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陆瑾
趣味实验 探究无限
——利用“科学实验站”发展幼儿的探究能力
文 陆瑾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教育的核心是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在科学探究的体验中,发展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在自我动手实践、观察、思考中获得思想意识的升华,形成脱离于客观物象的一种普遍性规律认识,在认识的形成过程中,幼儿的探究能力得以伴随而生。
幼儿的探究能力对幼儿长远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习性区域活动“科学实验站”以其趣味性、实践性和直观性在幼儿探究性能力培养中具有显著优势。我们从实践动手、现象观察、合作克服困难以及思考升华四个方面入手,实现了基于科学小实验的幼儿探究能力的养成。从策略的评价反馈来看,我们要求在针对性实验中要做到实验简单可操作、规范程序多引导和科学防护重安全,以之助益幼儿探究能力的高效性养成。
科学实验站 学习性区域活动 探究能力
首先,探究能力本质上是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其次,良好的探究能力有利于幼儿主动获取知识和信息,养成自我学习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刻影响着其未来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另外,探究活动并不是单独的个人行为,在对自然、社会的探究过程中需要分工合作,因此探究能力的培养也深刻影响着幼儿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的养成。
“科学实验站”本质上是一种严密的学习性区域活动,其教学目标就是利用一些生活性趣味小实验来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一)趣味性优势
幼儿的好奇心比较强,科学小实验以其游戏性特征和严密的科学逻辑思维向幼儿展示了一个不同凡响的自然现象世界。例如在《五彩的光》实验中,我提供给幼儿三棱镜,让他们在桌面上铺上白纸,然后对着阳光观察白纸下的五彩光条。幼儿都是好奇的,三棱镜的分光带给幼儿的是迥异于日常所见的新奇现象,这些现象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开启了积极探索的里程。
(二)实践性优势
科学实验的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科学小实验引发了幼儿动手、动脑参与探索与实践。例如在《不沉的纸船》实验中,幼儿在制作船体中感受着船的特点之不同以及由此带来的船入水后结局的不同。在过程实践的不同体验中,幼儿探索着,其不断发现的过程和知识获取的过程见证着幼儿探索能力在实践中的成型。
(三)直观性优势
科学实验依托于特定的实验对象和过程,把实验的现象结果展示出来。实验的结果给出的也是直观的现象表现,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易产生抽象思维上的不解与困惑。例如《冰水和热水》实验中,我们在两个相同的广口容器中分别倒入热水和冷水,然后引导幼儿用手去接触容器壁或是直接把手指伸入容器中,去直观地感受什么是“热”,什么是“冷”。
(一)在实践动手中加深探究认识
科学实验是一个实践动手的过程。在实验中,通过切身的动手实践,幼儿能够加深对探究对象的实践性认识,这种认识是建立在幼儿自我实践认知的基础之上的,属于一种自我获取的信息或是知识。例如在《自制泡泡水》实验中,孩子们把洗衣粉、肥皂片等放入水中,然后搅拌做成泡泡水来吹。苗苗吹出了洗衣粉泡泡,聪明的光光则制作了洗衣粉和肥皂水混合泡泡。在不断的实验中,孩子们发现不同的投放比例也会影响到泡泡的质量,在不断的实验中孩子们逐渐寻找到了最优的肥皂和洗衣粉的搭配比。
(二)在现象观察中获取探究要素
实验过程是一个目标演示的过程,由于目标性针对实践行为的发生,实验中会表现出种种亟待探究的发现要素。我们要引导幼儿细心观察、了解并寻找现象产生背后的原因。最关键的还是引导幼儿收集现象要素,启发他们用心观察。例如在《不沉的纸船》实验中,园园将一张白纸折成了纸船,莉莉用蜡笔将另一张大小相同的白纸正反两面涂满颜色后,也折成纸船。他们把这两只纸船放入水中,其他小朋友都来观察。“呀,园园的船快湿了,要沉船了。”“莉莉的船很结实,怎么没有湿呢?”好奇的聪聪拿起了那只没有沉的船,发现船面整体光洁,好像连水都没沾上,有些沾湿的地方,也是因为蜡笔涂抹不均匀导致的。
(三)在过程合作中解决探究难点
科学实验的过程不是个人孤立的活动过程,很多时候一项实验、一个问题是需要多人的协商沟通、分工合作才能完成。例如在《旋转的小花》实验中,悦悦和君君用剪刀把乒乓球沿着横切面剪开,然后沿边缘剪成锯齿状,做成小花。他们把小花放在塑料板上,然后倾斜塑料板,小花旋转了起来,但是旋转速度也很慢,而且一不小心就掉到了地上。于是一人抬起塑料板一端缓慢倾斜,小花不仅没有掉下来,还缓慢地转动了起来,可是转得实在是太慢。一旁观看的萌萌发现了问题,建议道:“咱们给小花的圆球底部沾点水?”果然蘸上了水,再把小花放在塑料板上,奇迹出现了,小花如同风车般飞快地转动了起来。在分工的实验合作中孩子们轻松解决了他们实验探究中所遇到的问题。
(四)在思考疑问中升华探究能力
科学小实验是对自然现象和规律的再现,但是在简单的表象下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我们要引导幼儿对实验过程中的感受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例如在《不湿的手绢》实验中,小雪和小雷把小手绢分别塞到两个相同的玻璃杯底部,小雪把玻璃杯倾斜扣入水中,再提上来。“呀,我的手绢怎么湿了?”一旁的小雷小心地将水杯垂直压入水中,然后又提了上来。“快看,还是干干的,一点也没有湿。”孩子们满眼是疑问。小雪发现了奥秘:“我刚才斜着放进去的,有个大泡泡跑出来了,小雷直着放进去,没有泡泡跑出来。”孩子们恍然大悟。在思索和原因探究中获得了启发,原来这一切都是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所造成的。在针对实验的不解疑问思索中,孩子们的探究能力得到了抽象的升华。
(一)实验简单,易于操作
幼儿的知识构成简单,实践动手能力也有限。因此针对幼儿的科学小实验都要求简单易懂,能直观地表达出探究结果,且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上要具备可操作性,还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确保他们在努力的条件下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二)注重程序,有效引导
应认识到初生幼儿的自由性向往和科学实验的严谨秩序性之间的矛盾,幼儿教师在开展科学实验之前应制定出一套清晰的实验操作程序。通过制度规范,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开展实验,确保幼儿实验始终是在井然有序的制度约束下进行,便于特定探究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科学防护,确保安全
科学实验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针对幼儿科学实验的科学防护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从源头上预防,在实验的最初设计上就要考虑到安全性,要尽量舍去不安全的实验设计;其次要加强安全教育,严格要求幼儿按照实验规程操作;再次要做好安全的防护准备,要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做事先评估,针对性地予以防护,确保幼儿探究实验的过程安全。
科学实验和探究能力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幼儿来说,实验以其直观性让幼儿见识了科学的魅力,领略了大自然的奥秘,激发了幼儿求知探索的欲望。实验中的自我实践、细心观察丰富了幼儿探究的内容。通过过程的合作攻难从实践的方法论上进一步为幼儿的探究之路打开了新的突破口。最后在独立自主的自我思考和发现疑问中实现幼儿探究能力的质的升华。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蠡口中心幼儿园)
[1]丁超勤.《论如何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新课程学习(上),2013年02期
[2]何凤莉.《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苏州大学, 2009年
[3]姚丽华.《幼儿亲子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案例实践与探索》,探索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十九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论文汇编,2011年
[4]付丽平.《谈如何利用科学区材料发展幼儿探究活动的能力》,学周刊,2012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