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林振强/文
工匠精神的回归与出发
本刊记者 林振强/文
对于物流装备企业而言,面对众多发展机会和纷繁的市场环境,我们需要打造朴素的工匠精神,以质量为本、以创新为乐、以客户为中心;我们需要回归简单的发展观,并带着那份骄傲与执着重新出发。
在2016年的全国两会上,“工匠精神”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制造业谋求蜕变的关键时期,“工匠精神”概念出现在治国安邦的文件之中,被认为是一个重大信号——对于“培育工匠精神”的诉求,已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
然而,究竟什么是工匠精神?我们为什么需要工匠精神?对于中国物流装备产业而言,又该如何打造和践行属于自己的工匠精神呢?在过去一年,“工匠精神一词红遍大江南北,却也引发了我们更多的思考。
概括来说,“工匠精神”指的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然而,提到“工匠精神”,人们会不自觉地会想到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精密、务实、安全、可靠、耐用、精美、高品质等等,甚至成为德国制造、日本制造的产品代名词。实际上,工匠精神并非舶来品。在中国,工匠古已有之。
具有工匠精神的人和集体,身上有着一股独特的气质
早在战国时代,中国人已经将卓越的能工巧匠视作具有“济世”之能的“圣人”。他们能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行水”。所谓“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而技艺精湛的鲁班、“游刃有余”的庖丁,一直被中国的工匠们视为毕生的追求。
只是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即使是有追求、有理想的企业家,投入大量资金研发新技术,要求员工每一件产品都要精益求精。可是,研发新技术要耗费大量经费,背后却没有得到足够资金支持;即便成功研发出新技术,当新产品刚刚销售,市场上就立即出现大量仿冒且售价更低的产品;每天忙忙碌碌、费尽心力,最后的收益却还不如开发商一套房子赚得更多……这时还有几人能将工匠精神坚守到底呢?
随着时代的变迁,崇尚工匠的传统逐渐被稀释。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下,让人们更向往通过捷径走向成功,更看重付出所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和灵魂。然而,当引以为傲的人力与成本优势正在丧失,当“短、平、快”的粗制滥造没有了市场,当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浮躁之心开始冷却,当渐趋理性的市场竞争回归至实力与技术的比拼,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到“工匠精神”的可贵,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工匠精神的缺失,正是现在和未来中国发展智慧产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的最大障碍。对于新兴而又传统的中国物流装备业而言,更是如此。
在寻找回“工匠精神”之前,我们需要对其有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这些将自己定位于“工匠”的人们,总是喜欢雕琢自己的产品,改善自己的工艺,并且享受产品和技艺不断升华和蜕变的过程。
这些人有着自己的骄傲与执着,他们希望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从而让自己拥有在人群中脱颖而出的实力。他们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把99%提高到99.99%;他们态度严谨,一丝不苟,从不投机取巧,必须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他们耐心、专注、坚持,并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无论是使用的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总在不断完善;他们专业、敬业,对所在的领域有着深入研究,并有一种天然的热爱,认为自己所从事和进行的一切都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
具有工匠精神的人和集体,身上有着一股独特的气质,也是这个时代所必需的气质,是一个大国制造业从大到强必备的一种精神。正如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任罗民所说的那样:“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
我们努力寻找到当下中国的物流装备领域内以一己之心力践行工匠精神的代表企业。他们尊重并热爱这个行业,他们适应时代的变革,他们既有坚持又有创新,他们代表一个领域的最高水准。从他们身上,我们对工匠精神有了更直观了解,也发现了一些物流装备领域工匠精神独有的内涵和特质。
1.精益求精。以精益求精的态度研发制造产品,是用实际行动对工匠精神做出的最好诠释。例如,自1995年进入物流领域以来,昆船物流用20年时间用心雕琢了覆盖国内外市场的700多个自动化物流精品项目,客户遍及10多个行业,其走过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昆船物流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设计的一丝不苟和对完美的孜孜追求。
2.专业坚持。作为国内最早从事货架生产的企业之一,上海精星仓储设备工程有限公司一直都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专注于自己的产品和领域,坚持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即使面对外界诸多利益诱惑,也没有分散其专注本业的初心。当然,专注也给精星带来了最好回报,使其始终处于细分行业的领跑地位,在物流装备行业赢得了很高的知名度和良好声誉。
3.开拓创新。创新是工匠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英特诺集团善于将自己积累的经验、坚守的理念融入到产品中,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从而完成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英特诺决策层会有意识地赋予开发人员大胆设想的自由,支持其去探究。英特诺近两年推出的一些创新产品,正是科研人员绝妙创意与体系强力支持结合的产物。
4.有舍有得。工匠精神与懂得取舍之间也有相通之处。拥有80年历史的日本的大福(集团)公司,虽然是全球领先的物流系统集成商,但他们认为自身的人力、物力、财力是有限的,必须懂得取舍。即使可借助市场的资本,仍需在有限的精力范围内做好自己擅长的事情,把少而精的产品做到更好,这让大福在“舍得”的过程中收获更多。
5.企业文化。作为德国制造的代表企业之一,林德集团很好地践行着工匠精神。他们认为,工匠精神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也是一种文化,究其实质是对产品、用户和行业的一种态度,体现在追求卓越的产品研发、精益求精的生产制造、近似苛刻的质量管理和追求完美的客户服务等价值链的全过程。
随着工业4.0、智能制造的逐步推进,对物流装备行业也提出了更多智能化、柔性化的需求,为工匠精神赋予了哪些新的内涵?又对物流装备企业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呢?
在上海精星仓储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崔雄看来,在智能制造的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内涵可以并且需要进行延伸。自从互联网+、工业4.0等新概念提出之后,世界各国都在智造领域不断投入,产品升级、更新换代很快,这就更需要企业看清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客户需求的变化,看清楚客户的痛点,看清楚客户业态变化对产品形式需求的变化,从而迅速进行应对,并不断进行创新。
工匠精神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也是一种文化
对于中国物流装备业而言,“工匠精神”是企业转型升级的一把钥匙
英特诺集团也认为,工匠精神中的专注和创新,包含着一种与时俱进,不断精进的精神。因此,把握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潮流是“工匠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每个人都在谈论“工业 4.0”、物联网这些流行词。英特诺同样在密切关注这些前沿技术,并且试图把其引入到自身的生产和管理中,让自己不断进化。
林德(中国)销售市场总监陈晓春认为,创新科技是工匠精神的另一种体现。林德中国基于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根据客户不同时期的发展阶段和行业特性,提供更为灵活的综合物流解决方案,更注重“全产业链”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并且,在智能制造时代到来之际,林德在创新技术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
大福(中国)物流设备有限公司董事朱力表示,与国外市场相比,中国市场最大的特点是机会太多,从而导致市场海纳百川,各方企业都争相进入,各种新奇的想法、创新、意识、技术也都随之兴起,这时物流装备企业反而会失去明确目标。大福努力的方向还是要提到 “舍得”两个字,根据中国市场特点努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关于未来发展,昆船物流也将继续以工匠精神为导向,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研发和创新的力度,通过从产品创新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形式创新等全面创新,响应市场趋势;二是深入推广和发展以工匠精神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使工匠精神深入每一个员工的内心;三是在物流装备行业执着进取,坚持三大理念,将“中国制造”打造成属于中国自己的“中国创造”。
对于物流装备企业而言,面对众多发展机会和纷繁的市场环境,我们需要建立朴素的工匠精神,回归简单的发展观,带着那份骄傲与执着重新出发。尽管我们在工匠精神的打造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但也应该看到,德国、日本的制造业也曾经历过粗制滥造的阶段,最终德国通过“法律、标准、质量认证”三位一体的质量管理体系,促进了德国制造质量蜕变;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实施“质量救国”战略,促使日本制造打开了欧美和全球市场。因此,培育工匠精神,我们既需要榜样企业的激励,但更离不开制度的支撑。
就像一些有识之士所说的那样,中国缺少的不是工匠精神,而是缺少工匠制度。我们不需要用工匠精神的浪漫,去掩盖工匠制度的缺失,而是应该完善崇尚实业、崇尚工匠精神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并花大力气营造现代制造文明的价值观和时代精神。
可以说,未来培育精益求精、消费者至上的工匠精神、工匠制度和工匠文化,将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