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林
(信阳市平桥区畜牧局,河南 信阳 464100)
在畜禽养殖生产过程中,人们常用饮水给药方式进行畜禽病预防和治疗,因为方法简便,省时省力,节约成本,同时又可降低或避免应激反应,适用于短期用药、紧急治疗,尤其适用于大群投药和已经废食但可以饮水的病畜禽。如何使饮水给药的效果达到最佳是广大养殖户和兽医技术人员很重视的问题。
首先,应选择易溶于水或可溶于水的药物;其次,应对患病畜禽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药物,有条件的话应做药敏试验,从而选择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以减少损失;再次,应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药物,如治疗呼吸道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则应选择胃肠道易吸收的药物,这样才能在患病部位维持有效药物浓度;而治疗胃肠道疾病,可选择胃肠道不易吸收的药物,以便在局部形成较高浓度,从而抑制或杀灭病原菌。
一般情况下,每种兽药出厂时均配备了药品标签或说明书,正常情况下按照药品标签或说明书标注的剂量使用即可。为保证群内绝大部分动物在一定时间内都饮到一定量的药物水,不至于由于剩水过多造成摄入动物体内的药物剂量不够,或加水不足造成饮水不匀,某些动物饮入的药液量少而影响药物效果,应该掌握动物群的饮水量,根据动物群的饮水量,然后按照药物浓度,准确计算药物用量。先用少量水溶解药物,待药物完全溶解后才能混入计算好的水的容器中。但是在实践中,很多使用者没有遵守上述的使用方法,随意加大剂量,其后果是增加了药物浓度,畜禽短时间摄入的药量过多,毒副作用增强,肝肾负担加大,代谢的时间相应延长,易引起肝、肾的肿胀,药物残留的安全隐患增加,严重的可造成药物中毒。因此,确需改变用药剂量必须在兽医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由于临床上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现象严重,所以经常会联合用药。有些养殖户或技术人员为了省时省力常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直接溶解在一个容器中供畜禽饮用。这样做很可能降低药物的使用效果,一般不建议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混合在一起使用,因为不同的药物制剂,其化学、物理、药理等性质不同,混合后很有可能出现析出、沉淀、变色等变化,使药物的性质发生改变而失去疗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如果确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混合治疗,须征得兽医技术人员的允许,一定要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养殖场的畜禽饮水一般为井水或自来水,井水的质量很难控制,常常是矿物质含量高,其中含有大量的金属阳离子,而一些药物的酸根离子会与金属阳离子结合进而破坏了药物结构,影响药物的使用效果,特别是四环素类的药物容易与金属阳离子结合而失效。有人认为自来水经过消毒后很干净,是理想的药物溶剂。其实并非如此,自来水一般使用漂白粉消毒,而残留在水中的漂白粉仍然具有氧化性,所以一些还原性强的药物,如VC就会被其氧化而失效。临床上如果需要使用自来水溶解药物,建议先将自来水放入大的容器中,最好经过阳光照晒,使漂白粉等分解24 h后再使用。
有些技术人员为了减少投药次数,一次性配制了大量的药液,特别是对于幼龄畜禽,短时间内不能完全饮完药物,使药物长时间存在于饮水器中,由于在溶液状态时很多药物分子活跃,活动范围大,性质不稳定,容易分解,药效降低。饮水给药时要尽量在短时间内饮完药液,一般在2 h内饮完为宜。可根据不同季节在给药前适当停水,一般寒冷季节停水4~5 h,气温较高季节停水2~3 h,然后换上加有药物的饮水,让病畜禽在一定时间内充分喝到药水。
一般在临床上溶解药物时需将药物进行初溶,即将药物溶解在一个小的容器中,然后将初溶的药液倒入大的饮水器中供动物饮用,这样可以使药物充分溶解,分布均匀。但应注意的是在初溶时,搅拌工具、水盆或水桶最好选用性质稳定的塑料制品,而不宜选择木制或金属制的容器。同时,要保证饮水容器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