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长模式图”解读

2017-02-27 17:58金子兴
地理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诺特出生率死亡率

金子兴

教科书是课程的核心文本。叶圣陶先生强调:“课本编写意义重大,马虎不得,一本教材的质量关乎几百万学生的成长。”湘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在人口增长模式这一节的编写中,存在少许“遗憾”,影响了教科书使用者对文本的正确理解。本文通過“人口增长模式”的辨析,指出湘教版地理教科书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的“张冠李戴”现象;辨析不同版本教材的人口增长模式,普及人口增长的相关知识;思考一线教师如何选择不同版本地理教材中的素材问题。

一、问题导入

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如图1),回答以下问题。

(1)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大致有哪些人口发展模式?

① ② ③ ④

(2)a、b两曲线,哪条是人口出生率?哪条是人口死亡率?并说出理由。

(3)据图分析,从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到传统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什么发生了转变?为什么?

(4)在图中画出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和人口总数最多的两个时间点。

(5)从传统型模式到高—低—高模式的转变,又是什么发生了转变?为什么?

二、问题分析

这是运用湘教版教材地区某教师导学案上的一道题。此题将人口增长模式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和现代型。习题中②是传统型,它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人口增长模式,具有高死亡率的特点,但在图中可以看到,在这种人口增长模式后期,人口死亡率已很低,大致是1.5%,具有低死亡率的特点,显然②不是传统型的人口增长模式。为什么此图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与湘教版教材中的四个阶段不相适应?它又是什么样的人口增长模式?命题者为何将湘教版教材中的四个模式与此图相对应?

三、问题辨析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学说,是在20世纪初期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是西欧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产物。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经济学家,由于研究视角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理论也不同。不同版本的地理教材,选择了不同的理论。下列三图为三种不同版本地理教材的人口增长模式图(如图2、图3、图4),是来自不同人口经济学家的人口增长转变理论。

1.诺特斯坦人口增长模式理论

美国人口经济学家弗兰克·华莱士·诺特斯坦(Frank Wallace Notestein)于1945年发表了“人口——长远观点”一文,将人口增长模式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高增长潜力、转变增长和早期下降。并将空间上的三种模式拼接为时间上依次发生的转变阶段。认为第一阶段,死亡率是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第二阶段,出生率的下降滞后于死亡率,人口增长相对较快。第三阶段,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低,且出生率的减退趋势相比死亡率较稳定。

人教版教材将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教材没有直接阐述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只是认为“历史发展表明,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逐步过渡”。因此从其图像表现的特征来看,人教版的人口增长模式采用了诺特斯坦在1945年提出的人口增长理论。

诺特斯坦在1953年发表的《人口变动的经济问题》一书中,更强调经济发展与人口变动的关系,死亡率下降是经济现代化促进医学进步和提高生活水平的结果。把人口转变过程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工业化前,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但死亡率上下波动,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第二阶段为工业化早期,死亡率开始下降,出生率基本不变,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第三阶段为进一步工业化时期,死亡率继续下降,出生率开始下降,但下降速度慢于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仍然很高;第四阶段为完全工业化时期,即现代社会(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死亡率和出生率都降到很低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甚至为零或负数。

中图版以“阅读”形式,介绍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人口学家诺特斯特提出的“人口过渡”理论,对人口发展变化作了很好的概括。图“1-1-3”将人口发展模式分成四个阶段:原始低增长阶段、高增长阶段、增长下降阶段、低增长阶段,并用芬兰的人口变动过程诠释了四个人口发展模式。中图版教材明确指出采用20世纪50年代诺特斯特提出的四个阶段的人口增长模式。但中图版的增长下降阶段,出生率显著下降,死亡率下降的速度比出生率慢,因此属于增长下降阶段。但诺特斯坦认为第三阶段是“出生率开始下降,但下降速度慢于死亡率”,中图版教材的观点又与诺特斯坦的理论相悖。

湘教版教材将人口增长模式分为“高—高—低”“高—低—高”和“低—低—低”模式,其中将“高—高—低”模式又分成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和传统人口增长模式。文中介绍了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其特点的描述类似于诺特斯坦提出的人口增长理论,与人教版教材选择的人口增长模式理论一致。由于湘教版教材中没有图形文本,笔者推测,湘教版教材中的“传统型”和人教版教材中的“传统型”意义不同。人教版教材中的“传统型”包括了湘教版教材中的“传统型”和“过渡型”。

2.金德伯克人口增长模式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C.P.金德伯克(C.P.Kindelberger)和B.赫里克(Brace Herrick)在其《经济发展》一书中,也将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人口转变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死亡率随着农业经济发展变动很大,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死亡率波动极大。第二阶段,由于经济的发展、卫生支出的增加以及医学技术的进步,死亡率开始下降,但出生率保持在原有水平,二者差距扩大,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渐增高。第三阶段,死亡率继续下降,但由于卫生支出的收益递减,死亡率速度放缓,出生率同样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很高的水平。第四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均衡,进一步降低死亡率越来越难,出生率也很低,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零。

台湾地区高中地理教材中将人口增长模式分成四个阶段:高稳定阶段、早期扩张阶段、晚期扩张阶段和低稳定阶段。认为高稳定阶段产生的原因是生产力不高,医药卫生水平低,环境负载力小,死亡率常因传染病或天灾而有波动。早期扩张阶段,因为科技的进步死亡率下降,同时出生率仍高,导致人口快速增长。晚期扩张阶段,因为工业化和都市化的发展,节育观念普及,出生率下降,增加幅度渐趋缓和。低稳定阶段,现代社会生育观念转变,育龄人口不愿生育。

四、结论呈现

20世纪初,随着英、法、德等欧洲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发展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人口转变理论除上述观点外,还有法国人口经济学家阿德尔费·兰德里(Adolphe Landry)、美国社会学家、人口学家沃恩·汤普森(Vaughn Thompson)、英国人口经济学家查利斯.布莱克(Charles Blacker)等学说。不管何种理论,都是在欧洲工业化背景下诞生的,因此,生產力水平被认为是影响人口转变理论的动力因素。人口转变的关键是经济发展先导致死亡率下降,再是出生率下降。从时间上看,都认为原始社会是高出生、高死亡的人口增长模式;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死亡率先出现下降;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实现人口转变的重要动力,是导致出生率下降的关键。

人口增长理论把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欧洲人口的迅速增长归因于出生率下降之前死亡率的下降,但也有例外,如19世纪的法国,却不存在滞后现象,而是出生率先下降。人口转变论的社会文化论者却不同意经济论观点。列思泰在《论人类再生产的社会制度》和《西欧一个世纪的人口与文化变迁》中强调文化的影响。1987年芬德利夫妇在“第三世界的人口与发展”一文中,认为人口转变理论难以适用于第三世界。尽管如此,人口转变率的基本观点对研究世界各国人口发展变化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性和现实意义。

五、教学建议

湘教版教材由于缺少图形文本,在学习过程中,读图和析图能力得不到有效落实,也不能用定量的方法来判断一个国家和地区所处人口增长模式。因此,一线教师便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素材,于是出现前面导学案中“张冠李戴”的现象,该教师误把“金德伯克人口增长模式理论”的图形文本嫁接到“诺特斯坦人口增长模式理论”中。因此笔者建议湘教版教材编写者应将“诺特斯坦人口增长模式理论”的图形文本设计在教材恰当位置,供师生阅读。在《教师教学手册》或《教师参考用书》中,多介绍几种重要的人口增长转变理论,供教师学习与比较。

一线地理教师,为不再发生像前面教师出现的误解,在备课过程中,要善于学习,只有理解了人口转变理论诞生的背景,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接受学生的“盘问”,课堂教学才能走出“教条”而显得“生动”。也可以用另一种理论作为评价学生的素材,才能真正考查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如使用湘教版的地区,教师可以用金德伯克的人口增长模式设计一系列地理问题,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成长。

猜你喜欢
诺特出生率死亡率
孕期健康教育及营养干预对降低巨大儿出生率的影响分析
出生率创新低,都是压力惹的祸吗?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基于Lee—Cater模型对我国高龄男性死亡率的预测
基于Lee—Cater模型对我国高龄男性死亡率的预测
房价上涨抑制英国出生率:每年少生7000多名婴儿
恶性肿瘤死亡率
阿诺特 掌控LV的夺权者
2008年全国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及死亡率
短信挽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