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辉
[摘要] 目的 探讨奥曲肽与乌司他丁联用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 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1—12月住院时采取皮下注射奥曲肽治疗的5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方便选取2015年1—12月住院时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乌司他丁治疗的7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血清钙、上腹部压痛症状、血清淀粉酶和血糖等指标恢复至正常的时间。 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7%)显著高于对照组(82.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钙、上腹部压痛、血清淀粉酶和血糖含量等指标恢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单用奥曲肽相比,联用乌司他丁和奥曲肽对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且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各项指标,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奥曲肽;乌司他丁;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6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2(a)-0115-03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为急性腹痛。目前临床上对急性胰腺炎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了,认为可能的机制为多种因素导致胰腺内的胰消化酶被激活,导致胰腺组织出现水肿、自身消化、出血以及坏死等炎性反应[1]。由于急性胰腺炎发病较为急骤,同时合并多种并发症,一旦未及时予以有效治疗,患者病情较进一步恶化,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该院对2015年1—12月住院的7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联用乌司他丁和奥曲肽治疗,发现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且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2014年1—12月住该院时采取皮下注射奥曲肽治疗的5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方便选取2015年1—12月住该院时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乌司他丁治疗的7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组,所有患者临床诊断标准均与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于2003年制定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合,同时所有患者均未见心脑血管、肝肾功能等系统疾病,对奥曲肽和乌司他丁等药物未存在过敏,且均经伦理文员会同意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研究组患者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范围分布在22~79岁,平均年龄为(65.2±1.6)岁,疾病诱因包括高血脂者33例、既往胆道疾病史者26例、入院前过量饮酒或暴饮暴食者1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范围分布在21~79岁,平均年龄为(64.8±1.9)岁,疾病诱因包括高血脂者28例、既往胆道疾病史者22例、入院前过量饮酒或暴饮暴食者6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后均予以胃肠道减压、禁食、补液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皮下注射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1309)治疗,用法用量为0.1 mg/次,每8 h 1次,治疗3 d后将用法改为1次/d,严重者予以持续静滴奥曲肽,0.6 mg/d,待病情改善后剂量调为每8 h 1次。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静滴注射用乌司他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0133)治疗,用法用量为将10万单位乌司他丁溶于250 mL 0.9%氯化钠溶液,2次/d,治疗3 d后调整为1次/d。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为7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血清钙、上腹部压痛症状、血清淀粉酶和血糖等指标恢复至正常的时间。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于2003年制定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制定,包括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指患者发热、呕吐、恶心和腹痛等临床体征和症状均显著改善,淀粉酶和细胞因子等指标均显著恢复;有效指患者发热、呕吐、恶心和腹痛等临床体征和症状均有所改善,淀粉酶和细胞因子等指标均减少至早前一半;无效指发热、呕吐、恶心和腹痛等临床体征和症状未见改善或较前恶化,淀粉酶和细胞因子等指标均未见显著降低或升高;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3-4]。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血清钙、上腹部压痛症状、血清淀粉酶和血糖等指标恢复至正常的时间进行处理和分析,总有效率采用[n(%)]表示,血清钙、上腹部压痛症状、血清淀粉酶和血糖等指标恢复至正常的时间采取(x±s)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χ2和t检验。以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7%)显著高于对照组(82.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各临床指标和症状恢复至正常水平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血清钙、上腹部压痛、血清淀粉酶和血糖含量等指标恢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患病期间受损的胰腺组织会作为炎性刺激物或抗原,引起以巨噬细胞为主的炎性反应被激活,进而使得过激炎性反应发生促炎介质级联反应、免疫机能失衡,导致再次促炎症介质释放,最后引起机体自由基大量释放和集体微循环障碍,造成急性胰腺炎激发性的多器官全身功能障碍综合症,特别是炎症介质中的TNF-α、IL-1β在SIRS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核心作用,两者均可促使IL-6和IL-8导致低灌注、发热和心功能失衡,严重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5]。
奥曲肽属于人工合成的一种生长抑素衍生物,与生长抑素相比其药理作用更加持久,能有效降低胰液和胰酶的分泌,减少胰管内压和腹痛,清除毒素,加速肠道内的电解质和水的吸收,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以及松弛Oddi括约肌,进而改善内毒素血症[6]。临床研究发现,生长抑素能有效抑制TNF-α、IL-1/6/10的表达,改善胰腺细胞的血液循环,降低胰腺组织受损程度。
乌司他丁对于急性胰腺炎相关的磷脂酶A2、胰蛋白酶的活性及其释放具有广泛抑制作用,可及时有效的控制急性胰腺炎的发展。临床研究报道,乌司他丁对溶酶体膜具有稳定作用,可有效降低溶酶体膜的释放,进而间接影响心肌抑制因子,改善和保护器官的功能,进而降低急性胰腺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也有文献报道,乌司他丁能有效减低急性胰腺炎患者TNF-α、IL-8/1β以及IFN-γ等炎性因子水平,这表明乌司他丁可经抑制促炎症介质的释放,有效抑制瀑布式的级联反应,减少急性胰腺炎对患者自身的损害。张继锋[7]对乌司他丁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中发现,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乌司他丁对急性重癥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要明显好于常规治疗。
汤小龙等[8]研究报道,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94.87%)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用奥曲肽(78.9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孟文等[9]研究报道,清胰汤对胰腺分泌和松弛Oddi括约肌具有抑制作用,与奥曲肽联用可显著减少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时间治愈时间(7.7±3.7)d vs.(6.3±3.2)d,促进急性胰腺炎的恢复。该院对2015年1—12月住院的7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联用乌司他丁和奥曲肽治疗,并与单用奥曲肽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7% vs 82.1%,P<0.05),该研究结果与汤小龙等[8]研究结果相类似;研究组患者血清钙、上腹部压痛、血清淀粉酶和血糖含量等指标恢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7.3±0.3)d vs (8.3±0.6)d,(5.7±2.0)d vs (10.9±2.4)d,(5.3±1.6)d vs (7.5±1.4)d,(9.1±1.5)d vs (11.3±0.2)d,P<0.05。
综上所述,与单用奥曲肽相比,联用乌司他丁和奥曲肽对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且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各项指标,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艳玲.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38例[J].中国医药导刊,2013(6):986-987.
[2] 权敏.急性胰腺炎应用奥曲肽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9):173-175.
[3] 罗永彪.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10):1439-1441.
[4] 李宗军.奥曲肽联合加贝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的初步探讨[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3,38(7):810-813.
[5] 张建昌.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35):4972.
[6] 谢宗敬,范猛,郭培东.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68例急性胰腺炎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26):146.
[7] 张继锋.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5,13(12):86-87.
[8] 汤小龙,向正国,李科军,等.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和淀粉酶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12):1639-1641.
[9] 孟文.清胰汤配合西药治疗急性胰腺炎31例[J].陕西中医,2013(7):821-822.
(收稿日期:2016-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