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奎武,边巍
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群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刘奎武,边巍
根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和促进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的任务目标,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群应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搭建开放式、多维度、人人都可参与创新创业训练平台,促进学生职业素质训练的系统化和科学化,不断提升专业群毕业生的创新创业核心竞争力。
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群;创新创业;培养模式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工业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提高竞争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食品设备自动化行业而言,要推进创新驱动,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群人才培养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全过程。[1]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群于2012年获批江苏省高职高专“十二五”重点专业群,在建设期内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在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还有一定的欠缺。因此,如何在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群建设中更好地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思想认识混乱,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不科学
从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群专业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够,大多数人认为,专业就业困难就应该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鼓励学生毕业后进行创业从而解决就业问题。如果专业群学生就业好,就不需要学习创新创业类课程,从而挤压专业课课时;也有人认为,能够实现创新和自主创业的只是少部分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对大多数人没有意义,对专业群人才整体培养质量的提高没有帮助。
由于对创新创业教育作用认识不到位,导致专业群创新创业教育没有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而是处在专业能力培养之外的少数人的“精英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看作“精英教育”的主要表现为创新创业教育领导组织机构不健全、政策扶持措施不到位。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无组织机构、无活动场所、无资金支持、无具体的规范和无规章制度约束等各种状态,有的为了不影响专业教学活动,干脆禁止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专业群对创新创业教育所需的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根本无法满足实践活动教学需要,创新创业类课上教师空谈理论,纸上谈兵。教师在黑板上谈合同,投影屏幕上跑市场,视频里办企业。把创新创业的重点放在少部分同学的创新创业成绩上,对少部分同学进行企业家速成教育,成立各种学生创业公司,培养各种学生老板。这种做法,虽然培养了少部分创新创业的精英,但使大部分学生成了看客,创新创业的覆盖面很小,无法实现全员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
(二)师资力量严重缺乏
教师不仅应该对创新创业理论进行研究,还应该付诸实践,从而组织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要求任课教师具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宝贵的实战经验,既要求教师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又要熟练掌握创新创业理论,更应拥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经历,但是,往往完全具备这些素养的教师少之又少。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群创新创业教师大多缺乏实践经验,没有在企业就业经历,没有参与过创新创业活动。教师对办企业、企业的运营模式一无所知,对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传授完全来源于课本,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实际意义。专业群虽然聘请了企业家和优秀毕业生创业典型担任教师,但只能以讲座形式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经验传授,不能形成体系。整个过程无组织保障、缺少制度保障和政策资金支持,教学效果不尽人意。[2]
(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结构不合理,内容落后、脱离实际
目前,专业群的创新创业教育基本都是就业教育,而且,仅为毕业生提供企业各类招聘信息、对毕业生解读国家和地方就业政策法规以及面对不同行业企业岗位招聘面试方法技巧等,没有形成专业群连续完整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没有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开展的创新创业指导没有针对性。根据调研结果,理工科为主的高职院校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学校仅占30%,将创新和创业结合的更是凤毛麟角。
在创新创业教育内容选择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创新创业的过程首先要制订创业目标、创业流程、理念、具体实现的方法以及风险困难的应对等,而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对于想创业的学生远远达不到效果。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走在前面,开发出许多比较成熟的创新创业类教材,总结出很多成功的教学方法、手段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但在国内的研究还处于落后阶段。[3]
(一)要培育独具特色的高职创新创业文化
应广泛发动全校师生,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在校内进行广泛的宣传,营造浓厚的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进一步修订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连续性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更加强调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与专业实践相结合,让大学学习生活中处处有创新思维、人人有创新精神、大家都接受创业训练,培育与高职教育相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文化。
(二)开展专业群与地方产业经济发展调研,探索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规律
根据专业群面向行业企业,开展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的调研,组织相关专业教师进行企业调研和论证,深入研究企业的运营模式,了解行业企业的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探索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群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向。深入研究国家和地方相应政策和法规,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做好政策准备。
(三)构建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群“四嵌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嵌入专业群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独木难成林,丛林遮蔽天。”创新创业教育绝不能作为少部分人的游戏,通过对少数人的创新创业活动为学校添几项比赛荣誉,更不是通过开几家商店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而是考虑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面向专业群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基本技能模块,结合各类技能竞赛目标开展创新创业专业技能模块训练,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和社会创业需要开展创新能力模块训练,建立完善的专业群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2.嵌入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群的创新创业教育应结合学生所学专业,使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更加有血有肉;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与专业教学过程相结合,使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围绕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创新创业所需专业能力,对学生进行有针对的专业知识传授,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专业学习会产生更好的效果。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专业知识得到了实际应用,通过解决一些与所学专业有关的设计、产品开发和产品生产等实际问题,更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4]
3.嵌入日常学习的创新创业教育。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群需要处理好创新创业和专业学习之间的关系,二者表面看是一对矛盾体,而实则专业理论知识为创新创业做铺垫,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专业群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应结合专业群建设目标制订和完善各种运行机制,引入的项目除了满足相关规定外还应结合专业、注重项目实施的过程评价和项目成果的奖励机制,强化过程管理,使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紧密结合,实现两不误、共促进。
图1 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群创新创业课程实践体系
4.嵌入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高职教育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校企深度融合”,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群依托食品行业办学,与食品行业企业紧密合作。专业群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必须结合校企合作工作,利用食品行业企业的高新技术、丰富的师资、真实的实践环境、先进的自动化设备等资源,使专业群创新创业教育更为有效。
(四)基于协同创新,跨系部合作成立食品设备自动化技术服务中心
基于协同创新理念,为突破制约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的内部机制障碍,扩大高校与社会合作,产教融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与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实现资源整合,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由机电系、信息系和食品学院联合成立跨系部食品设备自动化技术服务中心。食品设备自动化技术服务中心负责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群的教学及管理工作,人员实行跨系部组合,食品设备自动化技术服务中心实现资源管理、教学及管理、技能鉴定与培训、对内技术服务、对外技术服务、专业基地建设和课程建设等七大功能。
通过科研技术服务打造了一支产学研特色鲜明的创新型学习团队,依托服务中心,紧扣行业技术前沿,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和培训,联合企业承担科研课题及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同时,为教学项目设计提供资源,提升了教师的科研水平、技术服务水平及教学能力。机电技术服务中心自推进以来,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新机制,逐步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目前,食品设备自动化技术服务中心校企合作工作效果初见成效,与亿滋食品校企合作开展国2+1教学模式;与淮安富士康深度合作,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开办创新型合作工作室。[5]
(五)育技能精英,树品牌社团,以赛促学,以赛促创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获得信息,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在这种背景下,专业群教师应改革教学方法,启发学生主动参加实践,发挥潜能。同时,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将具有先进理念的技能竞赛、创新创业项目引入作为课程的有力补充,使学生成长、教师提升、课程完善,也为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群课程改革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群努力打造“PLC协会”“工业机器人协会”和“自动线协会”等品牌社团。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专业社团的学习和竞赛活动,是对日常教学的一种有利的补充。目前,“PLC协会”“工业机器人协会”和“自动线协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食品设备自动化技术人才,在每年的各类技能竞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技能竞赛是衡量高职院校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的一种方式,是了解企业需求、标准、文化、新技术的一个重要平台,为进一步打造学校办学品牌,扩大学校专业群社会影响力,形成“人人爱技能、人人练技能、人人有技能”的良好氛围,高职院校应全力推进各专业师生技能竞赛普及提高工程。
综上所述,基于“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国家战略的实施,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现,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群将继续深入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不断的改革完善,使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群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培养出具有专业知识、精湛技艺和工匠精神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1]魏勇,张达志,刘萍,等.“互联网+”背景下食品类专业“校中厂”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福建质量管理,2015(10):99-100.
[2]朱婧,姚震.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以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艺术系为例[J].价值工程,2012(25):258-259.
[3]陈泳.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公共事业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福建工程学院为例[J].鸡西大学学报,2013(6):3-4.
[4]谭开键,余战波.高职中药专业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重庆医学,2015(19):2714-2715.
[5]祝移民,李垣璋,石青青.“双园融合”特色办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28-31.
[责任编辑 李漪]
2015年度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创新创业教育‘学训赛创融合’实现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SSPGJ2015011)
刘奎武,男,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
G715
A
1674-7747(2017)02-00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