在人工造林幼林阶段,如果土壤现有的养分不足,将会阻碍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特别是人工经果林部分,土肥不足会直接导致经果林的产量和质量低下。为提供林木生长所需养分,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需要进行人工施肥作业。人工施肥过程中,需充分考虑以下内容:一是应以氮肥为主,以磷肥为辅,特别是幼林时期需要适当增加磷肥使用量,促进林木发育;二是在酸性土壤当中,应在原肥料配制基础上加入一定量的钙质肥料。
4.5抚育间伐
根据林分发育、自然稀疏规律及森林培育目标的不同,针对人工造林生态林部分,在幼林郁闭后到主伐利用前需进行不同方式的森林抚育,在造林密度过大或自然更新能力强的高郁闭度林分,适时进行抚育间伐,伐除非目的树种的部分林木,调整树种组成和林分密度,改善环境条件,促进保留木快速生長。
5中幼林抚育管理现状及成效分析
德江县近十年来新增人工造林面积25万亩,其中中幼龄林面积为20.5万亩,中幼林面积占人工造林总面积的82%,而且人工造林面积仍在逐步扩大。这些森林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及时而合理的抚育是改善林分环境的主要措施,对提高造林保存率、促进林木的快速生长、改善当地的生态和生活环境,更好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自2011年以来,全县已实施人工造林中幼林抚育面积18万亩,其中列入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项目的面积为5万亩,实施效果较好,未列入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项目的抚育由实施主体或受益林农自行抚育,实施效果较差。
中幼林抚育管理的重点是针对结构复杂、类型多样,过疏、过密、过纯中幼龄林林分同时存在的特点,根据实际需要实施的抚育方式和技术措施。其中抚育间伐是中幼林抚育的中心环节,补植补造、割灌除草、整枝整形、施肥管理是中幼林抚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人工造林地的中幼林进行合理的抚育,加强了补植补造,进行了割灌除草、抚育间伐等方式的抚育,有效调整了树种组成与林分密度,平衡了土壤养分与水分循环吸收,改善了林木生长发育的生态条件,缩短了森林培育的周期,提高了木材质量和工艺价值,生态林树种培育出了干形通直、健康、良好的木材,大大减少了森林火灾发生率,有效控制了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经济果林树种提高了产量和品质,实现了增产、增收、高效的目标,有效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6结语
人工造林是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的重要措施。大力发展人工造林,才能在管好、育好、用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森林资源。而对于人工造林地的中幼林抚育管理在于为幼苗幼树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满足幼苗幼树生长对于肥料、空气、阳光和水的基本需求,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有效预防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促使其快速成林成材,为丰产、速生的营造林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是营林生产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温远东.中幼林抚育管理的重要性与措施[J].北京农业,2014,10(9):137~138.
[2]于宁楼.关于利用世行贷款加快中幼林抚育管理步伐提高人工林分质量的构想[J].林业资源管理,2012,10(2):38~40.
[3]杨幼平,王章明,沈国存.加大资金投入 加强组织引导:全省森林抚育经营工作调研报告[J].浙江林业,2011,12(1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