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芹 张丽华 陈 霞 范建明 陈 平
(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内科,江苏 南通 226000)
自我管理教育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张丽芹 张丽华1陈 霞 范建明 陈 平2
(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内科,江苏 南通 226000)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接受社区常规管理,干预组在社区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并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测定糖化血红蛋白、评价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生活质量指标。 结果 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自我管理水平、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有所提高,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可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改善生活质量。
自我管理教育;社区保健护理;2型糖尿病生活质量
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文化程度、活动能力等方面的影响,能力与资源相对缺乏,容易成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面对糖尿病的威胁,临床越来越重视糖尿病教育和管理工作〔1〕。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是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和关键信息,着重培养患者的实践技能,增强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信心,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已逐渐在糖尿病长期治疗中占据主导地位〔2〕。本研究拟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南通市虹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试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均知情同意。纳入标准:①符合1999年WHO有关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3〕;②意识清楚,有正常沟通能力;③在南通市居住半年以上,愿意定期参加随访者。排除标准:①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②严重糖尿病并发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3例,干预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60~81岁,平均(66.37±5.58)岁;糖尿病史(8.56±5.83)年;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8.71±1.06)%。对照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60~85岁,平均(68.61±5.94)岁;糖尿病史(8.79±4.86)年;HbA1c(8.62±1.37)%。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两组在社区护士的安排下接受社区常规管理,参加社区组织的卫生服务活动,包括有关糖尿病知识的宣传活动,每月检测一次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每3个月监测一次HbA1c。在社区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对干预组进行自我管理教育。
1.2.1 建立健康档案 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地址、联系电话、文化程度、病情现状等基本情况。
1.2.2 自我管理教育内容 包括疾病相关知识、用药指导、提供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并发症护理、情绪的管理,如患者知晓监测血糖的重要性、了解血糖控制良好的标准,掌握不同口服降糖药的服用时间与方法、胰岛素注射时间、部位、方法、剂量及低血糖反应的判断与处理等。
1.2.3 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由于老年患者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差,护士在教育过程中要细心、耐心、反复、重复,进行跟踪教育,经常电话联系进行指导、督促,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1.2.4 进行多样化自我管理教育 (1)语言教育:语言教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沟通方法,可通过召开座谈会、专题讲座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平时的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鼓励患者提出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给予相应的指导,特别适用于不识字的老年患者和文化程度低的患者。教育过程中注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注意语言的通俗性、趣味性、礼貌性,可适当使用方言,使患者易于理解。(2)非语言教育:①文字教育。可把疾病相关知识、自我检测方法、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注意事项等知识以健康教育处方的形式发放给患者及家属保存,老年患者有遗忘时,家属可进行提醒。②形象教育。把疾病的治疗、护理过程、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制作成幻灯片,患者观看后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有助于理解记忆。③示范教育。向患者示范胰岛素的保存、胰岛素注射笔芯的更换安装、胰岛素的正规注射、一次性针尖的使用及用后处理、血糖仪的使用等方法,纠正患者不正确的行为及防治针刺伤鞥的发生。④同伴教育。请自我管理教育效果好的病友介绍经验、现身说法,提高患者参与自我管理的积极性。⑤鼓励患者家属参与,给予心理支持、督促协助,增强患者参与自我管理的主观能动性。
1.2.5 自我管理教育时间的安排 ⑴集体教育:根据患者病情由糖尿病专科护士每周一次将患者集中教育,采用口头教育、发放知识手册、实物展示等进行知识的指导。小组讨论每月一次,请内分泌科专家、糖尿病专科护士、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也可请自我管理效果好的病友进行经验交流,专家进行答疑解惑。⑵个别指导:由内分泌科专家、糖尿病专科护士负责,以进行家庭访视和电话随访为主,患者也可随时电话咨询或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咨询。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自我管理计划,重点考评患者对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和自我管理计划落实情况,并给予强化再教育。病情不稳定时可增加回访次数,根据患者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如有较严重的异常情况,建议患者到医院就诊。
1.3 评价工具 ①糖代谢指标: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HbA1c是国际上公认的评价长期血糖控制情况的“金标准”〔4〕。②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活动问卷(SDSCA)〔5〕包括饮食管理、运动管理、遵医嘱用药、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及吸烟状况6个维度,共13个条目,问卷以各维度计分。要求患者或在家属的帮助下做好糖尿病日记,详细记录在过去的7 d内从事以上活动的天数,以活动天数作为该条目的分数,得分范围为0~7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在该维度自我管理水平越高;而吸烟维度则统计吸烟人数及每日吸烟量,不计算得分,该量表汉化后内容效度(CVI)为1.00〔6〕,经研究测得各维度的Cronbach α值为0.64~0.88。③中国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7〕包括生理功能、心理/精神、社会关系和治疗影响4个维度,共27个条目,得分范围为1~5分,总分27~135分,得分越低表明生存质量越好,该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95,分半信度为0.91〔7〕。经预试验信度检测,Cronbach α系数为0.95。
1.4 评价方法 由经统一培训并考核合格的研究人员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测定HbA1c并发放问卷。采集标本前,由研究人员电话通知患者空腹,并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发放问卷时采用统一指导语,并确保患者独立完成问卷。对于阅读障碍或视力模糊不佳者提示逐条阅读,让其理解后自行回答,由研究人员填写,现场发放、回收。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或秩和检验。
2.1 两组干预前后糖代谢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糖代谢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各项指标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见表1。
2.2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水平及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自我管理水平及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自我管理水平及生活质量均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糖代谢指标、自我管理水平、生活质量比较±s,n=43)
干预前部分患者在定期监测血糖方面依从性差,分析原因:①对疾病的认识不够,认为无自觉症状,就不需监测血糖;②对监测血糖的意义认识不够,不知晓血糖结果可以作为调整用药方案及观察治疗效果的依据;③由于经济原因,觉得定期监测血糖需要花费一部分的医疗费用;④由于惧怕疼痛而逃避监测血糖。干预前患者在糖尿病管理上容易出现忘记服药、不能坚持定期监测血糖、不能规律运动和定量饮食等,造成自我管理能力下降。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向患者做好用药护理:①将口服药放在醒目位置;②将药物按照早、中、晚分别放置在小药盒内,方便取用;③方便贴上画上小药瓶贴于患者室内经常活动场所,给患者提示;④设手机闹铃,提醒服药。在研究过程中,由专业的医护团队与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动态的交流沟通,使患者掌握了较多的疾病知识,得到了针对性强的健康指导和护理。
由于老年人的体力差或伴有其他慢性病,部分老年患者不愿意外出活动,电话随访和家庭访视时,医护人员鼓励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坚持每天运动,建立一种持久的、良性循环的运动状态。在帮助老年患者制定运动计划时,因地制宜,选择运动强度较小的活动,如做操、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时间30~60 min为宜,不宜过长。通过运动,增加了患者社会交往能力,在与医护人员、病友之间的沟通交流过程中,一方面增加了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一方面可以及时排解、舒缓他们的心理压力。自我管理强调以患者自己关注的问题为导向,采用自我管理的技能去解决这些问题〔8〕。自我管理教育要求积极关注患者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以语言教育、文字教育、示范教育等多种方法,以患者掌握为目的,简单易行为原则〔9〕。由于糖尿病治疗的长期性、复杂性,如果主要依靠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不能达到良好效果,反之,医护人员充分调动患者的自我管理积极性,并为其提供必要的知识、社会和心理支持,可达到良好效果。自我管理教育过程中个性化的干预措施不仅使患者更好地掌握了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更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取得了更好的疗效〔10〕。
1 Freeman JS.The increasing epidemiology of diabetes and review of current treatment algorithms 〔J〕.J Am Osteopath Assoc,2010;110(7):s2-6.
2 鞠昌萍,孙子林,金 晖,等.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3):2139-41.
3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22-40.
4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drabetes〔J〕.Diabet Care,2004;(27):S15-35.
5 Toobert DJ,Hampson SE,Glasgow RE.The summary of diabetes self-care activities measure:results from 7 studies and a revised scale〔J〕.Diabet Care,2000;23(7):943-50.
6 孙胜男,赵维刚,董颖越,等.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29-32.
7 廖志红,梁奕铨,周凤琼.生存质量是评价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指标〔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0;8(5):304-5.
8 刘鹏飞,汪 涛,王宜之.慢性疾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4):354-6.
9 杨小平,倪彩虹,赵德明,等.强化随访与老年糖尿病患者代谢控制关系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1):1271-4.
10 丁 莉.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1):1271-3.
〔2015-12-07修回〕
(编辑 苑云杰/杜 娟)
南通市市级科技计划立项课题(No.HS13909)
张丽华(1974-),女,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内科护理及管理研究。
张丽芹(1971-),女,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内科护理及管理研究。
B587.1
A
1005-9202(2017)03-0731-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03.092
1 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内科 2 南通市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