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强
【摘要】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术和开腹根治术临床效果。方法:抽选笔者所在以院近年间收治的胃癌患者80例进行研究,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该组接受腹腔镜根治术,对照组(40例),该组接受开腹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略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大小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镇痛药物使用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流质饮食时间、胃肠减压停止时间、腹腔引流停止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2.50%,低于对照组的27.50%(P<0.05)。结论:胃癌治疗时采用腹腔镜根治术可达到与开腹根治术相似的根治效果,且安全性更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普及。
【关键词】 胃癌; 腹腔镜根治术; 开腹根治术; 并发症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5.0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5-0031-03
胃癌(gastric carcinoma,GC)即发生在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消化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病症[1]。早期胃癌患者最佳治疗手段依然是根治手术,早在20世纪末,著名医学家Kitano就借助腹腔镜行胃大部分切除手术,该种术式经过20年的发展和完善,其以有效性、可行性以及安全性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2]。腹腔镜手术是在传统开腹手术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微创手术方式,其具有治疗费用低、减少对患者的损伤、淋巴结的清掃更加充分等诸多优势。本文现以8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实践情况,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充分考虑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基础前提下,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不同手术治疗的8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患者接受腹腔镜根治术,列为观察组,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0~65岁,平均(55.2±6.5)岁,体重(69.7±11.2)kg;40例患者接受开腹根治术,列为对照组,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38~63岁,平均(54.0±5.9)岁,体重(69.5±12.1)kg。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术前B超、CT、胸片检查确认病灶位置、大小、分型及浸润和转移情况,胃镜病理确诊为胃癌;排除标准:术中见肿瘤已侵犯邻近脏器、血管,改行扩大根治或联合器官切除根治术者。
1.3 方法
1.3.1 腹腔镜根治术 患者行气管插管复合静脉全麻,取仰卧位,头低盆高、两腿分开,术者立于患者左侧,助手立右侧,扶镜者立患者两腿当中。行电子腹腔镜系统建立人工气腹(腹压12~15 mm Hg),探查腹腔,确认肿瘤位置、大小及浸润情况,同时确认淋巴清扫范围和切除范围。肿瘤边缘距切缘5 cm以上,切除十二指肠部分球部、胃远端大部及大网膜,行淋巴结清扫,具体操作如下:将大网膜翻向头侧,沿横结肠边缘,采用超声刀由横结肠中部切割至大网膜,直至切断大网膜,充分暴露胰尾和脾门,定位胃网膜左血管,采用超声刀切断左血管根部,行4sb淋巴结清扫;游离横结肠系膜前叶和胰腺被膜,解剖并充分暴露肠系膜上静脉,定位胃网膜右动静脉,裸化其根部,上hem-o-lok夹夹闭,采用超声刀离断,行6和14v淋巴结清扫;解剖肝十二指肠韧带和肝胃韧带,游离胃十二指肠动脉,充分暴露胃右动脉和胃网膜右动脉并切断,充分暴露肝固右动脉,行12a组淋巴结清扫,依次行8、7、11、9组淋巴结清扫;于胃左动脉根部上hem-o-lok夹夹闭,采用超声刀离断,行5组淋巴结清扫,游离小网膜,行1、3组淋巴结清扫;取上腹正中5 cm切口,采用直线切割闭合器离断十二指肠和胃,重建消化道[3]。
1.3.2 开腹根治术 患者经气管内插管全麻,取平卧位,于上腹正中15~18 cm绕脐切口,探查腹腔,确认肿瘤位置,进行常规开腹根治操作。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利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术中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194.8±50.8)min,略短于对照组的(208.4±54.7)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20.68±43.34)ml,少于对照组的(189.06±63.0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大小(6.65±1.22)cm,小于对照组的(19.37±2.51)cm(P<0.05),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目(22.51±6.53)枚,与对照组的(24.15±7.13)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手术术后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共有3例使用镇痛药物镇痛,使用率为7.50%,对照组为25.00%,观察组的镇痛药物使用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流质饮食时间、胃肠减压停止时间、腹腔引流停止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两组手术术后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术后无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并发症产生,出现十二指肠残端瘘1例、吻合口瘘1例、腹腔感染1例及残胃无力2例,并发症共5例,发生率为12.50%;而对照组出现十二指肠残端瘘3例、吻合口瘘2例、腹腔感染2例、残胃无力2例、切口感染1例和肺部感染1例,并发症共11例,发生率为27.50%,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endprint
3 讨论
自1994年日本Kitano完成全球首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以来,腹腔镜逐渐走入大众视野,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操作技术的日益成熟,腹腔镜根治术在临床医学上的意义愈发突出。腹腔镜根治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方式,其显著特征是切口小,手术切口的大小直接影响术中出血量的多少,采用小切口势必大大减少术中出血量[4]。受术者技术水平、对腹腔镜的熟练程度及腹腔镜自身复杂性等因素的影响,采用腹腔镜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根治术相比,手术时间并未有所延长,而且随着腹腔镜的广泛应用,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腹腔镜设备的更新换代,采用腹腔镜根治术术后住院时间会有所缩短[5-6]。为进一步保障腹腔镜根治术的临床疗效,避免手术风险,临床在针对胃癌采取根治性切除时,应遵循如下原则:(1)病灶整块切除;(2)切缘距肿瘤≥5 cm;(3)淋巴结完全清除;(4)非接触原则及消灭腹腔内游离的癌细胞[7]。
腹腔镜根治术切口小、出血量少,加之超声刀止凝血效果良好,操作精细等诸多优点,患者术后疼痛感较轻,使用镇痛药镇痛的人数比例相对较小。淋巴結清扫数目是判断淋巴清扫是否彻底的标准,但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据此可说明腹腔镜根治术可达到与开腹根治术相似的根治效果。从恢复进度角度考虑,采用腹腔镜根治术可缩短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流质饮食时间、胃肠减压停止时间、腹腔引流停止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从安全性角度考虑,采用腹腔镜根治术可大大降低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吻合口瘘、腹腔感染、残胃无力等并发症发生率,且与传统开腹根治术相比,术后无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8-9]。
综上所述,在胃癌治疗时采用腹腔镜根治术可达到与开腹根治术相似的根治效果,且安全性更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普及。
参考文献
[1]余佩武,钱锋,郝迎学,等.腹腔镜胃癌根治术726例的疗效分析[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1,10(1):44-47.
[2]侯超.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比较[EB/O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7(3):1005-1006.
[3]黄昌明,林建贤,郑朝辉,等.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效果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11,49(3):200-203.
[4] Sarela A I.Entirely laparoscopic radical gastrectomy for adenocarcinoma:lymph node yield and resection margins[J].Surgical Endoscopy,2009,23(1):153-160.
[5]王君辅,谢勇,胡林,等.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后肠梗阻发生率比较Meta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7(7):852-853.
[6]杜建军,双剑博,郑建勇,等.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比较[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1,26(1):1-4.
[7]李兵,黄振国,卢泽文.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行远端胃癌根治术后病人临床指标的比较分析[EB/OL].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5(1):1080-1081.
[8]孙少川,周鑫,郑春宁,等.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探讨[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17(5):342-345.
[9]余佩武,罗华星.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未来治疗胃癌的标准手术[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18):1889-1892.
(收稿日期:2016-08-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