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呼吸功能锻炼对肺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

2017-02-28 10:21贺岚
中外医疗 2016年34期
关键词:肺功能肺癌护理

贺岚

[摘要]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呼吸功能锻炼对肺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肿瘤科于2015年1—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围术期内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围术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呼吸功能锻炼护理指导,并对两组患者的呼吸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锻炼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相关指标之间比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后,观察组的最大肺活量、1 s用力呼气量以及1 s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分别为(3.26±0.61)V/L、(2.34±0.72)V/L以及(79.35±7.56)%,均得到明显提高,而且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正确合理的呼吸功能锻炼护理指导可以帮助肺癌术后患者明显提高肺功能,改善呼吸效率,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呼吸功能锻炼;肺癌;肺功能;护理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致死率逐年增长。虽然现阶段临床中治疗肺癌的方法较多,但目前肺切除术仍是治疗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然而肺切除后患者肺功能情况则直接影响手术成败,为此加强术前肺功能检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该文中将对该院肿瘤科于2015年1—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围手术期呼吸功能锻炼对肺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研究中方便选取该院肿瘤科于2015年1—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43~77岁,平均(57.45±6.23)岁;肿瘤类型:鳞癌17例,腺癌22例,小细胞癌11例。对照组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48~73岁,平均(56.56±4.31)岁;肿瘤类型:鳞癌14例,腺癌23例,小细胞癌13例。所有患者术后均经病理学检验确诊为肺癌[2]。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与肿瘤类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作为比较对象。

1.2 方法

对照组围术期内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围术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呼吸功能锻炼护理指导,并对两组患者的呼吸功能进行评价。

①心理护理:肺部患者在围术期内通常会伴有紧张、焦虑、烦躁不安等情绪,不利于治疗与护理的开展,影响护理质量,因此在工作中护理人员要注意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态度要温和,经常采取安慰、劝导、鼓励的方式与患者沟通,在与患者相处时要表现出理解、同情,保证患者治疗积极。要向患者介绍以往成功手术的病例情况,并及时将患者的治疗进展与病情变化进行讲解,耐心解答患者的疑虑,以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增加护理与治疗的依从性。同时,建议家属尽量全程陪在患者身边,使患者能够感觉到家庭的温暖,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劳逸结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3]。②戒烟干预:研究表明吸烟会影响人体肺部清除分泌物的功能,使分泌物阻塞气道,导致呼吸不畅、呼吸困难等,因此在术前3 d要指导患者戒烟,以控制体内Co-HB水平,提高肺部的氧气供应,提高肺部清除分泌物能力。

呼吸道护理:呼吸道护理是肺部患者围术期护理的重点内容之一,术后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了解呼吸功能恢复,每天帮助患者进行吸痰、拍背等,以净化呼吸道,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拍背前用双手分别从前、后夹住胸部,用软枕压紧手术切口,避免拍背时间牵拉到切口;拍背时将掌心弯曲,中间形成空虚,用腕力从下到上对患者背部进行拍打,先从两侧向中间叩拍,5 min/次,4次/d。拍背后协助患者完成咳嗽、排痰等动作,并及时将气管分泌物排除,清洁口腔;对于肺部功能恢复较慢的患者可遵医嘱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治疗,雾化液5 mg地塞米松(国药准字10052H214)+15 mL庆大霉素(国药准字H50021451 )8万U+15 mL生理盐水[4],雾化3次/d,20 min/次,通过雾化吸入可以有效化痰、抗菌、解痉。同时,指导患者咳嗽,告知患者通过有效咳嗽可以将残留在肺部质量痰液与分泌物清除,提高肺功能,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咳嗽时指导患者坐姿,全身肌肉放松,当呼吸达到最大限度时屏住呼吸5~10 s,用力咳嗽。在护理操作中要注意动作要规范,消毒要彻底,熟练掌握护理专业知识与护理技术,保证护理质量,同时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

1.2.2 呼吸功能训练 肺部患者围术期内由于肺部损伤的原因通常会伴有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呼吸较浅,深呼吸时会出现疼痛,导致血氧水平较低,因此在术前可以指导患者进行训练呼吸功能,训练方法主要以站立位胸式呼吸,平卧位腹式呼吸等呼吸训练方式为主,立式呼吸时患者肘关节前屈伸8次,双腿并拢,屈吸伸呼,连续20次训练。

1.2.3 CT灌注成像 采用西门子128排螺旋CT机,受试扫描前进行呼吸训练以满足检测需要,取仰卧位,双臂上举,头先进,先深吸气后再屏息30 s以上,行肺部高分辨率扫描,确定扫描野,从胸廓入口至膈肌水平的整个肺野,再行对比剂团注扫描,可经肘正中静脉注入对比剂碘海醇(国药准字H20000591);370 mg/mL,总量90 mL,注射速度4 mL/s,再以3 mL/s的速率注入30 mL生理盐水后。随后行全肺灌注扫描,用阈值跟踪自动触发扫描,于上腔静脉内选择感兴趣区作触发扫描层面,连续扫描2期。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00 mAs,层厚1 mm,探测器准直器128×0.625 mm,机架旋转时间0.5 s,螺距0.915,床速146.4 mm/s。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锻炼前后采用CT灌注成像对两组患者的最大肺活量、1 s用力呼气量、1 s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进行对比评价[5]。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的采集与整理分析均通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并经该软件进行专业统计学分析计算,其中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认为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锻煉前,两组在最大肺活量、1 s用力呼气量、1 s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后,观察组的最大肺活量、1 s用力呼气量、1 s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均得到明显提升,而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肺癌患者围术期内经常会出现呼吸困难,长期浅快呼吸,使呼吸肌疲劳,尤其是老年患者肺容量较大,而且多伴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肺部活动度降低,胸廓长期处于吸气位,通气不足,致使胸廓活动度受限[6],而且老年患者的机体免疫力较低,会引起低氧血症,影响睡眠质量。因此在护理中要注意提高患者的呼吸肌耐力,以改善肺功能。

常见的呼吸训练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平卧位腹式呼吸要求患者全身肌肉放松,胸部保持不动,将左手置于胸前,右手置于腹部,尽量用力做深呼吸,当呼吸达到最大限度时,即为最大肺容量后[7],指导患者屏住呼吸5~10 s,然后再进行5次缓慢的呼吸动作,呼气的总时间要保持在吸气时间的1倍左右,10 min/次,4次/d。通过训练可以协调膈肌和腹肌运动,有效提高腹肌的收缩力,而且能够提高膈肌运动幅度,增加患者的最大肺容量与最大通气量,使残气尽可能地排空,提高呼吸肌收缩功能,改善缺氧情况,从而有效改变异常呼吸形态。②坐式呼吸法也是临床中常用的呼吸训练方法,坐式呼吸法要求患者盘起双腿,并将双手放在双膝上,缓慢进行深呼吸动作,直至达到最大肺容量后屏住呼吸,再缓慢呼气,连续20次,20 min/次,4次/d[8]。③缩唇呼吸法要求患者嘴唇闭合,上腹部在吸气的时鼓起,用鼻子吸气,直至达到最大肺容量后屏住呼吸,吸气保持2 s,呼气延长至8 s,15 min/次,4次/d。

现阶段临床中主要通过呼吸功能锻炼的方式来改善肺癌术后患者的肺功能,通过科学、系统的呼吸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呼吸功能与肺泡换气量,帮助患者纠正病理呼吸,恢复正常呼吸,从而缓解呼吸肌紧张,避免呼吸肌疲劳,减少呼吸肌的消耗,增强气道压,降低呼吸肌的耗氧量;另外,长期坚持呼吸训练可以增加潮气量,减少呼吸频率,提高气体交换效率,控制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改善低氧状态;降低呼吸频率可以延长吸气和呼气时间,促进呼吸肌收缩,使肺泡内气体尽量排空,调整异常呼吸形态,从根本上纠正患者低氧状态,最终达到改善患者预后与生活质量的目的。张燕[9]在对66例行肺癌开胸手术治疗的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中,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50例,其中观察组在围手术期开展肺功能锻炼,对照组末进行相应锻炼,术后1周、3周、6周分别对患者的呼吸功能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发现观察组在术后1周、3周、6周的呼吸功能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与该文中的结果相符。

该文研究中,锻炼后,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提高,而且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通过正确合理的呼吸功能锻炼护理指导可以帮助肺癌术后患者明显提高肺功能,改善呼吸效率,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郏笑,蔡海娜.围手术期呼吸功能锻炼对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5,27(8):1102-1103.

[2] 高虹.术前肺功能锻炼配合术后综合物理疗法对肺癌患者手术后围手术期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1):104-106.

[3] 贺斌,李新,张鹏.术前运动训练对肺癌合并COPD患者围术期心肺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5(18):21-23.

[4] 冯爱爱,耿红转,李剑慧.肺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在老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 22(4):69-70.

[5] 靳海荣.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0):1-2.

[6] 刘茜,湖佩琳,翟文佳.呼吸功能锻炼仪在老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4,29(20):31-33.

[7] 滕小莲.老年肺癌患者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6):632-634.

[8] 张慧明,赵岳.术前肺康复运动训练对老年肺癌合并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肺康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13):1625-1627.

[9] 张燕.肺癌开胸手术围手术期肺功能锻炼66例肺功能及血气指标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4(5):562-563.

(收稿日期:2016-09-06)

猜你喜欢
肺功能肺癌护理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哮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