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章燕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干预用于消化内科患者临床护理对其负性情绪及疼痛缓解心理护理干预对率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接收的78例消化内科患者,随机分作干预组与对照组,入组病例均为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其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以SAS、SDS量表和VAS量表评定并对比护理前后患者心理变化情况及疼痛缓解总有效率。结果 护理前两组SAS评分与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均有缓解,干预组心理评分较优,两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82.05%、58.97%,干预组更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消化内科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与疼痛有积极影响作用,推荐使用。
关键词:消化内科;心理护理干预;负性情绪;疼痛;缓解率
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高,病程长且多反复,长期的病痛折磨不仅给患者身体带来巨大的痛苦,也给患者心理、精神造成巨大压力,患者普遍存在抑郁、失望、焦虑等多种负性情绪,影响病患的康复[1]。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干预用于消化内科患者临床护理工作对其负性情绪以及疼痛缓解率的影响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接收的78例消化内科患者,随机分作干预组与对照组,入组病例均为39例。干预组女19例,男20例;年龄为25~67岁,平均年龄(53.12±6.13)岁;消化性溃疡15例,慢性胃炎1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14例。对照组女18例,男21例;年龄为25~68岁,平均年龄(53.21±6.16)岁;消化性溃疡14例,慢性胃炎1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13例。两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主要内容有环境护理,保持病房环境的安静、清洁;用药指导,向患者介绍相关药物的作用、用法用量、用药时间以及注意事项;生活护理,指导患者注意休息、合理饮食,改变不好的生活习惯等。干预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方法:首先在日常护理工作和与患者接触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耐心和温和亲切的态度,细心观察并主动询问患者需求,尽量给予满足,对患者提出的疑问应给予详细、耐心的解答,充分尊重、关怀患者。其次应主动同患者交流,建护患之间和谐、平等的关系,做个耐心的倾听者,了解患者的烦恼与心理状态,有技巧地询问患者的兴趣爱好、家庭情况、职业、学历、生活习惯等,然后综合患者的基本资料与病情展开个性化、人性化的心理疏导,可通过合理的健康宣教加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多例举成功治疗案例以打消患者对治疗的顾虑,提升信心。可根据困扰患者的具体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与指导,安抚、鼓励与开导患者。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负性心理与疼痛缓解情况。分别以SAS自评量表与SDS自评量表在护理前后对患者心里展开评价,前者以50为分界线,>50分即为焦虑,后者以53分为分界线,>53分即为抑郁,评分同焦虑抑郁程度为正比数量关系[2];以VAS量表评价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完全缓解:0分,无痛感;部分缓解:1分,痛感较轻微,日常生活没有受到不良影响;轻度缓解:2分,痛感为中度,日常生活受到轻微影响;没有缓解:3分,痛感为重度,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疼痛缓解总有效率=轻微缓解+部分缓解+完全缓解[3]。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 20.0处理数据,以百分率及计数资料,以(x±s)记计量资料,并分别以χ2和t检验,P<0.05则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心理状态改善情况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均存在抑郁、焦虑症状,两组的心理评分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护理后两组心理状态均有良好的变化,其中干预组的变化更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疼痛緩解情况 干预组疼痛缓解情况: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20例,轻度缓解3例,没有缓解3例,总有效率为82.05%;对照组疼痛缓解情况: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8例、轻度缓解13例、没有缓解16例,总有效率我58.97%,干预组疼痛缓解情况较优,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因为消化内科疾病病程较长且多反复,增加了患者的身心压力、经济负担,患者受到病痛、生活工作以及经济多重因素的影响,普遍出现抑郁、失望、焦虑、烦躁等各种负性情绪,如不加以调节、缓解,不仅会加重患者的心理精神压力、影响生活质量,还可加重病情,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以及身体的康复。因此在消化内科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干预以缓解其负性情绪,减轻疼痛,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认为心里因素是患者产生负性情绪的最主要因素,可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十分关键[4-5]。
本次研究中,主要从生理及心理需求、关怀等角度对干预组患者实施全面、人性化、细致的心理护理干预。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均存在抑郁、焦虑症状,两组的心理评分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护理后两组心理状态均有良好的变化,其中干预组的变化更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疼痛缓解的总有效率为82.05%,对照组为58.97%,两组对比干预组较优,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说明在消化内科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其对临床治疗具有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对消化内科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与疼痛有积极影响作用,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晓霞,董美云,黄依馨.院患者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健康指导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5,31(06):839-840.
[2]邓旭,韩小宏.心理护理干预对消化内科患者负性情绪及疼痛缓解率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25):5309.
[3]Klatsch JA,Liang Y,Tjosvold L,et a1.Music for pain and anxiety in children undergoing medical procedtlre: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 domized controlledials[J].Ambul Pediatr,2008,8(2):117.
[4]王爱敏,赵晶.心理护理干预对消化内科患者负性情绪及疼痛缓解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18(09):25-26.
[5]程红润.优质护理干预对消化内科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04):89.
编辑/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