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存在实效性差,持久力弱等问题,相对应的合肥财经职业学院特色锥形人才课程内容既与思政课部分内容紧密相连,又与学生成长息息相关,把锥型人才的理论和实践与思政课教学融合,理论联系实际,既能充分发挥思政课思想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又能深入落实锥形人才培养模式的任务。
【关键词】思政课 锥形人才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60-01
一、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思政课教学效果较差 ,缺乏实效性
为了提升思政课实效性,从客观的角度分析,大多高职院校都不同程度的融入了实践教学方式,但大多高校的实践教学内容局限于选取革命时期的理论性较强素材开展实践活动,很少能结合高职学生个性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和专业内容相关的公益活动,不能让学生把课本知识与实践学习很好结合,从主观的角度看,极少部分同学平时学习目标模糊,不能积极思考,习惯在课上保持沉默。另外,极个别同学从微观角度曲解了社会整体发展,并连带的对思政课产生了狭隘的理解,引发厌倦学习这类课程的心理态势,主观割裂自身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关系,思政课的实效性很难实现。
2.思政课教学影响时间较短,缺乏持久性
一方面,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大部分高校的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演讲、情景模拟和辩论赛等实践教学环节,受课堂规定时间限制,只允许少数积极学生参与并完整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能保证所有想要参与课堂实践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教育的持久性。另一方面,从受教育的角度出发,部分学生对于课堂的理论学习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即使在课堂对一些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洗礼,大多学生印象模糊,不能更好的深入学生内心,持久影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3.思政课教学理论性较强 ,缺乏实践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在全国各高等院校普遍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思想性、政治性极为突出的课程,主要是帮助大学生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的课程,使大学生了解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心理素质诸方面的要求,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人生。
二、解决问题的路径——与锥形人才课程教学的有效链接
1.链接一:理论与理论的链接,提高思政课实效性
思政课与锥形人才课程相关理论实现有效融合,可以进一步提高思政课实效性。合肥财经职业学院遵循培养专业素质高、综合素质强的原则,组织有能力的教师编写适合学生特点,满足学生需要的难易适中的教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其中思政课中所提到的职业精神的培养,单凭枯燥的理论讲解,很难形象的感染和教育学生,但借助《职业精神》教材生动介绍各种动物的特点,归纳各种动物的精神,生动体现不同行业需要具备的各种精神。
2.链接二:时间链接,提升思政课教学持久性
思政课实现与拓展训练课教学时间的链接,可以一定程度增强思政教学的持久性。大多数学生具有远大理想和抱负,但是他们在价值取向上出现了从群体本位向个体本位转移的偏向,唯我意识相对增强,为有效遏制并解决这两个问题,可以借助拓展训练课程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载体,把思政课的理论学习与拓展实践的训练合二为一,有效延长思政课的教育时间,并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帮助学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培养集体责任感、归属感,增强协作能力等。例如:背摔、孤岛求生、毕业墙等项目的训练,主要帮助学生学会借助外势、克服紧张情绪、战胜恐惧心理,培养果敢的执行力。以及培养学生自我管理与定位、甘为人梯的精神,增进团队的协作力与激励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提升共建高效团队的能力。而这些综合素质正好与我们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是吻合的,有效的避免思政课对于职业精神、团队精神等理论知识的教育建立在空中楼阁,没有依托,实现理论与实践活动的有效链接,活动可以帮助每个学生实现自我教育与外在教育的融合,指导学生深刻持久的理解和记忆思政课的学习内容。
3.链接三:理论-实践链接,增强思政课教学实践性
思政课实践教学与锥形人才课程理论内容的融合,可有效的增加思政课的实践性。《创业的方法》、《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方法》三门课程的理论内容与思政课教育内容极为相似,可以把三门课的理论渗透到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实现以“知识导向”为主,以“技能导向”为主,以“综合实践”为主,三者构成链条状,逐步演练教学,促进专业成长,获得创业本领。例如,锥形人才的授课教师和思政教师合力指导学生,首先以班级为单位小范围开展关于学习标兵、道德标兵、创业标兵的评比活动,制定包括实践目标、实践任务、实践对象、组织形式、实践教学活动时间在内的详细实施方案,保证实践活动有序高质的规范完成。其次,扩大范围,把同一学院内各个班级推举出来的优异的个人或团队再次整合,开展新一轮的评比或竞赛等活动,扩大活动教育范围,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最后,在各个二级学院组织的实践活动中角逐胜出的个人、或团体就拥有了进入全校范围的决赛资格。总之,活动的过程可以让参赛的个人其他同学的凝聚力、向心力潜移默化的形成了,与此同时,深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会随着校园文化的渗透,充分发挥实际的效果。
作者简介:
朱海霞(1979.7-),女,汉族,辽宁省朝阳市人,研究生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