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辉,黄望英
(1.湖南中医药大学 管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410208;2.湖南省地矿医院内二科,湖南 长沙 410004)
我国中医药高等院校信息化人才培养现状研究
王志辉1,黄望英2
(1.湖南中医药大学 管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410208;2.湖南省地矿医院内二科,湖南 长沙 410004)
通过对湖南中医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毕业生连续7年的数据统计分析,结合2010—2016年我国高等学校本科生招生简章的专业设置,对我国中医药信息化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我国中医药高等院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成效,为后期人才的持续性培养方向提供参考依据。
中医药信息化;毕业生走向;本科专业类型;人才培养
中医药信息化是我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中医药”也是当今我国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向和内容。2010年,上海发布“云海计划”,随后闸北区启动健康云平台建设项目,力求建立一张覆盖全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信息网络,辖区内居民凭借一张身份识别卡(ID卡),可轻松实现从挂号、门诊到检查、付费、取药等全流程的数字化[1]。北京市政府也提出打造“北京健康云”,计划在北京建立首个健康云体验中心,接入100家智能设备厂商,争取在3年内覆盖1 000万市民,帮助百姓建立数字健康档案[2]。深圳的健康云系统面向健康医疗管理部门、医院、市民等用户,提供医疗、保健、计划生育等方面的云服务,覆盖深圳市1 500万以上人口的健康档案[3]。
全国各地中医药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的大规模推进,对高端中医药信息化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产生了大量的需求。我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所)承担着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信息化人才的重任,其中医药专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力度和深度,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我国中医药信息化水平。
湖南中医药大学是我国中医药院校中开办医学信息学科最早、影响较大的高校之一,其管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学科及校级重点学科——中医药信息学,拥有中医管理学、中医药信息学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中医管理学、医药经济与管理、中医药信息学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笔者以湖南中医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为样本,通过对近7年(2010—2016年)共241位应届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的调研,以非医药类单位、医药类单位、事业政府单位、考研深造4个字段进行统计,统计汇总信息见表1。
由表1可知,计算机类本科毕业生从业于医药类单位和非医药类单位人数差距分水岭在2012年。2012年从事医药类信息化工作的人才只占8%,这与当时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政策不无关系。2012年为湖南中医药大学开始一本招生的第一年,也是管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之年。由此可知,中医药信息化人才的去向与培养单位的就业政策引导和社会支持有一定关系。
表1 湖南中医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统计
在表1中对历年应届毕业生从事医药类单位数量占比进行单独统计的数据见图1。
图1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信息类人才占比
对比发现,虽然从2012年开始至今,从事中医药信息化工作的人才占比总体趋势不断提升,但仍没有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2016年从事医药类单位占比仅为37%),大部分毕业生没有从事中医药信息化行业,使得中医药类大学培养的绝大部分信息化人才与其他普通综合性工科院校的信息化人才形成了同质化竞争,使学生在校内掌握的中医药类特色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高等院校也不能很好地完成培养特色高端复合型中医药信息化人才的任务。因此,目前急需对复合型中医药信息化人才特色培养进行深入研究。
笔者选取了2012年和2016年两个时间节点,对我国24所中医药高等院校开设的本科信息技术类相关专业类型和数量进行调研统计,专业类型覆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和软件工程共5个专业,各学校开设专业统计明细见表2。
2.1 按照不同专业类型数据统计分析
由表2可知,在选取的24所中医药类高等院校样本中,截至2012年3月,开设信息技术类相关本科专业的高校占比为66.67%,而截至2016年6月,该占比上升至83.33%,不仅在开设专业总体数量上有较大幅度提升,在专业方向设置上也有增加。我国中医药类高校不同专业门类开设数量统计信息见图2,属于信息化人才管理层面培养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处于交叉学科的医学信息工程增长比例最大,由原来的5所高校增加到12所,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由4所增加到10所,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特色中医药信息化人才培养近几年的投入巨大,高校也在注重
和加强中医药特色、高端技术型、交叉复合型中医药类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深度和广度。
表2 我国24所中医药高等院校开设信息类专业名称统计明细表[4]
图2 我国中医药类高校不同专业开设数量统计
2.2 按照年份对信息类专业及研究方向进行分析
参与统计的24所中医药类高校开设的信息类相关专业占比按照2012年和2016年2个时间节点统计信息如图3所示。数据表明,截至2012年,开设信息类专业占比前三位分别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7.5%)、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0.83%)、医学信息工程(16.67%),而截至2016年6月,占比前三位分别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50%),医学信息工程专业(41.6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37.5%)。由此可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占比增幅最大,分别达到了29.17%和25%,而传统的计算机应用方向在2012—2016年间并没有得到扩充。
对24所中医药类高校开设的信息类相关专业在不同的研究方向分支,按照医学信息类(不同研究分支单独统计)、信息管理类、计算机应用类和无IT信息类专业4个字段进行统计,结果见图4。
由图4可知,近几年医学信息类新增专业和研究分支最多,其次为信息管理类,表明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在保持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优势前提下,更加重视交叉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和中医药信息化管理型人才的培养。虽然我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极力加大专业的中医药信息化人才培养力度,但是截至2016年7月份仍然有16.67%的中医药类高校没有开设信息相关专业,因此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高端的中医药信息化人才培养,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成。
2.3 按照行政区划对信息类专业进行分析
为了体现我国不同行政区域内中医药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情况,笔者选取了2012年和2016年两个时间节点,对分布在我国七大区域内的中医药高校开设信息类专业数量进行叠加统计,见图5。华东大区势头发展最快,中医药信息类专业从6个上升到15个,而且一直名列前茅;其次是华中大区和华南大区;而华北和西北大区在中医药信息化人才培养专业开设数量方面增幅不大。中医药信息类专业的数量与增幅与各地的经济水平、中医药的宣传力度、大众对中医的认可度都有一定关系。
图5 我国不同区域中医药高校信息类专业数量对比
通过对中医药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走向以及高校信息类专业设置的对比统计分析,可知近几年中医药高校对信息化人才培养力度一直在不断加大,但是最终为我国中医药信息化事业服务的高端人才并不多,我国中医药信息化人才培养效果不显著,其原因如下。
(1)信息化专业设置区域发展不均衡。当今我国正在加快中医药信息化进程,而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全国中医药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努力。目前还有16.77%的高校没有开设信息类专业,41.67%的高校只有一个信息类专业,还需加大专业申报力度,争取实现信息类专业全覆盖,为国家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2)发达城市(直辖市)示范效应不高。北京作为我国政治中心,上海作为经济中心,天津也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其影响力不言而喻。但在中医药信息化事业发展方面,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均只开设一个信息类专业,天津中医药大学没有开设相关专业。发达一线城市需要利用自身综合优势,加大中医药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力度,为全国中医药信息化人才培养单位作出良好的示范。
(3)重工轻医,中医药特色不明显。大部分中医药高校信息类毕业生仍然就职于传统IT企业,在校期间比较注重信息技术及技能的培养,而轻视中医药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考察,使学生医学信息学技能不高,不能很好地适应中医药信息化市场的需要。因此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训实践等诸多环节的设置要结合当前中医药信息化市场的需要,充分体现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培养中医药与信息化专业复合型人才。
(4)医学信息学师资力量有待提高。目前各中医药类高校教师多数是传统计算机或者信息类相关专业出身,对中医药信息化的理解存在不足甚至盲区。因此,各大高校从事中医药信息化的教师需要加强学习和实践,提高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也可以从国外引进更多医学信息化人才,更好地为我国培养高端中医药信息化人才服务。
(5)社会宣传保障工作要到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养生越发重视。目前随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牵头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中医馆)健康信息云平台等系列中医药信息化工程建设的开展,将带领全国人民进入“互联网+”健康保健时代。在此大好形势下,社会主流媒体、就业保障部门等需要加强中医药信息化的宣传工作,为中医药信息化人才就业提供更多的指导、支持和保障。
中医药信息化工作任重道远,我国中医药信息化人才培养存在不足。虽然近些年国家增加投入力度使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但还存在地方发展不均衡、专业中医药信息化人才流失、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明显等现象。在遵循中医药行业发展规律和趋势下,应借助高新的信息化技术,如云计算、网络技术、计算机仿真、数据挖掘、物联网、数据库技术等,大力培养有特色的高端中医药信息化人才,以实现对中医医疗服务模式有效的创新和改革,优化配置中医药资源,提高国民的中医药疾病防治水平的目标。中医药类高等院校(所)作为培养我国专业中医药信息化人才的摇篮,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科研、教学等综合优势,在全国范围内开设中医药信息化相关专业和课程,为培养更多中医药信息化人才、推进我国中医药国际化进程而努力。
[1]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 关于印发《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的通知[EB/OL]. [2016-07-01]. http://www.sheitc.gov.cn/gxjscyhxdfa/511170.htm.
[2]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EB/OL]. [2016-07-01]. http://zhengwu.beijing. gov.cn/gzdt/gggs/t1369843.htm.
[3] 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 健康云[EB/OL]. [2016-07-01]. http://www.nsccsz.gov.cn/cloud/health.
[4] 王志辉, 易钢. 中医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法探讨[J]. 计算机教育, 2013(14): 53-57.
(编辑:孙怡铭)
1672-5913(2017)02-0094-06
G642
2015年湖南中医药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基金课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中医馆)智慧云平台建设模式探讨”(99820001-217)。
王志辉,男,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技术与应用,onlywangzh@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