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安县雅周镇倪庄小学 周秋梅
语用训练:从教材中开辟一条应然之道
江苏海安县雅周镇倪庄小学 周秋梅
鉴于目前阅读教学语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水》一文的教学片段指出:促进深入理解,是阅读教学中实施语用训练的基础前提;践行适度运用,是阅读教学中实施语用训练的核心举措;强化朗读感知,是阅读教学中实施语用训练的高效路径,从而促进语用训练的不断发展。
语用训练 适度运用 深入理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首次提出“语用”教学理念以来,各种形式的语用训练就充斥在阅读教学之中。但纵观整个阅读教学,不少的语用训练在学生还没有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就开始强行实施,有的直接围绕着僵硬的写作知识展开,有的则在教学中后缀一些写作标签。如此种种,果真就能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吗?阅读教学中的语用训练究竟该何去何从呢?笔者结合自己执教的《水》一文谈谈自己的一些理解。
阅读教学的语用训练绝不是做几道语用训练题就可以解决问题的,语用训练与学生的认知思维、内在情感都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语言文字的运用就必须要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在批文以入情的基础上,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的意境,理解文本语言所承载的情感和意蕴。这就要求教师要引领学生紧扣文本中的关键性语句进行反复涵咏与品味,为语用训练的开展奠定基础。
《水》一文主要描写了作者儿时家乡用水的艰难,其中“到远处挑水”“在雨中洗澡”“用一勺水消暑”这三处场景的描写,都生动地展现了缺水时的生存状态。教师就应该将教学的重点对准描写场景的语言品味上,紧扣课文中的关键性词语,让学生感知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与准确。如在教学“雨中洗澡”这一语段时,笔者就引导学生选择能触动自己心弦的词语来进行表达,有效地研读课文中孩子们、大人们在雨中洗澡的反应和表现,感知作者在描写过程中所形成的表达效果,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作者写作的真正用意。
师:很多同学对于“雨中洗澡”的场景印象特别深刻,那作者又是怎样写的呢?哪位同学们为我们读读。(指名一生朗读课文的第4、5两个自然段)
师:这个语段中,哪些语言直接触动了你的内心?请大家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生1:“大呼小叫”“奔跑跳跃”这两个词语让我感受到,由于水资源的珍贵,孩子认为能在水中洗上一回澡,就已经非常幸福了。
生2:我从“仰起头”“张大嘴巴”感受到,雨水其实是不能直接饮用的,但他们很高兴地去喝,可以看出他们平时是多么缺水啊!
生3:有的孩子把衣服都脱了,身子光溜溜地,我们现在看来很不可思议,但对于长期缺水的孩子来说,其实就是想让自己的身体舒服一些。他们太需要水了。
师:是啊!对于水的渴望已经让这些孩子忘记了害羞。那大人们是一番怎样的表现呢?
生4:大人们除了没有“光溜溜”之外,其实与孩子们的表现是一样的,都很兴奋。
生5:我觉得大人们和孩子一样,是痛快、兴奋、舒服的。
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笔者并没有急着组织学生进行所谓的练笔实践,而是将品味词语、体悟内蕴作为教学的重点,深入理解课文中词语所富含的价值信息,从而为后续的实践练笔奠定基础。
在对文本形成深入感知与充分理解之后,语用训练绝不能戛然止步,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适度地拓展与运用。所谓的“适度”就是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全面而深入地洞察,明确不同学段的具体要求。事实上,阅读教学中迁移性的练笔实践必须要以教材中文本的语言为起点,要充分开掘文本语言中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语句所承载的教学价值。
师:在作者马朝虎的印象中,雨中洗澡是快乐的、痛快的,那在你们的心目中,哪些场景才是最难忘、最快乐的呢?
生1:一家人外出旅游的时候。
生2:和同学伙伴们一起春游的时候。
生3:每天阳光体育活动是我最快乐的时光。
生4:冬天里打雪仗、堆雪人的时候。
生5:过春节,爸爸和我一起放烟花的时候。(教师相机出示事之前准备好的春游图、课件嬉戏图……)
师:选择自己生活中最快乐、最难忘的场景,模仿课文“雨中洗澡”的语段,写出自己的快乐回忆,并适当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提示:( )是我们每个孩子都( )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可以( )……(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练笔实践,教师相机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写得真快,相比这样的体验一定是非常真切的,谁来读一读,与大家分享一下。
生6:白雪皑皑的冬季是我们最喜欢的。到了冬天,我们都盼望着雪天的来临。在下雪的日子里,我们可以堆雪人、打雪仗,小伙伴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在雪地里嬉戏着、打闹着……有的学生主动伸手、仰望苍穹,迎接来自天空的雪花。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们刚刚落到手上,一瞬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像是和我们捉迷藏一般。我们尽情地在雪地里挥洒内心的热情,空气中不时回荡着我们一串串欢乐的笑声……
在上述片段中,笔者引领学生揣摩能够展现人们快乐、激动的词语,学生充分结合自己原始的生活经验,紧扣课文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痛痛快快”等词语,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其实就是为学生后面的实践练笔注入情感的动力。在这样的基础上,笔者顺势引领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的快乐场景,一幅幅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中浮现,在学生情感和认知高涨之际,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法,选择自己认为最快乐、最难忘的一个场景进行练笔,并尽可能地运用课文中表现人物的词语,在完成练笔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对比课文中“以乐写苦”的作用。
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笔者在学生研读了文本特点、明确了训练目标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引领学生进行了适度地运用,并将练笔的成果作为与文本内容进行对比的资源,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者以苦为乐的精神和“以乐写苦”的反衬技法。
师:是啊!这就是反衬所形成的表达效果。这种“以乐写苦”的手法,是这篇课文的一大特色。第三到第六自然段中的描写也运用了这样的方法,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始终坚守以读为主线的教学框架,组织学生针对文本中的核心词语进行品读,在强化认知体验的过程中进行体悟与思考,更在教师的引读中感受作者的快乐回忆,体悟作者反衬的手法,从而在入情入境的过程中巧妙的内化文本语言,为迁移性的练笔实践积蓄力量,提供支撑。
由此不难看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将语言文字作为实施语用训练的载体,在文本意境的浸润之下揣摩语句、品味语言,在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地朗读走进文本的意境之中,形成言意兼得的教学效果,为阅读教学中的语用训练开辟一条应然之道。
[1]许晓杰.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阅读方略[J].课外语文,2014(10).
[2]徐芳.语文课堂的个性化阅读研究[J].成才之路,2016(03).♪
由于很多教师都错误地理解了文本的语用训练的核心概念,导致阅读教学重练笔而轻朗读。事实上,语文核心能力是关系到听说读写综合性发展的系统过程,任何偏重一方而贬低另一方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因此,语用训练不能离开朗读:唯有读,才能快速高效地提炼文本信息,深入理解课文;唯有读,才能深入品析文本语言,发展思维;唯有读,才能洞察作者语言的语气语调,与文本形成对话。
师:那我们就用朗读的形式将村子里所有人的快乐以及在雨中洗澡的痛快表现出来的吧!(教师引读: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孩子们才可以……生接读:……)
师:写得真棒,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的快乐可能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但重新回到课文中来好好朗读,来对比着读读马朝虎笔下的“雨中洗澡”,你们的快乐与作者所描写的快乐是一样的吗?
生:完全相反的。
师:读者课文中的这份“快乐”,在你的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滋味?
生:虽然是乐,但却让读者产生了一种悲凉的痛苦之感。
生:作者越是写得快乐,我们就越是感受到他们平常缺水日子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