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文化遗产——滇越铁路”教学设计(校本课程)

2017-02-27 18:03余晶
地理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乡土文化遗产校本

一、课标解读

2016年9月制定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在“选修Ⅱ-4 旅游地理”的“内容标准”中要求“了解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结合实例说明保护世界遗产的方式”;建议“在学生发展方面,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提出“地理实践是支持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本节课选取乡土案例,围绕“滇越铁路‘申遗的条件与阻碍”展开实践活动,这既是新课标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也是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

二、案例选取

乡土案例实践探究是本课例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关键。选取“滇越铁路”作为探究案例,主要源于以下四方面考虑。

其一,对昆明学生而言,滇越铁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滇越铁路的米轨穿行于昆明的大街小巷;陌生是指学生很难用地理原理诠释身边的现象。由于该案例涉及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与保护问题,横跨自然和人文两大领域,具有综合性、空间性、时间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特点,将之引入课堂,不仅可引领学生从生活走向课堂,再从课堂走向社会,学会关注当地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培育区域认知素养;还能够强化家国情怀,提高精神体验层次。

其二,滇越铁路作为一条拥有百年历史的国际性铁路,在跨国界的经济文化活动中,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曾代表本世纪初铁路工程技术的最高水平;承载中国近代史上许多重要事件;穿越风情各异的12个少数民族聚居区;跨越金沙江、珠江、红河三大水系以及亚热带、南亚热带、热带三大气候带……其蕴含的多姿多彩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能为问题式教学提供多维度的探究方向和丰富的课程资源,助推学生的综合思维。

其三,2014年12月,云南省首条连接东南亚的昆(明)河(口)准轨铁路正式开通客货运输,使得“滇越铁路”的处境愈发尴尬,已无运营收益,却要支付巨额养护费用,有人提议拆除滇越铁路;而鉴于滇越铁路与世界文化遗产──奥地利塞梅林铁路和印度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相比毫不逊色,又有人提议加大滇越铁路的维护力度,为其成功“申遗”奠定基础。因此抓住滇越铁路“存”与“废”的矛盾,在激疑导趣的同时便可顺利引入“滇越铁路”何去何从的主题,培养学生应对特殊情境的人地协调观。

其四,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指定笔者在2016年综合学术年会上展示一节能充分体现乡土特色的地理实践课,滇越铁路无疑是最佳选择。因为滇越铁路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探究空间,易于激发学习兴趣;还蕴藏着诸多真实的地理问题,利于学生发现未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且笔者对滇越铁路的研究已达6年,能从容应对现实情境中的各类问题,辅助学生提升地理实践力。

三、学情简析

通过校本选修课程《“抢救”滇越铁路》的开设与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如文献法、访谈法、调查法、观察法和实验法等;对滇越铁路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发掘和保护区域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基本方法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由于学生初中阶段乡土地理知识获取不足,导致对滇越铁路沿线区域的背景知识比较模糊。加之,高一学生的思维虽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发散性,却欠缺深刻性和综合性,因此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往往不透彻、不全面。

四、目标要求

①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上网查阅,对听课教师进行现场访谈,收集有关滇越铁路“申遗”条件与阻碍的资料;结合所学知识,运用资料分析和整理的方法,小组讨论后,分别罗列出滇越铁路“申遗”的条件、“申遗”的阻碍与对策,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②观看影视资料,获悉曾荣耀于世,为中华民族立下“汗马功劳”的滇越铁路,如今面临运输功能丧失、养护困难的窘迫境地,激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感,进入“抢救”滇越铁路的真实任务场景,在实践中升华家国情怀。③借助PPT,两位学生从不同角度阐述研究的经历和成果,启发其他学生:怎样确定研究主题,如何选用研究方法、策划调查方案、搜集所需资料、分析与处理相关信息、呈现与解释主要结论等。教学重点:文化遗产的概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教学难点: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实践现代地理学研究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实施

1. 课前自主学习与实地调研

为学生提供教师考察滇越铁路后撰写和制作的校本教材与电子书,根据自愿与差异互补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多个探究小组。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提供的资料,对滇越铁路形成整体认知;教师根据个别学生的研究意向和综合能力,指导他们开展小课题研究,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访谈专家与模拟实验等方式,撰写调研报告,制作成果交流PPT。

2. 课堂深化探究与展示交流(如表1)

专家点评:本节课呈现了地理课程改革以来一直追求的高中阶段极重要却很难实现的目标——“地理實践”、“校本课程”。余晶老师发挥原铁路学校(“官五中”的前身是“昆铁三中”)的传统,开发了这一具有乡土特色的校本课程。对滇越铁路“申遗”条件与阻碍的探究,不仅涉及区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而且与选修教材结合紧密,是必修内容——交通运输的补充,让学生从中学会用综合的、空间的观念研究交通的发展与变迁。针对教学内容教师选用启发式提问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将选修校本课程的学生和未选修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进行探究学习,有助于同伴互助,提高教学效益。整节课既有发散又有收敛,而且收放自如,体现了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作业分层设计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符合课标精神。建议补充非物质文化的学习资源,有关滇越铁路“申遗”的研究方法还可以更多元。(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地理教材“分册”主编、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袁书琪)

猜你喜欢
乡土文化遗产校本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Tough Nut to Crack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乡土分外妖娆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