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灿辉
(湖南省汨罗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湖南汨罗414400)
动物防疫是保持畜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是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重大举措。散养禽类防疫是动物防疫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养殖量大且分布不均,动态变化快,容易成为防疫工作的薄弱点,防疫密度上不去,疫病多发难控,考验着基层防疫体系的科学性与完整性。
近几年来,由于市场需要以及政府政策导向,畜禽养殖由分散饲养向规模集约化养殖转变,但是散养禽类仍然是中部农村养殖习惯之一,零星或小规模散养在禽类养殖总量中占相当大比重。散养禽类在解决农户禽蛋肉自给自足,改善农村餐桌供给结构中有重要意义,是农村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因为沿袭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生产习惯,所以禽类散养一直存在在农村生活中,在自然形成的村落里,鸡犬相闻,是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散养禽类养殖方式特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我国农村人口多,居住分散,人居密度与禽类散养的分布直接相关,集居村庄相对散养量较大,地形复杂的山区、湖区,养殖密度小,分布零星。
在很多自然村落,散养禽类一般抛于室外,自由采食,几户或者是十几户的鸡鸭鹅不分群,圈养或者隔离饲养的很少。
除部分自繁自养的养殖户有固定的饲养周期外,其余的散养户随意购进、卖出、宰杀,养殖动态变化频繁,不利于防疫工作开展。
在平时防疫巡查中我们发现,村庄的散养禽类集中免疫率较好,但是增补栏补免不及时或者漏免情况比较常见,山区防疫密度偏低,存在防疫空白。从免疫效果评估来看,散养禽类免疫后抗体合格率偏低。在疫情多发季节,村庄中如果有一户发生疫情,一般结果是整个自然村落“全禽覆没”。
有些卫生习惯不好的农户,散养禽类与人同处生存空间,在高致病性禽流感爆发季节,在谈“禽”色变的社会氛围中,农村在极大的疫情风险中却漠然无知,存在较大的公共卫生安全隐患。
国家实施强制免疫多年,但是在信息闭塞文化落后的农村,人们对动物免疫认识并不完整,有的养殖户认为防与不防一个样,尤其是出现副反应后,不配合、拒绝防疫的现象时有发生,对防疫工作的开展不利。有的养殖户认为散养动物是自己的私有财产,防不防疫由自己决定,不配合国家强制免疫,以致出现免疫空白区,免疫密度受到影响,对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不利。
小部分自繁自养的养殖户有固定饲养周期,大多数养殖户习惯从商贩手中购买禽类种苗,随意增补栏,且对填补栏或者食用的市买禽类不隔离、不观察、不防疫。由于养殖户没有报告禽类养殖存出栏动态变化,乡村防疫员没有掌握动态变化的准确信息,所以不能及时防疫补漏,从而影响散养禽类的免疫率。
动物防疫工作又脏又累,社会地位低,难以吸引年富力强的青壮年稳定从事防疫工作,基层防疫人员流动频繁,影响防疫品质。有的防疫员偷工减料,应付检查,“台账防疫”“门卡防疫”,致使散养禽类免疫密度低。有的地方临时聘用防疫员上岗,操作不规范,冷链设备使用不当,开封的疫苗超时使用,造成免疫失败,无效免疫,甚至是疫病传播。在高致病性禽流感防疫工作中,因防疫员不能准确控制剂量,导致免疫失败或者是免疫副反应的事件时有发生,对散养禽类防疫工作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误导了群众对动物防疫的认识。
行政机构的精简使镇村越并越大,乡级防疫技术员队伍缩减,服务区域相对变大,在及时提供防疫技术服务上产生一些负面作用。2017年开始推行防疫机制改革,政府主导并组织的动物防疫集中免疫工作转变成政府购买并供给防疫服务,这种供需关系并非完全的市场供需,在监督不严格的情况下,供给防疫服务的品质,与防疫需求之间势必存在差异。
很多动物防疫站重大户防疫,忽视散养禽类,认为散养禽类经济价值小,防与不防关系不大,且散养禽类防疫投入工作量大,在预算紧张的前提下,忽略或者是选择性针对某些区域进行散养禽类防疫的现象比较多。出现上述情况,如果监管部门不严格、动物卫生检查走过场,结果就是防疫的“最后一链接”落空,国家投入的资源白白浪费。
完善基层防疫机构用人机制,委托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培养适合从事基层防疫的技术人员,提高防疫操作人员的用工待遇,吸引热爱动物防疫的年轻群体从事村级防疫工作,建立一只高素质稳定的基层防疫队伍。
通过集中培训、技术比赛、考试考核的方式提高基层防疫人员业务能力和职业操守,使每个基层防疫员不但能熟练掌握全套防疫操作技术,还兼备技术人员的“匠心”。
行政部门可以通过宣传,推广、普及防疫知识,提高人民群众对重大动物疫病的认识,让动物防疫重要性深入人心。唤醒农村散养户的防疫意识,科学导向,逐渐实现农户被动免疫为主动要求免疫、配合免疫。同时也可以编写一些通俗易懂的防疫技术小卡片,以派发宣传单的形式向散养户渗透散养禽类免疫技术,鼓励掌握防疫技术的散养农户自免。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要重视对散养禽类的免疫效果评估,要把散养禽类免疫效果评估结果作为防疫考核的依据之一。还可以每年选择一两个试点,集中免疫与散养户自免分组对比,免疫后跟踪观察,评估免疫效果,分析总结试点成果,不断改进防疫方式,摸索散养户自免经验,以点带面推广散养禽类自免。
根据散养特点,科研部门研制生产适合农户自免操作、剂量好控制的疫苗制剂,由动物卫生监督所根据养殖量投放到乡镇,农户领苗自免,乡镇防疫站提供技术咨询,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免疫效果评估。
技术职能部门要以务实的作风强化管理,严格督查,加强对散养禽类的防疫考核,督促乡村防疫员扎实开展工作,提升散养禽类免疫质量,保障农村广阔天地公共卫生安全,保护农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 蔡文明.农村散养禽类防疫工作的开展思路研究[J].当代畜牧,2015,(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