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验方
我最近工作生活中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儿,导致身体常有不适,出现心悸、烦躁等情况。家人建议我用茉莉花、石菖蒲各6克、绿茶10克,每日1剂,研末后冲泡,随时喝。请问专家此方是否有效?
专家点评:
此方在临床上很少使用,但从药物组成来看对心悸有一定作用。心悸是中医的一种病名,相当于现代医学说的心律失常,包括早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但又不止于心律失常,心口不适且并无器质性病变的也属于心悸。
茉莉花理气化湿开郁,还有镇静作用,心情不悦、胸闷不舒伴随烦躁失眠者也可用茉莉花;石菖蒲化湿开窍、化痰醒神、益智,多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也有抗心律失常、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茉莉花和石菖蒲是温性药物,阴虚体质的人慎用。茶叶可以改善口味,还能清热解毒、清心安神,缓解茉莉花、石菖蒲温热的刺激。心慌、惴惴不安的人可以先去医院检查诊断,如果没有其他器质性病变,同时伴有烦躁、失眠等症状,可试试此方;若是确诊为心律失常,如频繁早搏、心动过速等必须请心脏专科医生治疗。
我父亲今年70多岁,一直就有咳喘的毛病,时好时坏,特别是天一冷,咳嗽就特别严重。朋友给了个偏方:用杏仁、旋覆花、款冬花各10克,前三味煎水去渣,加粳米50克煮粥,空腹食。请问专家此方是否有效。
专家点评:
老话说,诸病易治,咳嗽难医。中医认为咳嗽多是风寒之邪,袭于卫表,内舍于肺,肺气失于宣降,肺气上逆是咳嗽的主要病机。治疗咳嗽关键是要恢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
清末著名医家陈莲舫记载的治疗咳嗽医案33张完整处方中,旋覆花使用了19次之多。他认为,旋覆花性沉降、味辛咸,辛能散能横行,故可宣散肺气达于皮毛;咸能入肾,故可纳气下行以归根,一味药可以润泽三脏,利三焦,实为治咳之要药。为加强宣肺、止咳、祛痰作用,还常加用杏仁、川贝、枇杷叶等。杏仁苦温宣肺,降肺气之中兼有宣肺之功,中药中常用来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款冬花也为止咳常用药。款冬花温而不燥,有邪可散,散而不泄,因此,一切咳嗽,无论属寒热虚实,只要与肺经有关,都可用它。
需要注意的是,旋覆花花蕾有许多微绒毛,容易刺激咽喉,引起咳嗽,故用时要包好煎汤。
我今年62岁,患痛风多年,治疗多年仍不断复发,今年夏天到了,天气闷热,我的通风又犯了,感觉太痛苦了,想请专家推荐一个能治疗通风的方子。
专家点评:
夏天多湿,痛风的发病率也会随之增加。百合薏米粥可用来治疗痛风,控制其发作。方法是,用薏米30克、大米20克、干百合15克,洗净后放锅中煮粥,每日中、晚两次吃完。
痛风是源于体内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障碍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的疾病。中医将痛风归属于“痹症”“历节病”范畴,其病因是由于过食肥甘、酗酒、过劳、紧张或感受风寒等邪,致脾失健运、痰瘀痹阻、骨节经气不通而发病,治疗上一般采用健脾祛湿利尿之法。
百合味甘、微寒,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本草》中记载“百合具有止遍身疼痛之效”。薏米又名薏苡仁,味甘、淡,微寒,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清热等功效。《世医得效方》中称:“薏苡仁治久风湿痹,补正气,除胸中邪气、和胃肠、消水肿、久服轻身益气。”用它来治疗痛风,既可以发挥其利尿作用,以排出更多的尿酸,又可以利用其祛风除痹的功效,改善痛风病人关节炎的症状。
二者合用,加入大米,既能为痛风病人提供必需的热量,又能很好的发挥食疗作用。痛风病人一般较肥胖,粥中不必加任何调味品;但若患者体形偏瘦,可酌情加入冰糖调味,以增加食欲。
在食疗过程中,痛风病人必须遵循低嘌呤饮食的膳食原则,禁烟酒,积极配合临床治疗。
进入盛夏,困扰我多年的汗斑又复发,颈、胸、背、腋窝等出汗多的部位长了很多皮疹,尤其在出汗时奇痒难忍,痛苦不堪。想请专家推荐一个治疗的方子。
专家点评:
汗斑,现代医学称之为花斑癣,是发生于夏季的一种浅表性皮肤真菌病。本病由热体被风湿所侵、外感虫邪而致,也可因汗衣湿渍,肌肤复受日晒、暑湿浸滞毛窍而成。患者不妨用黄瓜硼砂液外涂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新鲜黄瓜200克、硼砂100克。将黄瓜洗净切片装入容器,再放入硼砂搅拌后,放置三四个小时,过滤出黄瓜液装入瓶内,放冰箱或阴凉处备用。清洗皮肤后,用消毒纱布块浸黄瓜液涂擦患处,每日3~4次。一般连用7~10天可愈。
硼砂又名月石,为天然硼酸盐制成的结晶。其味甘、咸,性凉,无毒,有清热解毒、消肿防腐的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其能“治上焦痰热、生津液、去口气、消障翳、除噎膈反胃、积块结瘀肉及口齿诸病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硼砂外用对皮肤有收敛、保护以及抑菌作用;黄瓜味甘、性凉,无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利水杀虫、润肤美容的功效。两者合用治疗汗斑,可起到解毒杀虫、杀菌美肤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不要用手挠抓患处,并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天热出汗后,应及时用肥皂去除汗渍和油腻,多用湿毛巾、湿纸巾等擦去汗液,经常洗澡保持患处皮肤干燥。
我因患胃下垂多年,时有腹胀、腹痛、嗳气等不适,困扰日常生活。后来,我无意间看到一个中药方,用苍术15克,煎汤服用。请问专家此方是否有效。
专家点评:
胃下垂是指人在站立时,胃的下缘垂坠于盆腔。其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食后或行走时加重,常伴有胃炎、溃疡等疾病,反复不愈。中医学认为,胃下垂多因饮食不节、内伤七情等,导致脾胃虚弱。
苍术味辛、苦,性温而燥,除湿健脾,升发胃中阳气,逐痰饮水气而消胀满,对属于脾虚气陷的胃下垂疗效较好。若是胃阴不足,患者阴虚有热,表现为烦渴喜饮、便秘、多汗、舌红少津等,则不宜单用苍术,可酌情添加麦冬、玉竹、石斛等;苍术性偏温燥,大便燥结及多汗者,不宜应用。
借口出门开会的丁小强助理和年轻美貌的下属杜一朵在一起的时候,不再严肃认真,而是轻松活泼。甚至表现出来的活泛劲头盖过了恋爱期的楞头小伙。尤其在封闭的车厢里,车厢是个抒情的好地方。
方法如下:取苍术15克,加水武火煮沸3分钟,改用文火缓煎20分钟,直接用沸水浸泡。每日1剂,少量频饮,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同时,少食多餐,少进汤水,注意加强腹部肌肉锻炼,以增强腹肌张力。
我心脏病好多年了,最近一个月老是心悸、胸闷,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有时还失眠多梦、头晕,蹲久了起身时就会头晕、站不稳,想请专家推荐一个能缓解心悸、胸闷的方子。
专家点评:
心悸、胸闷是心内科常见病症,多见于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心悸发作时常伴有气短、胸闷,甚至眩晕、晕厥。心悸多因情绪激动、劳累、惊恐等引起,中医认为是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心神失养所致。
这里推荐一个方子:黄芪、茯苓、葶苈子各30克,丹参、漂白术各15克,白参、麦冬、五味子、桂枝、泽泻、佛手、桃仁各10克,木香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该方中,黄芪甘温,能补气、固表、利尿;茯苓、葶苈子均为利水泻肺之品,两者皆可泻肺平喘、行水消肿;漂白术为生白术经米泔水浸漂后捞出,切片晒干后制成,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效。而且,漂制后可去燥性,且借助谷气之力增强补脾利湿之效;白参、丹参甘平,大补元气、补脾益肺;桂枝温经,能助阳化气;桃仁活血通络的作用非常好;木香、佛手理气健脾,以防上述补益药滋腻碍胃。诸药合用,可共奏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利水平喘之效。从现代药理学来看,丹参、黄芪还具有强心作用,有利于心衰的治疗。
需要提醒的是,在服用该方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 心衰多是阴虚、阳虚并见,只是临床偏于阴虚或阳虚有不同。因此治疗中也应阴阳兼治,若阳虚明显,表现为肢冷、尿少、出冷汗,还可加附子等温补心肾。2. 心衰一般都需要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宜偏执一端,以达到最佳疗效。
我今年60多岁了,耳朵越来越背,有时还会耳鸣,吃过一些药物但效果一般。想请专家推荐一个能缓解耳鸣的方子。
专家点评:
耳鸣、耳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听觉器官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老化,听力慢慢减退。临床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的老人中,有75%出现中度以上听力损失,有的甚至完全丧失听力。
推荐一个通用性较强的方子:石菖蒲20克、生甘草10克,用冷水浸泡1小时,然后水煎分2次服用,每日一剂。
该方中,石菖蒲入心经,能开心窍、益心智、安心神、聪耳明目,故可用于治疗耳鸣、健忘、失眠。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石菖蒲能“下血、活血”,还能利气开窍,治疗耳鸣、耳聋效果非常好。尤其是脑中风恢复期的患者,有耳鸣耳聋情况的,都可以尝试用石菖蒲。甘草味甘、性平,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临床常用于治疗耳鸣耳聋。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石菖蒲味道浓烈,比较难喝,平时不妨食疗。取石菖蒲20克、生甘草10克,加入瘦猪肉、大葱、鲜豆腐,放入砂锅内共煮,熟后吃物喝汤即可。
另外,日常生活中,时常做做提耳尖、摩耳轮、压耳屏等动作也能防治听力减退。具体方法是:双手拇指、食指夹捏双耳尖向上提起、放下,反复15~20次;拇指、食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每次1分钟;双手食指向内按压耳屏,使之闭住耳孔,坚持约1分钟。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