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灌溉供用耗排关系研讨

2017-03-01 17:35刘忠熳吴明官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7年8期
关键词:洪涝利用系数供水量

刘忠熳,吴明官

(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哈尔滨 150080)

农田灌溉供用耗排关系研讨

刘忠熳,吴明官

(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哈尔滨 150080)

本次紧密结合黑龙江省灌区工程规划设计中,在灌溉供水、用水、耗水、排水和灌区供水、用水、耗水、排水关系的处理上,普遍存在的基本概念混淆和模糊不清等问题,针对富锦市锦西灌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进行了研讨,并首次提出了农田灌溉供用耗排关系图和综合分析成果。主要研讨内容有灌溉供用耗排和灌区供用耗排,作物需水量、有效降雨量、灌溉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灌溉供水量和灌溉用水量,灌溉损失水量和灌区损失水量,灌溉水利用系数和灌区水利用系数,灌溉水量损失率和灌区水量损失率,灌溉耗水率和灌区耗水率,灌溉退水率和灌区排水率等。

灌区工程;供用耗排;单灌单排;灌排结合;节约用水;高效用水;排降蓄灌

正常的农田灌溉工程规划设计工作中,必须研究灌溉工程的供水、用水、耗水和排水的内在联系和水量平衡等问题。下面以黑龙江省富锦市锦西灌区工程为例,特研讨农田灌溉供用耗排的关系,并首次提出了农田灌溉供用耗排关系图和综合分析成果。

主要研讨内容有灌溉供用耗排和灌区供用耗排,作物需水量、有效降雨量、灌溉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灌溉供水量和灌溉用水量,灌溉损失水量和灌区损失水量,灌溉水利用系数和灌区水利用系数,灌溉水量损失率和灌区水量损失率,灌溉耗水率和灌区耗水率,灌溉退水率和灌区排水率等。

1 锦西灌区工程概况

锦西灌区位于富锦市西南部,行政区隶属于富锦市锦山镇、头林镇、上街基镇。锦西灌区工程可行性研究中,灌溉面积包括松花江分区0.51万hm2、锦山分区1.23万hm2、花马分区3.4万hm2、头林分区2.28万hm2,共计7.33万hm2。

该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水源工程有新建松花江引渠及锦西渠首泵站和田间机电井工程。输配水工程包括新建总干渠9.398km,扩建山西(灌排)干渠长34.54km、花马(灌排)干渠长39.83km;扩(续)建头林(灌排)分干渠长33.18km、二林(灌排)分干渠长33.46km;新扩建(灌排)支渠(沟)83条,总长289.34km。新建渠系建筑物332座:其中交通桥100座,涵洞121座,水闸105座,排水站(闸)6座。还包括7.3万hm2的田间配套工程[1]。

2 灌溉供用耗排关系

农田灌溉供用耗排关系,主要指灌溉供水、用水、耗水和排水的内在联系及水量平衡等有关内容,具体的相互联系见农田灌溉供用耗排关系图。

灌溉供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和形成产量,包括水资源调度、输水、配水、灌水、土壤蒸发和渗漏、植物蒸腾等许多环节,节水灌溉必须在这些环节上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节水灌溉的实质,又不使问题过于复杂,目前常用的三项指标具体如下:

2.1 地面灌溉条件下灌溉水利用系数

灌溉水利用系数为田间所需要的净灌溉水量与渠首引入水量的比值,即

η水=W净/W引,η水=η渠系×η田

(1)

2.2 喷、微灌条件下的技术要求

灌溉水利用系数分别≥0.8和0.9,灌水均匀系数分别≥0.75和0.90,灌溉保证率≥85%。

3 水分生产率

单位面积平均产量与单位面积平均净灌溉水量、有效降水量、地下水补给量之和的比值称为水分生产率(kg/m3)。

3.1 水源地供水量

灌溉水源地,一般为江河湖库及地下水,水源地供水量,称为取水量、引水量、抽水量等,又称为毛供水量。毛供水量就等于田间灌溉用水量(设计灌溉面积×净灌溉定额)、灌溉过程中损失水量两项之和。

灌溉损失水量包括灌溉渠系及田间的蒸发、渗漏损失水量。灌溉水量损失率=灌溉损失水量/毛供水量(水源地取水量)=1-灌溉水利用系数η水。

灌区损失水量等于灌溉损失水量、灌溉期内整个灌区天然降水量中蒸发渗漏损失水量两项之和。灌区水量损失率=(灌溉损失水量+天然降水量的损失水量)/(毛供水量+天然降水量)。

因此,一般情况下,灌区损失水量>灌溉损失水量,但灌区水量损失率不一定>灌溉水量损失率,对这一点很多同行概念模糊不清。

3.2 灌溉用水量

灌溉用水量等于农作物需水量减去灌区内的有效降雨量。具体可根据典型年的逐日降水量和蒸发、渗漏量资料,选择合适的灌溉模式(浅晒浅、浅晒浅湿、浅深浅、浅湿干交替、湿润浅灌、湿润灌、控灌等),采用水量平衡方法,计算净灌溉定额后,推求灌溉用水量(设计灌溉面积×净灌溉定额)。

灌溉水利用系数η水=灌溉用水量/毛供水量(水源地取水量)=渠系水利用系数η渠系×田间水利用系数η田。灌区水利用系数=(灌溉用水量+有效降雨量)/(毛供水量+灌溉期内灌区降水量),故灌溉水利用系数和灌区水利用系数绝不是一回事,对这一点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引起重视。

另外,很多同行对灌溉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的概念也模糊,实际上灌溉破坏期以外,灌溉需水量就等于灌溉用水量,灌溉破坏期内灌溉用水量<灌溉需水量。因此,多年平均灌溉用水量<多年平均灌溉需水量。

3.3 灌溉耗水量

灌溉耗水量主要为灌溉过程中沿程及田间蒸发渗漏损失、农作物吸收后蒸腾和产品带走等水量。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灌溉耗水量=灌溉损失水量+灌溉用水量×(1-灌溉退水率),灌溉耗水率=灌溉耗水量/毛供水量,灌区耗水率=(灌溉耗水量+灌区内天然降水量的损失水量+有效降雨量)/(毛供水量+天然降水量)。

因此,一般情况下,灌区耗水量>灌溉耗水量,但是灌区耗水率不一定>灌溉耗水率。

3.4 灌溉排水量

灌区内排水量由本区域内洪涝水和灌溉排水量组成。灌溉排水量只是灌区内退水量(不含洪涝水)。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灌溉排(退)水量=灌溉用水量×灌溉退水率(又称:灌溉回归水比例),灌溉退水率=灌溉退水量/灌溉用水量。

灌区排水量=灌溉退水量+灌区内洪涝水=灌溉退水量+(灌溉期内灌区天然降水量-有效降雨量-蒸发渗漏损失量)。灌区排水率=灌区排水量/(毛供水量+天然降水量)。

因此,一般情况下,丰水年灌区排水量>灌溉排(退)水量,但是灌区排水率不一定>灌溉退水率;平水年和枯水年灌区排水量接近于灌溉排(退)水量,故灌区排水率应<灌溉退水率[2]。

4 分析与讨论

从农田灌溉供用耗排关系图中可以看出,在灌溉工程规划设计过程中,计算灌溉供水量、用水量、耗水量和排水量时,应该注意如下的几个问题,以便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4.1 灌溉定额分析

根据本地区的水土资源状况、农业基础、灌区土壤和水文地质等基本条件,紧密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首先选择较适合当地基本情况的灌溉模式,并确定相应的灌溉制度,然后再根据历年的逐日降水量和蒸发、渗漏量资料,采用系列法推求历年灌溉期(泡田期和生育期)灌水定额。

由于受历年灌溉期逐日降水量大小的影响,历年灌溉定额丰水年较小,枯水年较大,平水年介于丰水年和枯水年之间;在灌溉期总降水量接近的年份,若逐日降水量大小变化较小时,则灌溉定额较小,否则灌溉定额较大。因此,为了确保灌溉供水安全,选择历年灌溉定额的经验频率接近于设计灌溉保证率的若干年份,进行分析相应的灌溉定额后,采用逐日降水量分配最不利的典型年成果作为设计灌溉定额。

4.2 灌溉回归水分析

灌溉回归水,又称灌溉退水,在实际工作中常用退水率来,推求相应的灌溉排水量(又称:灌溉退水量)。

1)单灌单排渠系:常规的灌排体系为单灌单排渠系,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渠灌区退水率一般取20%左右,井灌区退水率一般取10%左右;在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渠灌区退水率一般取15%左右,井灌区退水率一般取5%左右。

2)灌排结合渠系:为了节省工程投资、尽量少占土地资源等原因,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灌排体系常用灌排结合渠系。渠灌区退水率一般取8%左右,井灌区退水率一般取2%左右;井渠结合灌区退水率为5%左右。

3)混合渠系:既有单灌单排渠系,又有灌排结合渠系的灌排体系为混合渠系。渠灌区退水率一般取10%左右,井灌区退水率一般取5%左右;井渠结合灌区退水率为7.5%左右。

4)排降蓄灌模式:排降蓄灌建设模式共有三种模式,即“排降蓄灌”、“灌降排蓄”、“排降蓄灌”+“灌降排蓄”不同程度结合的混合模式。采用这种模式时,只有井渠结合的情况,因此,相应的退水率接近于零。

4.3 灌溉需水量与用水量的关系

在满足灌溉保证率的情况下,丰水年和平水年的灌溉需水量就等于灌溉用水量,但是灌溉破坏年(枯水年)的灌溉用水量=灌溉需水量×供水保证系数C(0≤C≤1),因此,多年平均灌溉用水量应该≤灌溉需水量。

根据多年平均值转换系数计算公式:

K=P+(1-P)×C

(2)

计算城镇和工业供水效益、灌溉效益。

农田灌溉供水保证率一般为P=75%左右,灌溉破坏年供水保证系数一般取C=0.5左右,所以多年平均值转换系数K灌= 0.875左右,因此,在灌溉效益计算中应考虑多年平均值转换系数。

4.4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用水量的关系

农作物需水量等于灌区内有效降雨量和灌溉用水量两项之和,在灌溉模式(灌溉水层深度、灌水次数等)确定的条件下,农作物需水量是一个常数,若有效降雨量越小,则灌溉用水量越大,否则灌溉用水量越小。因此,丰水年灌溉用水量较小,枯水年灌溉用水量较大,即灌溉保证率越高,灌溉用水量越大。

4.5 灌区排水量与灌溉排水量的关系

灌区排水量等于灌溉排水量(退水量)和灌区内洪涝水两项之和,灌区内洪涝水只是在降雨强度>水田最大灌水深度时才发生,一般情况下,平水年和枯水年洪涝水较少,因此,枯水年灌区排水量非常接近于灌溉退水量。

4.6 供用耗排水量平衡分析

上述的综合分析成果中可以看出,灌区供用耗排水量平衡与灌溉供用耗排水量平衡成果虽然相似或接近,但并不相同。因此,大多数工程技术人员对这两种供用耗排水量平衡的概念模糊不清,如:有时往往混淆灌区排水率与灌溉退水率、灌区耗水率与灌溉耗水率的关系,结果最后采用的供用耗排水量平衡成果往往搞错。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因为灌区面积(11.83万hm2)应>灌溉面积(7.36万hm2),灌区总来水量(毛供水量+天然降水量)也应>灌溉总供水量(水源地取水量),所以灌区排水量>灌溉退水量、灌区耗水量>灌溉耗水量,但灌区排水率不一定>灌溉退水率、灌区耗水率不一定>灌溉耗水率。

5 可研成果复核

根据上述介绍的农田灌溉供用耗排关系,下面针对2016年8月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的《黑龙江省富锦市锦西灌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灌溉供用耗排成果进行复核。

锦西灌区总控制面积11.83万hm2,设计灌溉面积7.36万hm2,灌溉保证率P=80%相应的净灌溉定额为5627.85m3/hm2,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田间水利用系数0.95,渠系水利用系数0.63。

5.1 供用耗排成果复核

灌溉保证率P=80%灌溉用水量41395万m3,其中:地下水用水量11130万m3(占27%),松花江用水量30265万m3(占73%)。灌溉用水量复核结果,原成果(61045万m3)中含灌溉过程中的损失水量,故不是净灌溉用水量,而是毛灌溉用水量。

毛供水量62158万m3,其中:松花江取水量50442万m3(30265万m3/0.6),占81%;地下水供水量11716万m3(11130万m3/0.95),占19%,比可研成果(61045万m3)大1.8%。毛供水量复核结果,原成果误差较小。

灌溉排水量2070万m3(41395万m3×5%),退水率均为5%,比可研成果(61045万m3×5%=3052万m3)小32.2%,由于61045万m3中含灌溉损失水量(蒸发渗漏损失),而且灌溉损失水量又在沿程和田间已消耗殆尽,故不可能排入承泄区。因此,灌溉排水量复核结果,原成果明显偏大是由计算错误造成的,而不是计算误差。

灌溉耗水量=松花江耗水量20177万m3(50442万m3×0.4)+地下水耗水量586万m3(11716万m3×0.05)+灌溉用水量41395万m3×(1-退水率5%)=60088万m3,比可研成果(57993万m3)大3.6%。灌溉耗水量复核结果,原成果误差较小,但是应该先纠正原灌溉排水量成果后,重新计算灌溉耗水量。

5.2 灌溉需水量

从可研报告中可以看出,灌溉需水量P=90%保证率相应的成果(55603×104m3),P=80%成果。因为在灌溉模式(灌溉水层深度、灌水次数等)确定的条件下,农作物需水量是一个常数,所以丰水年灌溉用水量较小,枯水年灌溉用水量较大,即灌溉保证率越高,作物能吸收的有效降雨量越小,灌溉需水量越大,这是必然的结果。

5.3 多年平均灌溉用水量

建议采用系列法或经验频率P=50%左右典型年法,推求多年平均灌溉用水量。在本地区若有灌溉期历年逐日降水量资料,则最好采用系列法计算多年平均灌溉用水量,因为P=50%左右典型年法成果,虽然接近于多年平均灌溉用水量,但是所选择的典型年代表性好坏直接影响计算成果,若典型年代表性好,则计算成果误差较小,否则误差较大。

6 结 语

通过上述综合分析中认识到,之所以很多专业技术人员对农田灌溉供用耗排关系,概念模糊不清,主要是对灌溉供用耗排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造成的。因此,为了进一步搞清楚它们之间的正确关系,下面特介绍与它们有关的若干问题。

6.1 节约用水与高效用水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少人混淆节约用水与高效用水的基本概念,在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目前国家倡导的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战略部署,故下面澄清这两个概念。

高效用水,指的是提高使用过程中水的利用效率和水分生产率,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做到水利用效率和水分生产率同时满足规定指标的定量要求,才是高效用水,否则不属于高效用水。水利用效率的提高,意味着损失浪费减少,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效用水就是节约用水,但是从水资源的消耗角度看,也就是提高水分生产率而言,高效用水不一定减少用水总量。因此,水资源丰富和较丰富地区应该提倡高效用水。

节约用水,在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的基础上,尽量降低用水定额和用水总量,应该做到用水定额和用水总量均要满足规定标准要求,才是节约用水,否则不属于节约用水,而节约用水,除了有提高利用效率的含义,还要实现减少水资源消耗量。因此,水资源短缺地区应该提倡节约用水,不仅要提高水利用效率,而且严格控制用水定额和用水总量,根据当地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应该做到以水定供,以供定需。

总而言之,一种是高效用水的节水,另一种是能够减少用水总量的节水。因此,应当注意高效用水并不完全等于节约用水。

6.2 节水与养水并举

自然界的水按形态可分为气态、液态、固态;根据其存在空间(垂直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天上水(大气水)、地面水(江河湖海)和地下水(包括土壤水),一般将其概括为“三水”,而这三种类型的水始终处于不断的运动转化之中,而且在运动转化过程中水量守恒。这也就是水科学中最为基本的规律和原理。但是由于缺乏对水运动规律的正确认识而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往往出现各种问题。

例如,部分灌区未领悟地面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转化关系,一味利用地面水灌溉,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上升,进而导致大面积土壤盐渍化。有的地区又盲目过量开采地下水,致使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导致河湖干涸、草木枯死,甚至引发地质灾害,出现地沉、地裂和良田变沙漠。

在浪费水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应当开源与节流并举,节水与养水结合,不但要节约用水,而且要涵养水源。在一些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只强调不分时间和地点的“无渗漏灌溉”,看起来好像节了水,但实际上切断了当地的地下水补给,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萎缩干涸,使本来可以作为灌区调蓄的“地下水库”失去应有的效用,在河流少水的枯水季节,曾经用做抗旱的井群出现干枯而不能发挥应有效用。而在河流丰水季节,强调灌溉节水又使河源来水白白流失,使节水和养水不是双赢而是两败俱伤。

因此,必须明确节水的含义:节水的性质,地点,时间和方法,有利于养水否,而且,节水也要考虑节省钱,考虑节能降耗,不能单打一。追求的应当是区域水资源的最大效用,应当是省水高产、高效,是战略上的整体节水,而不是单纯的小尺度单位面积上灌溉水量的减少。

在干旱和半干旱少水地区,衡量农田水利工程技术是否优越的主要标准,是看它能否减少无效蒸散发量。至于田间发生的渗漏,则应进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要一概否定。例如,在河流丰水季节,可以适当加大引水量进行“超定额灌溉”,以补充因抗旱开采亏缺的地下水,并为下一次抗旱储备地下水源。这种超定额灌溉实为一种最廉价、最有效、最易行的“地下水人工补给”,从而实现“以渠养井(地下水),以井补渠”的效果。

从总体而言,千百年来,灌溉工作者和灌区人民群众也在一直追求省水高产、高效的灌溉技术。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然也有教训,应当认真地加以总结,而不要简单用“大水漫灌”一句话否定过去,也不要认为只有机械灌溉才能节水。农田水利是面对农业生产的系统工程,只有面对实际、面对广大群众才能解决好农业节水问题。

6.3 地表水与地下水合理配置

近几年来,黑龙江省水田灌溉用水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灌区普遍采用井渠结合的方式,相互补水。枯水年灌溉临界期地表水来量不够时,打补水井灌溉,其结果发现水稻生育期用地下水灌溉对水稻的米质、产量、销路等均有影响,当地稻农已充分认识到地表水源对水稻生产的优越性,迫切希望修建控制性的蓄水工程,调丰补枯,增加地表水供水量,保证和增加优质稻米的生产。

因此,需要研究地表水与地下水如何配置较科学,既要节水,又要养水和生产高产、高效、优质的稻米等问题。

上述的地表水与地下水合理配置问题是很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该紧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究相应措施,方能有效。例如,具有控制性调蓄水库的情况下,为保证优质稻米的生产,地下水仅在泡田期使用,生育期全部采用地表水;三江平原地区可以采用“排降蓄灌”模式;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秋翻地后进行泡田灌溉,充分利用地下水库来调节灌溉临界期用水矛盾等等。

6.4 需水量与用水量的关系

农作物需水量由本地区有效降雨量和灌溉需水量组成,也就是说,灌溉需水量为在自然条件下,作物正常生长中需要人为补充的缺水量。因此,在实际的水资源配置中,应该首先充分利用当地的有效降雨量后,不足部分采取工程措施来满足灌溉需水量,故除了灌溉破坏期以外,灌溉需水量就等于灌溉用水量,灌溉破坏期内灌溉用水量小于灌溉需水量。

一般的规划设计灌区,在水文、气象、土壤、地质、农业基础等基本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同一种农作物需水量也是一定的。如水稻而言,在上述的基本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所采用的灌溉模式不同,相应的灌溉需水量就不同,但是不管灌溉需水量如何变化,理论上灌溉需水量和有效降水量两项之和必须是一个常数,故水稻的需水量应该是相同的一个常数或接近于常数。

迄今为止,准确计算水稻需水量是非常难的科研课题,故常用变通的方法推求近似的水稻需水量,其中就涉及到如何高效用水的问题,高效用水,指的是提高使用过程中水的利用效率(%)和水分生产率(kg/m3),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做到水利用效率和水分生产率同时满足规定指标的定量要求。

总之,水稻需水量是能够满足水利用效率(A)和水分生产率(B)同时较大(即综合指标C=A×B最大)的作物需水量。由于水利用效率最高的灌溉定额,水分生产率不一定最高;而水分生产率最高的灌溉定额,水利用效率不一定最高。这就需要以A和B两项指标同时较大的综合指标(C最大)作为目标函数,采用优选法选择较优灌溉模式的同时,推求相应的灌溉定额,可推求高效的灌溉需水量,并能够确定相应的灌溉用水量。

6.5 灌区洪涝水

在灌区范围内洪涝水,指整个排水面积(集水面积)上的洪涝水量。对锦西灌区而言,排水面积为灌区控制面积11.83万hm2(1182.8km2),而不是设计灌溉面积7.36万hm2(735.5 km2)。

灌区洪涝水最好采用系列法计算洪涝水量,该方法虽然计算精度高,但计算工作量较大,而且灌区洪涝水量并不影响灌区工程规模,影响灌区防洪、排水工程规模的应该是设计洪水成果。因此,常用排水模数法确定排水工程规模,并估算最小的洪涝水量,然后再采用多年平均年径流深法,估算最大的洪涝水量。

1)最大的洪涝水量:对锦西灌区而言,项目区所在区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542 mm,其中:灌溉期降水量(352mm)约占65%左右;多年平均年蒸发量为720mm,这是水面蒸发量而不是实际的蒸发量,实际的损失量约500mm左右;多年平均年径流深41.5mm,年径流量为0.49亿m3,其中:灌溉期径流量(3430万m3)约占70%左右,可近似地作为最大的洪涝水量。

2)最小的洪涝水量:采用排水模数法推求最小的洪涝水量,对锦西灌区而言,在灌区总面积1182.8km2的基础上,首先要估算水田灌溉面积735.5 km2相应的洪涝水量和其它面积(暂视为旱田)447.3 km2(1182.8km2-735.5 km2)相应的洪涝水量,然后两项之和近似地作为最小的洪涝水量。

根据三江平原地区(P+Pa)20%等值线图,查得5a一遇最大(P+Pa)20%=120mm,依据降雨径流关系图(黏壤土),查得径流深R20%=21.1mm。多年平均(P+Pa)值近似等于(P+Pa)50%≈0.82(P+Pa)20%=98.4mm,查得R50%=10mm,故旱田洪涝水量约447.3万m3左右。5a一遇水田最大3d降雨量P20%=86.9mm,估算的多年平均(P=50%代替)最大3d降雨量P50%=67.7mm,相应的径流深R50%=30.3mm,水田洪涝水量约2228.6万m3左右。故最小的洪涝水量2675.9万m3。

因此,锦西灌区洪涝水量为2676万m3-3430万m3,再考虑灌溉排水量2070万m3后,锦西灌区排水量4746万m3-5500万m3,平均值为5123万m3。

[1]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黑龙江省富锦市锦西灌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R].哈尔滨: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16.

[2]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黑龙江省富锦市锦西灌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16.

Study on Farmland Irrigation Relations between water supply,use, consumption and drainage

LIU Zhong-man and WU Ming-guan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Water Conservancy & Hydroelectric Power Investigation,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Harbin 150080, China)

Closely combined with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irrigation area project, in line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rrigation water supply, water use, water consumption, water drainage, there exist general problems about confused conception, according to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evaluation report of Jinxi irrigation area of Fujin City, the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are conducted and provided firstly the relationship figure of irrigation water supply, use, consumption and drainage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results. The major researched contents are water supply, use, consumption and drainage water for irrigation and irrigation area, water demand of crops, effective precipitation,water demand for irrigation and water use for irrigation, water supply for irrigation and water use for irrigation,the lost water quantities of irrigation and irrigation area, the water use coefficient of irrigation and irrigation area, the return water ratio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ratio of irrigation area.

irrigation area project; water supply, use, consumption and drainage; single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water conservation; high-efficiency water use; drainage, precipitation, storage and irrigation

1007-7596(2017)08-0078-06

2017-07-16

刘忠熳(1973-),女,黑龙江桦南人,高级工程师;吴明官(1955-),男,黑龙江哈尔滨人,教授级高工。

S274

:B

猜你喜欢
洪涝利用系数供水量
成都市主城区日供水量的气象相关性分析
基于2018、2019年度鸡西市水资源利用情况对比分析
洪涝造成孟加拉损失25.4万吨大米
近54 年贵州省洪涝灾害时空特征及成因分析
衡阳暴雨洪涝特征及对后期农业干旱影响
烧结漏风率对利用系数影响关系的探讨
河南省供水结构变化及不平衡性
新疆自流灌区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解决方案研究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相关研究和展望
钦州市水利工程可供水量分析与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