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摩天地明妙理

2017-02-28 10:26韩文慧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老腔虚拟现实事物

韩文慧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理性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能力都有了长足发展,近年来的高考作文也加大了对考生理性思辨能力的考查。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高考议论类作文沾上思辨味,染上思辨色彩呢?纵观2016年高考各地涌现出来的拔尖之作,其操作路径主要有如下六条:

一.一分为二,对立统一

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着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既统一又对立,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转化。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辩证地看待人事物,既要看到积极的一面,又要看到消极的一面;既要看到对立与排斥,又要看到联系与统一;既要看到彼此的消解,又要看到相互的转化。如:

1.虚拟现实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亦带来许多弊端。若说虚拟现实是朵迎春与曼陀罗交织而生的两生花,那么如何对待虚拟现实就是赏花的态度。我们应该做的是与虚拟现实保持适当的距离。只有在欣赏其美丽的同时,时刻保持清醒,注意不被曼陀罗的戾气所伤,我们才能撷下这朵两生花,踏芳归来,步履留香,不是吗?(浙江考生《虚拟现实是朵两生花》)

2.“文化快餐”只是一种为适应现代生活而产生的文化形式。在忙碌之余,品“文化快餐”无疑是一种不错的休闲方式,或许会成为我们精神生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但也只是一道单薄的风景而已。真正的文化还是需要埋下头潜心研究,细心品味。(天津考生《小心“营养不良”》)

3.虽然利人和利己看似并无直接关联,有时甚至会相互矛盾,但在一定条件下,对立的双方也能够相互转换。这个条件便是一个人的头脑中要具有一种双赢的智慧。

具有这种智慧的人眼光长远,能看到“利人亦为利己”背后隐藏的光明未来,也因此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欲利己,先利人,这是一种懂得转弯的双赢智慧!(云南考生《利人亦为利己》)

二、透视现象。揭示本质

事理是在“思”中深入、在“辨”中明晰的,所以对纷繁世事、人间万象不能仅仅戴一副“平光镜”去走马观花,而应该使用“x光”甚至“CT”去入骨三分地进行透视,揭示其本质。古人云:“涉浅水者见鱼鳖,入深海中擒蛟龙。”为此,只有举起思辨之剑向思想更“深”处刺去,你才能擒住“蛟龙”。如:

1.个性是什么?不是外表,是内在;不是金钱和掌声,是价值和文化;不是敷衍,是一种塑造自我、引领时代风尚的精气神!(江苏考生《个性是什么》)

2.有什么样的自然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看到黄土高原,我才真正明白了什么叫雄浑敦厚,什么叫底蕴与内涵。层层黄土沉淀下来的不仅仅是历史,还有高原人的性子。枣红的肤色、健壮的躯体、朴实的灵魂是黄土高原人的真实写照。干燥的黄土吸走了浮华与虚伪,只留下朴实与真情。朴素的音韵唯有在这样朴素的大地上,才可实现其朴实的震撼。在这里,天人合一,自然与老腔共鸣。(北京考生《“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三、追根溯源,探明前因

谢霆锋的那首《因为爱,所以爱》很好听,但如果你用这种模式去思辨,那就是最低级的踏步思维。毛泽东早就说过:“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我们应该追根溯源,去探明那个“缘”、那个“故”。只有对事物呈现性状的“缘”“故”探得越明,我们对事理的逻辑链才能理得越清,解决的方案也才能定得越准。如:

1.评价他人生活的现象越来越常见的另一个关键原因在于人们的主观意愿。谁不想出名?谁不想受到万人追捧?谁不想名利双收,成为人生赢家?不错,正是人性中对于被认可、被重视的渴望,让我们主动将生活分享到朋友圈,甚至主动为自己创造客观允许被评价的条件。我们无法拒绝内心深处的渴望,是我们让自己的生活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上海考生《用独立与理性,摆脱评价浪潮》)

2.广泛的课外阅读,让我结识了许多古今中外的良师益友,而我的语文综合素养也在不知不觉中渐渐提高。阅读,让我的眼界更加开阔;阅读,让我的人格更加完善。因为阅读,我永远不会感到孤单。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渠清如许,只因为有活水从源头流过。我的心灵如此丰盈,只因为读书使我更加充实。漫漫人生路,愿阅读永远与你我相伴。(甘肃考生《渠清如许》)

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跄;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古今中外,没有骤然的崛起,其背后一定是充满血和泪的付出。做好准备,备好行囊,才能拥有傲视群雄的资本。(山东考生《背上行囊,去往远方》)

四、放出眼光,预见发展

眼睛能看到的地方,只能叫“视力”;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才叫“眼光”。真正的博弈高手,绝不是“走一步,看一步”,而是“走一步”,“看两步”“看三步”,甚至“看N步”。我们也只有“见人之所未见”,才能“发人之所未发”。我们对事物发展趋势的预见性越强,我们的思辨给人的启发就越大。如:

1.中国走向世界,其根基却正是像老腔这样正在流失的文明。世界需要的,不是一个模仿的中国,而是一个继承的中国。黑格尔说:“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余温终究是余温,只有给予适宜的条件,给予广阔的空间,灰烬才有望重新燃烧,给心灵以安慰,给人们以支撑,给國家以坚实,给世界以温暖。(北京考生《“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2.物质准备是基础,而思想准备则是皇冠上的那颗明珠,是重中之重。它们不离不弃,伴我们走向远方。备一颗勇敢之心,不患前路荆棘坎坷;备一颗坚韧之心,不患前路遥远漫长;备一颗好胜之心,不患前路会有失败阻挠;备一颗宽容之心,不患他人对你冷嘲热讽……因为有了它们,远方的道路才映入眼帘。有了它们,我们才会释然,放手,毫无顾忌。(山东考生《有备无患,奔向远方》)

五、转换视角,另辟新径

“角度改变观念”,央视的这句广告词启迪我们:为了使自己的思辨不“随大流”,我们最好调整一下思维的角度,换一个视角来思考问题。打个比方,迎面来了一个光头,从正面看,他头上一根头发也没有,这个大家都知道,毫无新意可言;但你换个角度,到背面看看,就能发现他脑后还有一两根可贵的“青丝”,这便是独家发现!如:

1.读了寓言《农夫和蛇》,我们便以为知道了处世之道,那就是“以德报怨的好人难当”;读了故事《中山狼》,我们便以为能阅尽天下人,那就是“别人都是白眼儿狼”。接下来,“防人之心不可无”“不与陌生人讲话”便成了我们的人生信条。其实,你只是放大了阴暗面这个分子,忽略了“人之初,性本善”这个分母。(四川考生《小羽的人生智慧》)

2.没有尊重的评价,无异于“绑架”,与其如此,不如回归沉默。这沉默不代表漠不关心,也不是袖手旁观的同义词,而是把解释、定义、演绎生活的权利,交回每个人手里,只保留思考与体悟,而后思齐与自省。(上海考生《莫让评价成为“绑架”》)

3.这所谓的“赏罚分明”“因材施教”,不过是家长自私地将孩子的失误看作天理难容的祸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与其一味地强压失误的苗头,以得到畏葸不前的“绝对安全”,不如以宽容的态度包容错误,给孩子留下继续向前的勇气。

……诚然,进步应当鼓励,落后理应惩戒。但一味地用模式化的标准来赏罚,只能培养出毫无差错、古板冰冷的机器,只会摧毁一个个心思敏锐、敢于创新的生命。唯有在怀着宽容之心的前提下,对孩子的失误进行引导和规正,才能成就大关之格局。(湖北考生《怀容误之心,成大关格局》)

六、拓宽思路,多维发散

影响事物发展的因素是多样的,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错综复杂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思辨时拓宽思路、多维发散,在此基础上加以统筹、整合。如果我们思维的宽度不够、发散的力度不够,就会顾此失彼,留下说理的漏洞。在寻因时,不妨多问问“还有什么因素”;在析果时,不妨多问问“还有什么可能”;在解决问题时,不妨多问问“还有什么办法”。如:

1.一条准绳有很多丝线,评定一个人不能单从一个方面来看。成绩可以作为一条准绳上的一缕丝线,与之缠绕的还应该有一个人是否独立、是否善良、是否自强等,这样才能构成一条可以衡量一个人的准绳。(广东考生《莫以成绩为准绳》)

2.在新时代中,亮剑无声处需要的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是海子那份“万人都要将火熄灭,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的坚持,抑或斯巴达克斯为心中的太阳城而挣断绳索的激情。唯有亮剑无声处,方能无愧于己,无愧于心。(江苏考生《亮剑无声处》)

3.闲时读书可以充实自己,闷时读书可以开阔心胸,用时读书可以形成能力,没有哪一次阅读是对人生的浪费。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于我而言,课外阅讀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最有效的途径,也将伴我走向更加绚丽的人生。(辽宁考生《书海纵目,方能挥洒人生》)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但这棵芦苇不是一天就能“长”成的。同理,理性思辨能力的养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不仅需要语文知识的专项训练,还需要各门学科、各种活动的有机渗透与协同配合。我们相信,你能够内外兼修、目无全牛之日,便是理性思辨的苇花飘飞之时。

猜你喜欢
老腔虚拟现实事物
老腔新韵绕梁来
老腔的颜色
虚拟现实,让学习更“沉浸”
单独中的洞见
群众自发组织演唱华阴老腔悼念陈忠实先生
View Master虚拟现实显示器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