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里,我逐渐开始强烈地感觉到了什么叫岁月,什么叫时间。
去年是我本科毕业十年,我重新返回大学校园才发现,一切已经物是人非。我从年轻的学生身边走过,从校园里走过,经常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披着袈裟的异教徒,觉得自己来错了地方,觉得自己本身就是一种讽刺。这种年华与经历错位的感觉不是痛苦,甚至不是感伤,也绝不仅仅是怅惘,但它一直在撕裂着你,啃噬着你,它在告诉你,这已经不是你的校园,这已经不是你的时代,你已经老了。再到后来,我开始逐渐喜欢这个校园,不是因为我和它合拍了,而是因为我开始发现属于一个大学真正美好的那些东西,比如大学的老师们,比如大学的图书馆、大学的课堂。于是我每日夹杂在一群小孩子中间去认真上课,竟也虔诚得很。
我有时候会很羡慕地看着女生们的青春洋溢,有时候又会俯视着她们的年少无知。我有时候会很羡慕地看着朋友圈里晒二胎的大学女同学,有时候又厌倦于她们的无聊与世俗。我成了一个在世间游走的角色,哪个世界都不属于。
小说借用了一个已到中年的知识女性形象,写了三段校园时光,从90年代的本科到2012年的博士,跨越了三个年代,背景是整个大时代的变迁。我选择这样一个形象,是因为觉得梁姗姗这个形象可以代表很多,代表时代的变迁,代表年华深处的质感,代表个体与时代撕裂时的阵痛与挣扎,死亡与共存,都可以在一个复杂的知识女性身上得到张力最大的表现。是的,她不单纯,却又最单纯不过;不高尚,却又是清高入骨的。可以以情妇的位置作为最后的归宿,却又是一个时代里最典型的浪漫主义者。
在这三段校园时光的描写中,我只用了最标志性的关键词,去勾勒那个时代的骨感。但校园只是一种道具,我真正想表达的是人与时代之间的嬗变与进退,我写一个三次进过大学校园的女人最后回到自己家乡的原因,其中的心灵历程与时代交锋便才是我真正想写的。一个人在怎样的处境中才会去真正地认真地审视自己所处的时代,审视自己与自己的同代人,才会认认真真去思考,什么叫一代人。所有的人都会有一天从年少走向衰老,但是无论如何,每个人都有过属于自己的时代。
這曾经的时代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对于向死而生的人类而言,都将成为光辉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