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霍乱病的诊疗与体会

2017-03-01 08:17:01路永畅
河南畜牧兽医 2017年23期
关键词:鸭场病鸭鸭群

路永畅

(驻马店市驿城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驻马店 463000)

1 发病情况

2017年5月15日,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某鸭场突然发生了一种以口流黏液,咳嗽,呼吸困难,摇头,剧烈腹泻等为特征的传染病。发病后,该养鸭户应用了一些抗病毒、青霉素以及喹乙醇等药物治疗3 d,病鸭的发病数量不断增加。笔者结合发病情况、临床特征、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最终确诊为鸭霍乱病,随即对发病鸭群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控制了该病。该鸭场共饲养鸭2 000只,雏鸭500只,15周龄的鸭1 500只,先后发病200只,死亡50只,病程1~3 d,发病率10%,病死率25%。

2 临床症状

可见病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饮水增加,被毛凌乱;咳嗽,鼻和口流出黏液,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有摇头症状;腹泻严重,排灰白色或铜绿色粪便,还有的粪便中混有血液。个别病鸭发生关节炎、关节肿大,疼痛,起立行走困难。

3 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鸭6只,可见眼结膜有点状出血和浅表性溃疡,心外膜有出血点,心包积液,还有的混有纤维素性样渗出物。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质地脆弱,表面密布针尖大小的坏死点,胆囊肿大,充满浓稠胆汁。

4 实验室检验

4.1 病原分离

无菌取病死鸭病变比较明显的肝、脾脏和心脏等病料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两极着色的卵圆形短杆菌。

4.2 细菌分离

用无菌操作的方法,将肝脏、脾脏和心脏等组织分别接种于血液琼脂平板和麦康凯平板上,经37℃ 24 h培养,在血液琼脂平板上长出圆形、灰白色、表面光滑湿润、不溶血的小菌落,而在麦康凯平板上不生长。取典型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可见两极浓染的卵圆形小杆菌。

4.3 生化鉴定

取纯培养的细菌做生化试验,该菌对葡萄糖、甘露醇产酸不产气,对乳糖、山梨醇不分解,靛基质、硫化氢、氧化酶、接触酶以及硝酸盐还原为阳性;M.R试验、V-P试验和尿酸酶试验均为阴性;不液化明胶、不溶血。试验结果符合巴氏杆菌的生化特性。

4.4 动物试验和药敏试验

将分离纯化的细菌培养20 h后,接种于5只健康的小白鼠,小白鼠均在24~48 h内死亡,均呈败血症病理变化。同时将上述细菌培养物,每只鸭1 ml经皮下接种4只健康同种鸭,经36 h全部出现了摇头等典型症状,剖检取肝脏、脾脏等组织涂片镜检,革兰氏染色,可见两极浓染的卵圆形小杆菌。将分离的细菌用纸片扩散的方法做药敏试验,37℃恒温箱中培养24 h后,发现对恩诺沙星和磺胺类药物高度敏感,对土霉素、红霉素中度敏感,对青霉素和喹乙醇不敏感。

5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最终确诊为鸭霍乱病,也叫鸭巴氏杆菌病。

6 治疗

立即封闭鸭场,将病死鸭全部深埋或销毁,立即用烧碱或甲醛等消毒剂进行彻底消毒,消灭传染源,防止疫病进一步蔓延。

对病鸭进行隔离治疗,用恩诺沙星50 mg/kg饮水,连饮5 d;对同群鸭进行紧急接种禽霍乱氢氧化铝菌苗,每天1次,连用3 d。另外,对全群鸭在饮水中加入黄芪多糖、多种维生素和电解多维等,以提高鸭群的抵抗力。

通过采取上述治疗措施,3~5 d鸭群基本恢复健康,疫情得到控制,7 d后电话回访,鸭群全部恢复正常。

7 小结与体会

该病的病原为条件性致病菌,常寄生于健康鸭的呼吸道内。饲养管理不当,维生素或营养缺乏等诱因,均可使机体抵抗力降低,体内的细菌大量繁殖,而发生该病。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防止鸭病传入。引进种鸭时,应从无该病鸭场购进并隔离观察1个月无异常后,方可混群饲养。

防止饲料营养单一,要饲喂营养均衡的全价饲料,从营养方面增强鸭群的抗病能力。要加强饲养管理,合理安排鸭的饲养密度,以及舍内的温湿度。平时要做到定期消毒,消灭传染源,减少疫病的传播。

在鸭霍乱的流行区域应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可用禽霍乱氢氧化铝疫苗对10 w的鸭首免,18 w再加强1次。有条件的鸭场也可以在该病的高发期添加中草药制剂进行预防,可以减少或避免该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鸭场病鸭鸭群
寒地鸭场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鸭感染鸭瘟病毒的症状与防治
兽医导刊(2021年1期)2021-03-29 00:40:00
浅析鸭传染病的鉴别与治疗
咋用信号调教鸭群
冬季“噪鸭”可以提高产蛋率
湖南农业(2020年12期)2020-12-21 05:19:22
鸭几种常见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分析
《安徽六安地区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并发细菌感染初报》图版
鸭场疫病综合防疫措施及消毒管理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24
鸭场的环境控制
鸭传染性鼻炎的诊治
乡村科技(2015年1期)2015-11-18 1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