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联盟合作之路探索——高校与企业的协同发展

2017-02-27 20:50袁登科朱琴跃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12期
关键词:兼职教师协同发展

袁登科+++朱琴跃

【摘要】文章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积极探索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盟合作的具体途径,提出了高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可以各自组队,分别去对方单位,与员工和学生进行直接交流的合作方式,并提出了由第三方力量联合校企双方建立产学平台的合作设想,这些措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有助于推进校企联盟的深度合作。

【关键词】校企联盟  协同发展  产学平台  兼职教师

【基金项目】本项目得到同济大学电信学院 2015-2016教改项目《卓越校企联盟和产学研合作基地深度建设》的资助。特此表示感谢。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214-02

一、引言

大学生从学校毕业之后,进入到公司工作,需要尽快转变自己的角色,尽快适应公司岗位对员工的要求,而这些要求与学校对他们当初的培养内容有一定的差距。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为例,高校培养具备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电气设计与自动化、建筑智能化等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能从事电力系统、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电气传动与控制、轨道交通、系统仿真以及建筑电气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开发与应用工作,并富有创新精神的宽口径型的高级专门人才。以进入到目前比较热门的电动汽车行业动力系统设计与制造公司为例,公司会对员工在电、磁、机械、工艺、测试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当然再仔细划分的话,不同具体岗位对员工在工艺或测试的要求水平又存在差异。这就需要(1)新员工在确定具体岗位之前,在公司的不同岗位上进行轮岗,这样就便于让员工发现更加适合自己的职位;(2)对新员工进行多方面内容(包括公司文化、专业知识等)的培训,便于让员工更好地融入到公司运行中。

在上述的描述中,不难发现,大学生从学校学习到进入公司任职是一个重大的转折。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这次跨越,目前的众多高校都与诸多企业形成校企联盟,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探索一些能够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两方面的现有资源,能够估计到双方的利益,能够对学生的就业、新岗位与工作等确实起到真正的帮助作用的一些校企合作模式与具体措施进行摸索,并将一些普适的方法加以推广。

一种比较看好的结果是:通过校企联盟切实有效的具体合作,学生在校期间,更多了解与接触企业内各种职位的一些具体要求,从而在学习期间,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在毕业前找工作时更加具有竞争力;在成为一名公司员工后,由于在校期间已经初步了解过公司的一些要求,甚或是在公司参加过实习或课题,就会更加容易且迅速地融入到企业中去,在熟悉的环境与氛围下工作自然会发挥出更多的潜能。另外,如果发现在专业知识方面的一些欠缺,仍然可以借助于校企联盟的平台,享受平台提供的资源,更好地为企业与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校企联盟具体合作方式的探索

2.1企业员工对校企联盟合作的需求

高校中多个学院的老师组成教师队伍去给企业内相关部门的员工进行专业知识的讲座或辅导。

(1)企业员工当初在校攻读学位期间,多数是没有或者缺乏现场工作经验。进入企业后,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也多已忘记,只剩下基本的知识大框架。此时,在企业工作期间,还需要对专业知识有较深的理解,并且需要多门专业课之间做到融会贯通。

(2)另外,企业员工在开发产品时,同时需要跨专业甚至是跨学科的知识,例如机电产品的开发等。目前情况下,在校期间设立的课程与讲座很难充分满足学生(未来的员工)对专门产品开发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的需求。他们对专业教师的专业辅导有现实的需求。

例如我们学校为某公司新入职员工做了电气方面的培训,内容包括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原理、电机控制器硬件与软件系统工作原理与设计等;还有机械方面的培训,内容包括机械常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机械零部件的润滑与密封、带传动与齿轮传动等各种形式传动等(见图1)。

图1高校教师在企业进行培训

2.2高校学生对校企联盟合作的需求

企业的不同岗位的各类工程师组成多支队伍去学校开展产品设计研发与制造的跨专业讲座,从而可以激发在校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学习,同时也作为一支力量简洁地刺激学校进行专业与学科方面的进一步改革与建设。还有一点,学校的图书馆资源是非常宝贵的一类资源,很多学生只阅读本专业的书籍,这是远远不够的。当跨专业、跨学科的需求来临时,这会督促学生更好地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

目前,多数学校的教师队伍缺乏很多的产品设计与制造方面的工作经历,另外,他们的专业背景也不像企业各岗位员工的专业背景那样比较全面与细化。所以当企业工程师组队去高校进行交流时,这无疑对在校学生、对学校教师都是难得的交流与再学习机会。

例如上海电驱动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主管张博士为我们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生做了题为“交流传动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中应用”的讲座(见图2),同学们对此结合技术发展前沿的内容很感兴趣。

图2 企业工程师在高校开展讲座

2.3共建校企联盟共享资源库

活到老,学到老。人生在不同的阶段都始终需要学习,因为我们的社会在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新的知识比以往更快的速度出现,并需要我们的步伐快速跟进。对此,学校与企业双方根据双方已有的资源建立网络资源库,并加以共享。双方需要有对口的人员对此进行管理,例如企业可以由人力资源部的员工分管此事,学校可由专业教师或教务处老师负责。网络平台建设后,双方管理人员对各自单位进行宣传与使用指导及培训。这些资源对新员工来说,尤其能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共建资源库的过程中,双方提供的资源必会经过重新的整合,这也很可能促进双方人员共同撰写新的教材或专著,供在校学生及科技人员使用。

2.4引入第三方力量建立校企双方合作平台

考虑到学校与企业的各自发展目标与合作动力之后,引入第三方力量在已有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新的“产学平台”将会是个不错的方案。因为目前的学校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不同,它们之间的合作尚且不能做到完美对接。那么学生从学校到企业之间是有一段较长的培训期(或是适应期、实习期)是空缺的。第三方力量,是指除了高校与企业本身的另一只力量,它可以是另一个企业,或是另一个学习培训机构等,在它们的运作之下,建立一个“产学平台”,专门为下一阶段准备进入企业工作的学生或者已经在企业内工作,但是需要在专业知识上进行再培训的员工服务。

同时,作为一种经济上独立的机构,它可以主动的去寻找与学校以及与企业之间的共同利益从而可以积极的投入到“产学平台”的建设中来,可以考虑的具体措施包括前面提及的内容(2.1、2.2和2.3)。另外,作为一个经济独立的平台,它有更多的动力去寻求“产”与“学”的完美结合。①可以更加充分利用我们社会及学校、企业等各类资源。这对于我国每年庞大的毕业学生队伍就业问题的解决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②筹建高水平的“产学平台”,企业的员工也可以享受到给平台提供的服务,所以新平台的建立对于社会的技术创新發展将会是一个有益的支持。

这样的“产学平台”可以参与到学校各类课程的建设中,以同济大学电气工程系为例,该平台可以为创新能力拓展项目、专业实习、认识实习、电子电路课程设计、电机与电器综合设计、毕业设计等课程提供良好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陈树彬,陈罡,张淑敏,校企联盟——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教育与教学,2010(1),93-96

[2]王伟,基于“校企联盟”的财务管理职业能力模块化培养模式构建,广西教育,2016(3),43-44

[3]袁登科,牙生·合力力,本科生创新实践课程建设探索,课程教育研究,2015(3),219-220

作者简介:

袁登科,讲师,博士,同济大学电气工程系。

朱琴跃,副教授,博士,同济大学电气工程系。

猜你喜欢
兼职教师协同发展
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绩效考核存在问题及改革建议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探析
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探讨
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师资队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