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华 程红 袁淑娟 汪亮/文
浙江省A级物流企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孙小华 程红 袁淑娟 汪亮/文
浙江省A级物流企业数量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是最多的,但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对浙江省A级物流企业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物流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物流企业、信息化、标准化、发展对策
近年来,浙江省物流业运行形势总体良好,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但是,还有一些制约浙江省物流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物流企业“三多三少”的行业特点依然存在,物流企业的转型升级尤为紧迫。为此,2015年浙江省物流与采购协会对全省A级物流企业进行问卷调研,以对省内A级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摸底,共收到有效问卷162份。本文是在此次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的成果。
截止到2015年2月底,浙江省共有A级物流企业450家,占全国A级物流企业总数3177 家的14.16%,A级企业的数目名列全国各省市第一,但其中5A级企业只有8家,仅占全国196家5A企业总数的4.08%。5A级企业数量与上海市和江苏省相比明显较少,与浙江制造业、消费市场大省的身份明显不符。通过调查分析,浙江省物流企业综合实力不强主要体现在缺少复合型人才、企业信息化及标准化水平较低、物流新业务发展缓慢等几个方面。
1.人员素质较低,缺少复合型人才
现代物流人才不仅要懂得运输、仓储等基本的物流业务知识,还要有较强的物流组织能力和市场分析能力, 能够整合物流业务管理中的各个环节, 既懂管理又懂技术, 还要有深厚的理论底蕴和丰富的实践能力。
从企业职工学历调查结果(如图1)来看,物流企业员工受教育程度较低,低学历人员占了三分之二,员工普遍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综合素质不高,难以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进程;而目前,学校的教育与企业需求相脱节,高等院校培养的物流人才数量不少, 但是复合型人才特别是跨界融合型人才却严重不足,不能满足物流行业的现实发展需求和物流岗位的需求,制约了物流企业的发展。
图1:企业职工学历情况
2.企业标准化水平较低
物流企业标准化水平包括两方面,一是物流企业使用标准的程度,二是物流企业参与制定物流行业标准的程度。
根据受访的162家A级物流企业调研结果显示(如图2),使用国家强制标准的企业有34家,使用地方推荐标准的企业18家,使用企业内部自定义标准的企业27家,使用上述两项或三项标准的企业62家,没有使用相关标准且不了解标准化相关规定的企业21家,这说明物流企业的标准化应用水平不高。在参与制定物流行业标准方面,浙江省物流企业更是寥寥无几。
3.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
物流企业信息化包括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建设与信息交换平台建设两部分。浙江省物流企业在企业信息化方面普遍存在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投入不够,使用、维护及升级方面等问题。
根据对浙江省A级物流企业信息系统中使用运输管理、仓储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订单处理、配送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配装和包装管理、车辆监控、客户查询管理等11项物流服务基本功能的情况调查结果(如图3),在受访的162家物流企业中,拥有上述全部功能的信息系统的企业只有3家,绝大多数企业只有1~3项基本功能,在财务业务一体化、集成化、智能化方面均显不足。同时,物流企业在信息数据交换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53%的企业不能做到客户访问本企业网络数据,也无法实现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
浙江省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政府和企业建立了许多信息交换平台。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运营主体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主导的;另一类是企业主导的。如设在浙江省交通厅的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一个多方共建的开放、共享的物流单据和服务电子交换基础网络,截至2014年4月,平台向社会提供交换服务的交换数据量达到7.8亿条,日均交换总量100万条;义乌市引进新跃物流公司开发运营的义乌陆运物流信息平台,免费提供物流配送信息。虽然浙江省物流信息交换平台众多,但仍存在资源整合能力不强、缺乏良好的商业发展模式等问题,政府主导的平台未得到有效利用,企业主导的平台尚未找到良好的商业模式。
4.新业务增长点未形成规模
在受访企业中,绝大多数A级物流企业以运输、仓储等传统业务为主,专业物流企业不多,供给能力不足,与生产、流通相关联的供应链物流,与高端制造业相关联的航空物流,与国际商务相关的国际物流等高端物流业发展滞后;物流金融、冷链物流、回收物流等特色物流业务尚未形成体系。具体调研结果,如图4所示。
虽然一些物流企业开展了新业务,如义新欧班列义乌—中亚和义乌—马德里中欧班列已经开始常态化运行,但回程货物不多,目前主要依靠政府补贴,没有实现正常盈利。由于具备专业金融知识又熟悉物流产业融资特点的金融人才偏少,大多数银行的物流金融创新动力不足,而且缺少专业物流金融人才团队,难以有效开展金融业务创新,物流企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物流金融等产业尚未形成规模。
图2:企业标准化应用情况
图3: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情况
图4:企业物流业务类型
浙江省物流行业正处在一个转型升级时期,由传统物流向智慧物流方向发展,由低端物流向高端物流方向发展,物流服务程度逐步向纵深化发展。为了促进物流企业健康发展,浙江省A级物流企业需要紧跟国家经济政策,依托“一带一路”和跨境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电商物流、港航物流、农村电商物流、逆向物流、冷链物流,通过集约化、信息化、标准化、资源整合与服务创新制胜。
1.把握国家、地方政策
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国家和浙江省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政策,物流企业要切实把握相关政策,充分利用浙江省产业、资金、人才等优势,来加快企业发展,重点发展供应链物流、国际物流、港航物流、电商物流、冷链物流、物流金融等业务。如国家正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浙江省A级物流企业要充分利用省内的港口、市场优势,加快发展国际物流业务;2015年,国务院批复了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建设,物流企业可以利用这一契机,通过智能物流和仓储服务平台的应用,扩展业务范围。
2.重视人才培养
随着信息技术在物流业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物流信息化的发展,物流企业对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A级物流企业可以行业协会为载体和平台,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社会、企业、院校互动的交流模式,加快培养专业物流人才,特别是既懂物流金融、冷链物流、电商物流、跨境电商物流等物流新业务,又懂财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物流从业人员在职培训。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应以物流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课程,共同制定培养计划,与学校合作建立培训中心或专业实训室,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训机会。
与其他行业相比,物流行业的员工,特别是一线操作员工的工资待遇普遍较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要重视企业文化、企业发展空间、团队氛围等,以增强团队凝聚力,并为员工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提高员工的工资待遇,让员工对自己的前途有有信心。
3.整合资源,建立行业联盟
物流企业小、散、乱、差现象明显,集约化是发展物流产业的必经之路。集约经营可以通过成立企业整合、战略联盟等方式实现。
通过企业整合,可以实现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等物流企业的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政府可以强化对物流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提升。战略联盟的结果不仅仅是信息共享,而且是业务互补、货源网络共享等,由原有的对抗型竞争向协作型竞争转变,由“零和”博弈向“双赢”博弈转变,发挥规模经济优势。通过联合、合并、控股等形式实现规模化经营,形成一批有国内影响力的物流企业品牌。
同时,物流企业要充分发挥物流相关行业协会的行业管理、标准推广、信息交流、沟通和联系行业内企业等作用,建立行业联盟,进一步促进行业自律,营造良好的物流行业发展秩序。
4.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
高效的物流活动有赖于信息技术和自动化物流设备的全方位支持。信息化的基础是需要企业内部管理规范化,内部流程操作的规范化。“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化建设,不是单纯地建立企业的网站、开发一个APP,而是在企业内部管理运营信息化的基础上,构建物流信息共享互通体系。
浙江省物流企业要充分发挥国家交通物流信息平台的作用,通过互联网信息集聚优势,聚合各类物流信息资源,整合仓储、运输和配送信息,开展物流全程监测、预警,提高物流安全、环保和诚信水平。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统一指导下,加快完善物流信息交换开放标准体系,在更广范围促进物流信息充分共享与互联互通,使社会物流资源配置得以统筹优化。
物流企业在仓储建设中要积极推广应用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物联网感知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实现仓储设施与货物的实时跟踪、网络化管理以及库存信息的高度共享,提高货物调度效率。
5.提升物流标准化水平
实现物流标准化,可以有效地实施物流系统的科学管理,加快物流系统建设,促进物流系统与其他系统对接,有效地降低物流费用,提升物流行业的集约化水平,提高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浙江省物流企业要积极参与物流行业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试点工作,包括物流包装、物流设备、物流工程、物流信息标准化等方面的试点。2015年6月14日,浙江省物流标准化与物流新技术应用联盟成立大会在杭州成功召开。该联盟由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发起,联合了浙江物产物流投资有限公司、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等10余家省内知名物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共同成立,致力于推进浙江省物流行业的标准化提升与物流新技术应用推广工作。浙江省A级物流企业作为物流行业的核心力量,不仅要进行物流行业标准的试点工作,还要积极争取参与物流行业标准制定工作。
作者孙小华、袁淑娟、汪亮单位为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数字信息技术学院;作者程红单位为浙江省物流与采购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