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婉婧,徐明明,曲湘勇※
(1.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28;2.湖南畜禽安全生产协同创新中心,湖南长沙410128)
禽流感及其预防措施
孙婉婧1,2,徐明明1,2,曲湘勇1,2※
(1.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28;2.湖南畜禽安全生产协同创新中心,湖南长沙410128)
流感病毒不仅给全球家禽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给人类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文章针对近年禽流感的发病情况,综述了禽流感病毒生物学特征和致病特点,并提出目前预防禽流感的有效对策,旨在为禽流感的预防提供参考。
禽流感;流感病毒;预防措施
禽流感(AIV)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动物传染病。自1878年Perroncito首次报道意大利鸡群爆发禽流感至今,禽流感呈广泛性传播和全球性分布,有爆发突然、蔓延迅速、波及面广等特点,从发病到死亡时间为5~7天,每一次严重的爆发都给养禽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禽流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大规模疫情的暴发不仅给全球家禽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也给人类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自1997年在香港首次发现的H5N1截止到2013年3月,全球共报告有622例感染,死亡了371例,病例分布于15个国家。中国地区2013年初至今有超过500人感染H7N9,感染者死亡率约为30%[1]。国内自2013年陆续报道分离到H5N6亚型 AVI[2-4],2014 年发生人感染死亡病例[5],2016 年新增感染病例10例[6]。
AIV属于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dae)甲型流感病毒属,是有囊膜的、单股、分节段、负链RNA病毒[7],分甲、乙、丙3个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多发于禽类,会感染猪、马和鲸等哺乳动物[8];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则分别多见于海豹和猪。
根据禽流感病毒对鸡等家禽致病性的不同,可将其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类[9]。流感病毒颗粒外膜表面有两种密集纤突即血细胞凝集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根据这两种密集纤突HA和NA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许多亚型。至今已经确定的HA亚型有18种(H1-18)、NA亚型有11种[10],自由组合可高达198种。流感病毒含有8个基因片段,可以编码11个不同的病毒蛋白,其中8种是病毒的组成成分即血凝素(Hemagglutinin,HA)、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基质蛋白(M1、M2)、核蛋白(NP)、非结构蛋白(NS1、NS2)以及RNA聚合酶 P蛋白复合体(PB1、PB2、PA)[11]。由于各型之间的交叉保护性较差,禽流感变异的频率较高,主要以抗原的漂移和转变两种方式进行。HA蛋白含有中和抗原决定簇,可以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而NA蛋白刺激产生中和抗体的能力则稍弱。禽流感病毒基因组的8个病毒RNA(VRNA)片段的产物都参与病毒的复制,但对于病毒后代中如何重组这些分节段的基因组,其精确机制目前暂无新的研究进展[12-13]。
禽流感病毒是一种能够引发禽类呼吸系统疾病,病情严重时引起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病症的流感病毒。家禽感染禽流感主要症状为采食量明显下降、饮水增多。精神沉郁、羽毛蓬乱、垂头缩颈。呼吸困难、有干啰音。腹泻、拉黄绿色或灰绿色稀粪。产蛋率下降、软壳蛋,薄壳蛋,畸形蛋迅速增多。低致病性禽流感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高致病性禽流感来势猛,发病率高,死亡快。人感染禽流感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热程1~7天,一般为3~4天,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和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等多种并发症。
禽流感致病机制是病毒在靶细胞内繁殖直接造成组织器官损害,引起组织器官广泛性损伤;AIV造成胸腺、脾脏、法氏囊等免疫器官损伤,引起机体免疫抑制,从而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器官的损伤不是由病毒直接引起,而是病毒感染引发机体释放的各种细胞因子所致[12]。禽流感病毒主要识别和结合唾液酸半乳糖α-2,3受体,人流感病毒则主要结合唾液酸半乳糖α-2,6受体。一旦禽流感病毒发生突变,即HA和NA结构发生改变,获得与人流感病毒受体结合的能力,禽流感病毒将跨越种属屏障,造成人畜交叉感染[14]。例如2013年台湾报道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该病毒便是新型重配病毒,其内部基因来自于H9N2禽流感病毒。香港大学新发传染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陈鸿霖研究组已研究发现,传播中的H7N9病毒基因组中G540A单核苷酸突变增强了H7N9病毒在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细胞中的繁殖能力,同时还让病毒能在禽类中有效传播[15]。
目前尚未发现高致病禽流感的发生与家禽性别有关,截止目前,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病例仍以散发形式存在[1]。从发病时间上来看,禽流感病毒在各月均有发生,但高峰期出现在冬春季,这是因为流感病毒对温度比较敏感,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病毒存活时间缩短。另外,在冬春季禽舍通风强度不如夏天,增加了对鸡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从发病人群的流行性特征上看,有报道称2005~2009年全国共确诊人感染H5N1禽流感共38例,感染人群以50岁以下的青壮年为主,性别和职业分布无明显特点[16]。另有报道,中国大陆2013年3月30日至5月20日期间报告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共130例,据年龄和性别分层分析显示,男性、中老年人是H7N9禽流感的主要易感人群,我国东南沿海是人禽流感的重点监测地区[17]。所以,不同亚型的禽流感发病人群的流行性特征并不无完全一致,这可能跟个人体质和禽流感变异速度有较大关系。
在现阶段的技术条件支持下,疫苗接种是预防禽流感大规模爆发、降低损失的最有效途径。然而,由于流感病毒血清类型众多,对于新出现的疾病一般尚无有效疫苗使用,就无法提供及时的接种保护;同时由于流感病毒变异的速度很快,新的流行株出现后,疫苗研发的速度远落后于病毒变异的速度,造成疫苗制备一直处于被动状态。
我国幅员辽阔,养殖品种多、养殖数量大,禽流感的接种工作比较复杂,特别是目前我国野生水禽多,农村和山区家禽饲养还主要是以散养为主。由于农村群众的知识文化水平相对不高,对传染病的流行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免疫接种会对动物产生应激反应造成损失,即使政府提供免费的疫苗,也不按照规定的免疫计划进行免疫接种。同时,在免疫接种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免疫接种过程中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专业知识水平不够,对于疫苗的正确保存、剂量把握、质量把关等方面存在问题,使接种疫苗难以发挥其作用。
科学的免疫监测,是检验免疫效果、掌握疫情动态的重要途径。通过有效的免疫效果监测,才能确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选择优质的疫苗,精确免疫剂量,确保免疫质量,为预防重大动物疫病提供权威科学的依据[8]。在实际生产中,养殖者常常过度重视免疫接种,忽略了进行科学免疫监测的重要意义,进而严重影响了禽流感预防的工作效果。
基于以上分析,禽流感疫苗研究要建立一个针对不同亚型的疫苗库,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同时要加快禽流感病毒致病特点研究,为疫苗研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政府应该重视禽流感的防疫工作,给予地方更好的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至少在全国设立3~5家禽流感疫苗的研究部门,对禽流感疫苗的研发遵循早发现、快研发、疫苗有效的原则,继续加大对禽流感疫苗的研发力度[18]。同时除了疫苗本身以外,制作疫苗过程中使用的佐剂、疫苗的接种途径及其他可能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同样值得关注[19]。目前,禽流感病毒虽然还不能人传人,却是一个潜在的大流行流感病毒[20]。人用禽流感疫苗的研发也同样刻不容缓。相关人员可以举办有关禽流感预防方面的知识讲座,合理、科学地引导养殖者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利用科学技术知识进行标准化养殖和科学的疫苗接种工作,提高疫苗的免疫密度,进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禽流感。
家禽饲养管理方式、养殖场的环境、家禽自身的抵抗力与禽流感的发生传播有着莫大的关系。在我国农村和山区,畜禽混养、人禽同院的现象较为普遍,增加了禽流感流行的风险。我们要推广更加集约化、标准化、生态化的养殖方式,避免所养家禽与野禽野鸟接触[21],防止交叉感染。在促进城郊养殖业发展的基础上,应用“全进全出”、阶段性饲养等方式,减少应激或者污染的可能性。对禽舍及其附近环境予以严格管理,设置好隔离带,发挥出现代化养殖模式在禽流感预防和控制方面的优势[21],可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从而有效减弱禽流感流行风险。
有些养殖者,在接种了禽流感疫苗之后,就忽视了养殖场环境的重要性。在禽类养殖过程当中,应避免家禽与野生鸟类、以及水禽发生直接接触[22]。为了消除潜在流行病的威胁,应按照有关规定对养殖场进行消毒处理,避免有害微生物的过度繁殖。养殖厂区环境道路一般用生石灰,密闭畜禽舍内一般使用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外来车辆进入场内,要经过消毒池的消毒处理,工作人员进入舍内要淋浴、更衣,穿戴经严格消毒的衣帽。同时还要做好禽类养殖区域的防鼠、灭鼠以及蚊蝇的消灭工作。对粪便也要进行妥善处理,可将粪便进行干燥或发酵等无害化处理。舍饲家禽的饲养密度较大,大量的家禽饲养在舍内每天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有害气体。这些气体对家禽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均有负面影响,舍内各种气体的浓度要在允许范围内,其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要低于1%、甲烷的浓度低于5%、硫化氢浓度低于0.04‰,氨的浓度要低于0.025‰。要经常更换垫料同时给舍内通风换气,良好的通风可以补充新鲜空气,一定的风速可以降低禽舍的温度,同时可将污浊的空气和水汽排出,可减少不良气体对鸡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对维持禽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可以根据家禽不同品种的营养需要,科学配制饲料配方,给家禽提供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同时还可以适当增加家禽的运动量,改善禽的机体状态,从而提高家禽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在禽流感流行时期,很多人谈“禽”色变,过度紧张,普通的感冒咳嗽就会引起精神高度紧张。其实,这种过度担心是不必要的,禽流感并没有传言中的那么可怕。虽然禽流感病毒可在自然环境,尤其是凉爽和潮湿的条件下存活较长时间(如粪便中和鼻腔分泌物中)。但是禽流感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对高温、紫外线、各种消毒药敏感,容易被杀死。禽流感病毒在100℃的环境下一分钟可以被消灭,70℃下几分钟就会失去活性。
目前还没有发现人群之间互相传播的证据,及时做好预防是关键。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增强抵抗力;尽可能避免前往活禽市场,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的接触;应尽量在正规的销售禽类的场所购买经过检疫的禽类产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开窗换气,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其实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并不是很常见,只要做好基本的预防措施,感染禽流感的概率会大大降低。
禽流感并不是不可控制的,在预防过程中,只要控制好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鸡群三个环节,切断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禽流感就能得到控制。生产管理者要履行各自的责任,消费者要增强自己的防范意识。实行科学的预防措施,有效预防禽流感疾病的发生,切断其传播途径,从而降低禽流感的危害。
[1]郭琦,廖国阳.人用H7N9禽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7,30(2):210-214.
[2]Qi X,CuiLB,Yu H Y,et al.Whole-genome sequence of a reas-sortant H5N6 avian influenza virus isolated from a live poultrymarket in China,2013[J].Genome Announc,2014,2(5):pii:e00706-14.
[3]Bi Y H,Mei K,Shi W F,et al.Two novel reassortants of avian influenza A (H5N6)virus in China[J].J Gen Virol,2015,,96( Pt 5):975-981.
[4]Wu H,Lu R,Peng X,et al. Novel reassortant highly pathogenic H5N6 avian influenza viruses in poultry in China [J].Infect Genet Evol,2015,31:64-67.
[5]Zhang R S,ChenT M,Ou X H,et al.Clinical,epidemiological and vi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rst detected human case ofavian influenza A ( H5N6 ) virus[J].Infect Genet Evol,2016,40:236-242.
[6]WHO.http://www.who.int/csr/don/archive/country/chn/en/.
[7]蒋文明,宋建德,黄保续.近期全球H5N8亚型禽流感疫情分析[J].中国动物检疫,2017,30(1):1-7.
[8]岳学全.H7N9禽流感的预防和控制措施[J].今日畜牧兽医,2017,02:29.
[9]秦雯,郑敏,华敏,等.贵州省部分地区H7亚型禽流感监测与分析[J].中国兽医杂志,2017,51(2):13-15.
[10]张恒,袁辉,陈涛,等.中国首次检出的H12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组特征和系统进化分析[J].病毒学报,2017,02:129-135.
[11]王剑.禽流感的流行现状及预防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4,10:133-134.
[12]田伟,仇铮,姜丽萍,等.禽流感发病机理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2013,24:67-68.
[13]杨淑娟,郭攀.禽流感的预防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1):163.
[14]任瑞奇.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危险因素研究[D].中国疾病预预防制中心,2015:13.
[15]向妮娟,周蕾,怀扬,等.2005-2009年中国人禽流感(H5N1)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0,06:1070-1073.
[16]XF Huang,M Zheng,PWang,et al.AnNS-segment exonic splicing enhancer regulates influenza A virus replication in mammalian cells[J/OL].Nature Communications,2017.
[17]闫铁成,肖丹,王波,等.中国大陆130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08:651-654.
[18]李侠,王群义.我国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应考虑的因素[J].中国兽医杂志,2015,11(51):109-110.
[19]吕让,毛雅元,杨国辉,等.禽流感新型疫苗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5,42(6):1608-1612.
[20]HUSAIN M.Avian influenza A (H7N9)virus infection inhumans:epidemiology,evolution,and pathogenesis [J].Infect.Genet.Evol.,2014,28(12):304-312.
S858.31
A
1006-4907(2017)04-0043-04
10.3969/j.issn.1006-4907.2017.04.021
2017-06-1
湖南畜禽安全生产协同创新中心专项资金(CICAPS);湖南农业大学产学研合作项目(13098)
孙婉婧(1995~),女,汉族,安徽宿州人,本科,专业为动物科学,E-mail:1814762900@qq.com。
※通讯作者:曲湘勇(1962~),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家禽育种与健康养殖,E-mail:quxy9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