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滋鑫 乔荣跃 张永康
经方之宣降并用表里兼顾法治疗咳喘的组方分析
廉滋鑫 乔荣跃 张永康
宣降并用、表里兼顾乃医圣张仲景治疗咳喘的基本大法。宣和降是肺气升降出入的生理状态,肺失宣降则会出现咳喘、痰鸣等症状。文中通过分析麻黄汤、麻杏甘石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的组方特点,发现了仲景治疗肺系疾病宣中有降、降中带宣的思想;肺主皮毛,皮毛受邪易引动内邪,故通过分析外寒内饮之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的方药配伍,治疗上外以解表邪内以化痰饮,体现出表里兼顾、内外同调之治法。
宣降并用; 表里兼顾; 咳喘; 组方分析
咳喘为临床常见症状,分为咳与喘。咳即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以咳逆有声、咳吐痰涎为主要表现的肺系疾病症状之一。喘即气喘,与《金匮要略》中“上气”等同,是以呼吸急促,或喘鸣有声,甚者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
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对咳喘进行了全面论述。其中所载方剂被后世尊称为经方,以其独特的组方,精准的配伍,巧妙的化裁以及显著的疗效深受中医界同仁推崇。纵观全书,共载入肺病诸方17首,其中多数皆体现仲景治疗咳喘宣降并用、表里兼顾之原则,为后世医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与方法。
中医藏象学说认为,肺主气而司呼吸,主宣发与肃降。《灵枢·决气》云“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揭示了肺气宣发而后肃降之理。肺主宣发主要体现于三方面:一是宣散浊气;二是宣发卫气,以达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之效;三是将脾胃化生之水谷精微上输头面,外达于皮毛,正如《素问·经脉别论篇》所言:“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肺主肃降体现于两方面:一是将自然界之清气与水谷精气相合向下布散以资元气;二是将津液及部分水谷精微向下布散以濡润脏腑;再者《灵枢·九针论》指出“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因其部位居上,其气以降为顺,宣而不过,降而不伐以奏其功,故人体气机之条达、津液之输布有赖于肺的宣肃。外感六淫、内生邪气可致肺失宣降,临床以咳嗽、喘息、胸闷、水肿等症为主要表现。仲景采用宣降并用之治则辨证谴方用药,临床取效甚佳。
1.1 风寒束表之麻黄汤
《伤寒论》第2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1]此属风寒侵袭,卫阳闭遏,营阴郁滞之太阳伤寒表实证。风寒袭肺,肺卫失宣,肺气闭郁,故见咳嗽气喘。值得注意,仲景在煎煮过程中强调,麻黄需先煮,去上沫而内诸药。对此张锡纯[2]云:“盖以其所浮之沫发性过烈,去之所以使其性平和也。”旨在减弱麻黄漂浮物之辛温燥烈,避免引起心烦、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
方中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入肺、膀胱经,功擅发汗解表、止咳平喘、利水消肿;佐以辛温之桂枝,一则助麻黄发汗,二可治气上冲逆;《神农本草经》曰:“杏仁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杏仁可降气平喘,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畅达肺气;甘草调和诸药,四药合用使表邪随汗而解,肺气宣降有度,气机调和。
1.2 邪热壅肺之麻杏甘石汤
《伤寒论》第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1]《伤寒论》第162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1]此为表邪入里,化热壅肺,肺气郁闭。发汗、下后热邪内陷,壅滞于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发为喘证。汗出乃里热熏蒸所致,以“无大热”区别于阳明里热内盛之势。
方中麻黄解表宣肺平喘,开郁闭之肺气;石膏清热生津,以清肺中壅热。原方石膏用量较大,临床中可适当调整麻黄与石膏比例,麻黄量大偏于发汗解表,石膏量大则重在清解里热。杏仁配麻黄,宣降肺气,杏仁伍石膏,降气清肺以平喘,甘草可清热亦兼调和药性。如此配伍,药简力专,肺热得清,咳喘当愈。
1.3 太阳中风喘咳之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伤寒论》第18条:“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1]《伤寒论》43条:“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1]18条为“喘家,素有喘咳,复感外邪”,43条则是误用下法,表邪未解,邪气内陷,肺气上逆而致喘咳。喻嘉言[3]有云:“此证不云下利,但云微喘表未解,则是表邪因误下上逆,与虚证不同,故仍用桂枝以解表,加厚朴杏仁以利下其气,亦微里之意也。”桂枝汤乃伤寒之首,群方之冠,属太阳中风表虚证,主要表现为头痛、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等。此方是桂枝汤加厚朴、杏仁,主要针对咳嗽、气喘、胸闷等症状。
桂枝汤本不治喘,此处因妄下,表邪不解,腠理已疏,则不宜用麻黄而用桂枝,桂枝汤外可解肌调营卫,内可化气调阴阳,虽未有宣肺之品,亦寓有调和肺气之功。杏仁降肺气,专治咳逆上气;厚朴气味厚而主降,降则温而专于散,一可佐杏仁以下气消痰,二可辛温助桂枝以解表;经方加减化裁皆如此方之精妙绝伦。
《金匮要略》对病因的认识可归为“千般疢难,不越三条”,即指外因、内因、不内外因,咳喘病因亦是如此。中医认为“肺主皮毛”,外感六淫之邪侵袭皮肤口鼻,首先犯肺,肺气失调而发病,即由表及里;再者患者脏腑功能失调或体内素有痰饮,复感外邪,引动内疾,最终表里同病。如此情况,若单用辛温、辛凉解表发汗,外邪非但不解,且易激动里饮,产生诸多变证,恶化病情,难于施治。因此,仲景在治疗咳喘时依据表里兼顾,内外同治之原则,体现中医“整体观念”之核心。
2.1 水寒射肺之小青龙汤
《伤寒论》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1]《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此为风寒外束,水饮内停证。此类患者多素有水饮内邪,加之风寒表邪,水寒相搏,腠理郁闭,肺气失调,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咳嗽、咳痰清稀色白量多。水饮之邪常变动不居,故可随其停留部位表现出多种证候。
方中麻黄配桂枝发汗解表,祛表寒宣肺气;干姜、细辛乃《伤寒论》中常用组合,取其辛温之性,旨在温肺化饮,亦可助麻桂解表散寒;方中辛温发散之品恐伤肺气,故加五味子、白芍酸收以敛肺气养阴血,亦可制约麻黄、桂枝、生姜、细辛的辛温燥烈之性;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此为外解风寒、内祛水饮的经典方,将仲景表里兼顾内外并重之思想体现地淋漓尽致。小青龙汤加石膏,为临床常用之化裁,若外寒内饮证见烦热之象便可用之。《医学衷中参西录》有云:“凡遇外感喘证可治以小青龙汤者,莫不投以小青龙汤。而临证细心品验,知外感痰喘之挟热者,其肺必胀,当仿《金匮要略》用小青龙加石膏,且必重加生石膏方效。”[4]
2.2 痰鸣咳逆之射干麻黄汤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第6条:“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辨为痰饮互结,肺气上逆证,主因外感风寒,郁闭肺气,加之素有痰饮内停,搏结于气道,故可见咳嗽喘息,喉中发出痰鸣般响声,似水鸡之声。
此方由小青龙汤去桂枝、芍药、干姜、甘草,加射干、紫菀、款冬花、生姜、大枣而成。方中射干祛痰散结,降逆气而主治咳逆上气[5];麻黄宣肺平喘且宽中理气;射干配麻黄功在温化寒痰,平喘降气,可除水鸡声;半夏、细辛温化寒饮,祛痰降逆;紫菀、款冬花在《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温而不热,润而不燥,寒热皆宜,为温化寒痰常用对药,紫菀化痰力强,款冬花止咳力胜,二者相须为用,正所谓“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6]。生姜宣表邪,散水气;五味子酸收敛肺气,防止麻辛之过散;大枣扶正益气,助邪外出,诸药合用共奏止咳化痰、平喘散寒之功。
朱震亨之《丹溪心法·喘》记载:“肺以清阳上升之气,居五脏之上,通荣卫合阴阳,升降往来,无过不及。”[7]《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肺的宣降是其正常的气机升降出入变化,二者相辅相成,对立统一;有宣有降,则吐故纳新,水谷精微布散,新陈代谢有条不紊。肺气失宣或肺气不降,都会引起肺气宣降失调,进而出现咳嗽、气喘等肺系病变。中医认为肺主皮毛,腠理之生理功能依赖于肺的布散,同样皮毛受邪亦会影响肺之宣发。对于素有内饮之人应当表里同治,上述小青龙汤及加减方即是表里兼顾,内外同调之典范。但需辨别表里之轻重缓急,依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原则灵活运用,不可拘泥。
仲景治病集理、法、方、药为一体,六经与脏腑辨证相统筹,法随理定,方随法出,遣方用药效如桴鼓。宣降并用、表里兼顾乃仲景承前人经验,当然此法为治疗咳喘的部分之见,后世在此基础上多有发挥,临床还需谨察病机,辨证施治。
[1] 汉·张仲景.伤寒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6,37,38,40.
[2] 李瑞环.浅析《伤寒论》喘证辨治规律[J].光明中医,2012,27(9):1733.
[3] 宫成军.《伤寒论》喘证辨治探微[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1):47.
[4] 清·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568.
[5] 吴晋英,李俊莲,张世霞.浅析张仲景咳喘辨治规律[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7):580-581.
[6] 王久源.金匮要略使用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35.
[7] 元·朱震亨.丹溪心法[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19.
(本文编辑: 韩虹娟)
030024 太原,山西中医学院[廉滋鑫(硕士研究生)、乔荣跃(硕士研究生)];山西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张永康)
廉滋鑫(1990- ),2014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内科临床。E-mail:757127863@qq.com
R256.1
A
10.3969/j.issn.1674-1749.2017.04.028
2016-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