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亢斐
国企视域下的企业家精神
文/亢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在称谓上,从传统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企业领导人员”,发展到“企业家”,这是一个历史性跨越。体现了我们党对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更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企业家劳动创造价值理论认识的新发展,也为下一步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不断取得重大进展。然而,由于国企管理者选聘、退出、激励与约束等机制不够完善,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官本位”思想,在国企领导干部中仍然存在,以竞争为核心的企业家精神相对缺乏。企业家精神对中国来说,其重要性到底有多大?显然,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重大问题。
培育企业家精神是推进国企改革的内在要求。在中央《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设定本轮国企改革主要目标时指出:“到2020年……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善于经营、充满活力的优秀企业家,培育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从措辞上看,国企改革中对优秀企业家的倚重被提到更高的地位。但必须注意的是,在国企视域下的企业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特殊的产物,不能把它等同于企业的领导干部,也不同于中国的民营(私营)企业家,同时又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下的企业家有很大区别。
企业家精神在企业领导干部中相对缺乏。关于企业家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底就说过:“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在本轮国企改革中,提振企业家精神无疑将成为一个重要抓手,造就一批让基业长青的企业家与做强做优做大国企一样重要。党和国家对企业家精神培育的高度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决策层已经看到了企业家精神缺失的问题,看到了中国经济缺乏企业家精神的隐患。在国有企业中培育企业家精神,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体现,是国企改革各项手段中的重要一环,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
培育企业家精神的土壤相对贫瘠。尽管国企管理者中不乏行业精英,但长期以来,国企领域却较少涌现出市场意义上优秀的企业家。这种反差并不是中国缺乏潜在的优秀企业家,更多可能是国企管理体制的特殊性。不少国有企业除了承担企业经营的市场使命外,更需要承担来自行政体系的行政使命。对于国企而言,需要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打拼,其所承担的市场使命无疑要更为突出。这在国有企业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的前提下,培育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意义显得更为重大。
在当前经济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如何规避风险,化危为机,掌握主动,需要企业家智慧、胆略和精神,尤其需要有战略眼光、理论功底、商业头脑、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队伍。
忠诚于党的政治精神。对国有企业或代表国资的企业家来说,讲政治更是职责所在,素质必备。国企领导政治责任是让国企做大做强,能够更好担当作为国民经济、共产党执政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重要支柱”的社会责任。作为国企领导者,不能忘却自己的政治属性,不能忘却国企的社会责任,不能忘却共产党人的信念和人民的期望。
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如何判断形势与政策走势,春江水暖鸭先知。超前性的学习、预见性发展,必须明白的是:高远的战略眼光和深邃的理论功底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长期学习修炼而来。
坚定执着的进取精神。市场不相信眼泪,也不认可夜郎自大。市场竞争的根本法则就是优胜劣汰,不快则亡。坚忍不拔的信念,永不满足,不畏艰难,直面挑战,在当前产能过剩、行业分化的严峻形势下,任他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
科学求实的理性精神。尊重企业规律,坚持走专优强大的专业化道路;把握管理规律,持续改进;尊重人的发展规律,重视激励。企业经营模式的设定、企业治理结构的安排、企业管理制度的设计、企业责任制的运用,背后遵从的是科学理性和法治思维,不是道德说教。
因时而变的创新精神。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指出:“企业家始终在寻求变革,对变革作出反应,并把变革作为机会予以利用,这就是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定义。” 而对这种变革作此积极的反应并加以利用,正是企业家创新的“冲动”及潜在的利润一种敏锐的“嗅觉”。
胸怀家国的人文精神。企业家如果没有对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就永远只能停留在“经济动物”的层面。企业家跟商人最大的区别在于商人是唯利是图,而企业家既要唯利是图还要承担更多的社会发展责任,还要承担社会的责任。
企业家精神既是企业家这个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的特征,又是企业家所具有的独特的个人素质、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模式的抽象表达,是对企业家理性和非理性逻辑结构的一种超越、升华。
用市场的方式发现企业家精神。用市场化的方式能更好地发掘和造就一批优秀的企业家,培养国企中的企业家精神,进而提升国企竞争力。当然,这并不等同于依靠市场化薪水就能培育出企业家精神,国企改革需要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机制,包括了薪酬水平和企业业绩相挂钩的机制,也包括了企业管理人员合理流动的机制等,还要厘清、理顺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与关系。
用简政放权激发企业家精神。现在应追求萌生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以及培育真正对市场有强有力的驾驭能力以及全球竞争能力的商业领袖。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进一步激发企业家改革热情的动力。习近平曾强调指出,“激发市场活力就是把该放的权放到位,该营造的环境营造好,该制定的规则制定好,让企业家有用武之地”。政府应尽快实现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身,真正为企业服务、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企业家精神转化为市场活力铺设土壤。
用良好的价值导向引导企业家精神。企业家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塑造,不仅能够促进企业发展,而且能够增进员工幸福,本身就是为社会进步提供正能量。同时,由于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企业家如果能在经营企业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努力回报社会,就能为社会发展进步提供更多的正能量。
用系统的评价标准提升企业家精神。有坚定的信仰,把企业的发展当做自己的尊严,甚至于把企业发展当作自己的生命本身;有执着的信念,咬定青山不放松,才可能稳操胜券,才能牢牢掌舵企业这艘巨轮。有高尚的责任感,敢于负责,勇于承担责任。解决国家危难,解决国家问题,创造民族品牌,世界品牌。企业家的激情。企业家为了他的事业才生存,而不是为了他的生存才经营事业。对事业的忠诚和责任,才是企业家的“顶峰体验”和不竭动力。
当国有企业中涌现出一批兼具市场意识和政治责任的优秀乃至卓越的企业家,他们身上散发着强烈的企业家精神,“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也会同时站在世界经济的竞争舞台上。
(作者单位为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