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浩
(南阳市肿瘤医院 放射科 河南 南阳 473000)
慢性重型肝炎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CT影像学特征分析
杨浩
(南阳市肿瘤医院 放射科 河南 南阳 473000)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南阳市肿瘤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慢性重型肝炎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73例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患者均予以CT影像学特征分析,对磨玻璃影、网格或线样影、结节的分布特征进行判断。结果73例患者共检测出病原菌162株,其中念珠菌87株,曲霉菌属55株,组织胞浆菌20株;73例患者中有30例合并念珠菌感染,20例合并曲霉菌属感染。CT研究征象出现最多的为结节29例(39.7%),其中真菌性肺脓肿、形成空洞、实变者构成比分别为1.4%、6.8%、12.3%,网格或者线样影6例(8.2%),磨玻璃影3例(4.1%),胸腔积液4例(5.5%)。结论慢性重型肝炎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CT影像学特征缺乏特异性,无法确诊时可结合临床实验室资料进行确认。
慢性重型肝炎;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CT影像学特征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由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使其微生态状态失衡,导致条件致病菌显著繁殖和生长,出现侵袭性真菌感染,其中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是常见类型。该疾病发病率高,病情发展迅速,能够快速导致患者呼吸功能、肝功能衰竭,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1]。本研究主要分析慢性重型肝炎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CT影像学特征。
1.1临床资料选取南阳市肿瘤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慢性重型肝炎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73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73例患者中男43例,女30例,年龄20~70岁,平均(43.2±5.7)岁;患病时间1~6个月,平均(3.3±1.4)个月。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符合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发热、咳痰、胸闷、呼吸困难等,排除严重神经系统障碍、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全身免疫系统疾病等患者。
1.2研究方法
1.2.1CT检查 所用仪器为西门子16排MSCT诊断仪,管电压、管电流、层厚、准直和时间分别为120 kV、110 mA、1 mm、0.75 mm、0.5 s,螺距1.1,扫描范围胸廓入口至肺底,嘱受检者保持平静呼吸,并且将肺尖至肺底作为扫描范围,纵隔窗将图像传输至后处理工作站并分析。由2名胸部影像医师对图像进行分析,对磨玻璃影、网格或线样影、结节的分布特征进行判断。
1.2.2真菌培养感染鉴别 患者晨起后均收集血液、尿液、粪便、胸腔积液和胆汁作为标本进行检查,标本涂片均发现菌丝或孢子≥2次表示阳性。
2.1病原菌分布情况73例患者共检测出病原菌162株,其中念珠菌87株,曲霉菌属55株,组织胞浆菌20株;73例患者中有30例合并念珠菌感染,20例合并曲霉菌属感染。
2.2CT影像学特征CT研究征象出现最多的为结节29例(39.7%),其中真菌性肺脓肿、形成空洞、实变者分别有1例、5例和9例,构成比分别为1.4%、6.8%和12.3%,网格或者线样影6例(8.2%),磨玻璃影3例(4.1%),胸腔积液4例(5.5%)。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容易引发真菌感染,且大量研究表明,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耐药菌株正在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因此慢性重型肝炎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发病率逐渐上升[2]。在肺部真菌感染中,根据痰液培养结果在真菌定植和真菌感染鉴别中作用并不理想,因此在肺部真菌感染诊断中难度较大。随者医疗技术的进步,近年来国内外制定了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分级诊断标准,但由于需要进行有创操作,临床确诊病例较少[3-4]。
本研究对73例研究对象进行了真菌分布情况分析,共检测出病原菌162株,其中念珠菌87株,曲霉菌属55株,组织胞浆菌20株;73例患者中有30例合并念珠菌感染,20例合并曲霉菌属感染。CT研究征象出现最多的为结节29例(39.7%),其中真菌性肺脓肿、形成空洞、实变者分别有1例、5例和9例,构成比分别为1.4%、6.8%和12.3%,网格或者线样影6例(8.2%),磨玻璃影3例(4.1%),胸腔积液4例(5.5%)。从上述分析中可见CT影像学特征缺乏特异性,但是不同致病菌的CT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慢性重型肝炎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CT影像学特征缺乏特异性,诊断不精确时可结合临床实验室资料进行确认。
[1] 屈莉红,黎淑娟,施裕新,等.慢性重型肝炎并发侵袭性肺真菌感染者的CT特征[J].肝脏,2013,18(5):294-296.
[2] 罗雪微,顾浩,胡碧波,等.慢性重症肝炎患者真菌肺部感染的CT影像特征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32(7):1572.
[3] 廖建英,殷艳海,戴儒奇,等.慢性重型肝炎伴侵袭性肺真菌感染螺旋CT诊断的应用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33(4):761-762.
[4] 李兰娟.人工肝支持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5,17(18):453-454.
R 519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9.077
2017-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