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道荣
话不能随便说
事不能随意做
中学同学老郑是一位医生,他在安徽老家唯一一所三甲医院从医多年,医术不错,脾气又好,极其耐心,因而四乡八邻找他看病的人很多。就连我这个离乡多年的人,也常接到老家的各种电话,请我帮忙联系他。
他是泌尿科医生,但通过我找他的人,却没有一个人是看泌尿外科的,其实都不是直接找他看病的。那找他干什么呢?病人或家属,就是想让他帮忙给看看,病情到底怎么样,以选择怎样的治疗。
我有个远方亲戚,在县医院检查出了胃癌,晚期,于是转到了老郑所在的医院。主治医生提出了几种治疗方案,倾向保守治疗。但亲戚一家茫然不知所措,拿不定主意,最后找到了我,让我找找郑医生。老郑抽空去内科病房,问了病情,也认为主治医生的保守治疗方案是最佳的。我的亲戚听了老郑的话,欣然选择了保守治疗。半年后,那位亲戚去世了,但没有遭什么罪。亲戚一家对老郑医生一直心存感激,逢年过节,常带着土特产去看他。
后来老郑告诉我,我那位亲戚的病,其实选择哪种方案治疗,预后都不好。治疗只是一种安慰。他跟亲戚说的,与主治医生说的,并没有区别,而且,肯定是主治医生更专业,他不可能比主治医生更了解一个病人的病情,自然也拿不出更好的治疗方案。但他说的话,亲戚和家属似乎更愿意相信,他们要的就是他的一句话。
医生的话,特别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医生的话,对病人来说,有时候比药物还管用。对此老郑也深有感触。
老郑大学毕业不久,一次,病房里住进了一个危重病人,主任领着一帮医生去查房。病人是个年轻人,老郑轻声嘀咕了一句:“哎,这么年轻!”语气里带着惋惜和心痛。主任瞪了他一眼。查完房,主任把他单独喊到了办公室,责备他:“你怎么能当着病人的面,说出那种话?”老郑一脸无辜:“我也没说什么啊,我只是有点惋惜,那么年轻的一个人,竟然得了那么重的病。”主任说:“可你知道吗,你是个医生,你当着病人的面,说这样一句话,简直就是宣判他死刑。”
刚开始,老郑并不以为然,认为主任是小题大做。没想到,病人此后一直不肯配合治疗,认为自己反正是没救了。几天之后,那个病人死在了抢救室。
“那件事,对我震撼很大。”老郑长叹一口气,“虽然不是我的话送了他的命,但我无意间说的一句话,确实严重打击了病人活下去的信心。自那之后,我在病人面前说的每一句话,都小心翼翼,生怕一不留神,说了不该说的话,或者让病人产生误解的话。”
老郑感慨地说:“医生还真不能随便说话,在病人面前,你的话,尤其是你看起来仿佛是不经意间说的话,对病人来说,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后果。 我跟你说,身体最重要,不要舍不得,想吃就吃,想玩就玩。因为你是一个健康人,这句话没什么毛病。但如果你是個病人,你就会想,是不是我的病治不好了,连医生都放弃了?”
我问老郑:“那是不是在病人面前,医生都会把病情说得轻一点,以增强病人的信心?”
老郑摇摇头:“这要得看情况。一般的病人,特别是得了所谓的不治之症的病人,病情说得轻一点,轻描淡写一点,会增强他的信心。但也有的病人,虽然病情不重,但他对自己的身体并不惜顾,不把治疗当回事,对医嘱完全不当回事,你就得把病情和后果说得重一点,吓吓他,以引起他的警戒。”
恍然明白,老郑的话,不,一个医生的话,那是一个医者的善心和智慧,是帮助我们战胜疾病和恐惧的另一味良药。
(编辑/杨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