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教育应成为教师入职的刚性门槛
刘和平
近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181所师范院校一律不更名、不脱帽,聚焦教师培养主业,改进教师培养机制、模式和课程,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教师的基本功,教师的专业性是教育发展的坚固基石。作为教师招聘这一直接关乎大学生就业的环节,也应该随之进行改革,让其与师范教育的发展政策相向而行,助力基础教育发展。
当前,师范类毕业生普遍就业比较难,难在何处?难在所有大学生不论是应届生还是往届生都可以参加教师招聘考试,参加考试的队伍越来越庞大,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也许有人会说,这才叫公平竞争,统一参加考试,谁优谁劣,立马可见。但这样招聘有一个最大的缺陷,就是难以真实反映教师的基本功与专业素养。一张试卷难以全面检测教师基本功,一次几分钟的面试难以全面展示专业素养。有很多老教师感叹现在来的年轻教师学历不低,但教育能力与过去的师范生很难相比。因为工作关系,笔者也多次听过青年教师的课,发现年轻教师的师范技能确实不如老一辈,但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课堂驾驭能力普遍比非师范院校毕业生要强。这说明什么问题呢?教师是专业性很强的职业,但如今的招聘,却客观上让专业性模糊化、边缘化。
顶层设计已经开始强化教师的专业性,明确师范院校的师范教育是教师队伍建设主力军,那么,今后的教师招聘是不是应该考虑将这些接受过系统师范教育的毕业生作为优先录取的对象?或者将招聘职数拿出一部分指标直接面向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如果这两种举措得以实施,不仅可以大幅度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还可以通过这样的政策吸引更多有志于从事教育的高中毕业生选择报考师范院校。高中毕业生选报人数增加,师范院校就可以吸收更多优秀学生。师范专业的生源有了保障,办出高水平的师范教育也就指日可待了。
对于非师范专业毕业的学生,愿意参加教师招聘当然是好事,参加教师招聘的考生越多,选择优秀人才的概率就越大。这也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需要,但前提是这些非师范专业毕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相当的师范教育功底与素养。仅靠教师资格证考试与教师招聘考试还远远不能督促考生全面提高师范技能。笔者认为,对教师资格考试与教师招聘考试,必须设立师范教育这个门槛,即凡是想报考教师资格证的,必须先修满师范教育学分,没有师范教育学分的,应该拒绝报考教师资格证。如果有了这一门槛,相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的基本功就会牢固不少。同样,对参加教师招聘入围的考生,不妨先要求他们到当地师范院校接受一期师范专业教育,合格者才予以录用。如果有了这一门槛,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的师范技能就会有明显提升。
振兴教育必须靠功底雄厚、专业素养高的教师队伍。师范教育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是培养专业教师的可靠保证。顶层设计已经明确了师范院校的职责,而与教师有关的招聘考试也必须与顶层设计紧密配合,将师范教育作为教师入职的刚性门槛。唯有同步改革,教师的专业水平才会得到普遍提高,师范院校也才能在师范教育领域独领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