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身翻译之理念与表现
——以Moment in Peking的汉译为例

2017-02-26 09:26冯全功侯小圆
外语学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张译瘦身林语堂

冯全功 侯小圆

(浙江大学, 杭州 310058)

1 从丰厚翻译谈起

丰厚翻译(thick translation)是源自西方的一个概念,又译为深度翻译、厚翻译、厚重翻译等,主要是一种翻译理念与方法,同时也蕴含着尊重差异的翻译伦理。当两种语言的文本分属于不同的文化时,由于存在原语读者与译语读者之间语境视差,为了让译文读者充分地理解原文的文化信息,译者往往通过解释说明、加注补偿、前言后记等手段为译文读者提供必要的语境信息,以便达到与原文读者近似的阅读效果,这种信息添加的行为被称为丰厚翻译。Appiah最早提出丰厚翻译的概念,即“通过注释以及伴随的注解,将文本置放在一个丰富的文化和语言语境之中”(Appiah 1993:817)。这种“对文学作品语境的深度描写,……真正承担理解与尊重他者的艰巨任务”(同上:818)。其中“理解与尊重他者”具有很强的翻译伦理意味,正如Shuttleworth和Cowie认为的那样,“大量提供背景知识旨在使目的语读者更加尊重原语文化,更加欣赏其它文化背景下的人是如何认识和表达自己的”(Shuttleworth, Cowie 2004:171)。丰厚翻译主要由原文读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语境视差引起。然而,语境主要是一种认知构建,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所以这种语境视差很大程度上也因人而异,这里主要针对普通读者而言,或者说是一种折中化说法。丰厚翻译的理念主要体现在翻译实践上,如萧乾、文洁若汉译的《尤利西斯》有多达六千余条注释,霍克思、闵福德英译的5卷本《红楼梦》有大量的整合补偿(类似于解释性翻译)以及前言、附录等。张佩瑶编著的《中国翻译话语英译选集》(AnAnthologyofChineseDiscourseonTranslation)也使用丰厚翻译的策略,通过大量脚注(上册有328条)与评论,比较成功地在英文文本与文化语境中重构中国传统翻译话语。

丰厚翻译通过提供社会、历史、文化等背景信息扩大译语读者的语境视野,从而帮助译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更有效地传达原语文化。语言的使用与理解都植根于具体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如果对这些背景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往往会造成理解的短路。文学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形式,如何才能既尊重原语文化,又能实现有效交际,各种形式的丰厚翻译无疑是不可避免的选择。如《红楼梦》第三十回有这样一句话:“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了”(曹雪芹 高鹗 1974:365)。针对原文中的“东施效颦”,霍克思的译文添加如下解释:He was reminded of Zhuang-zi’s story of the beautiful Xi-shi’s ugly neighbor, whose endeavors to imitate the little frown that made Xi-shi captivating produced an aspect so hideous that people ran from her in terror. 然后再结合上下文语境,把这句译为:This is ‘imitating the Frowner’ with a vengeance. (Hawkes 1977:102)这就是霍译的整合补偿,正文中有无数类似的例子,绝大多数集中在语言文化层面。试想,如果霍克思用英语直接撰写而不是译自汉语,然后再把这句话翻译成汉语,又该如何处理,汉语读者是否需要那么多“额外”的信息。如果不需要,是否要对相关信息进行删减提炼,或直接还原成汉语文化中的核心话语。现实中是否有类似的现象,即用A语言书写B语言文化的事,然后再从A语言翻译成B语言,答案无疑是肯定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异语写作,如林语堂用英语写的小说及其对应的汉译等。由此涉及到本文的核心理念——瘦身翻译(thin translation)。本文以林语堂的英文小说MomentinPeking及其两个汉语译本(张振玉译本与郁飞译本)为例,结合丰厚翻译阐发瘦身翻译的理念。

2 瘦身翻译的理念

瘦身翻译是丰厚翻译的逆向思维,也是由其引发出的一个新概念。丰厚翻译是添加、扩充信息,而瘦身翻译是删减、简化信息。前者旨在扩大译文读者的语境视野,而后者旨在删除译文读者语境视野中的已知信息,降低译文的信息冗余度,从而使译文比原文更为精简,犹如人之减肥。瘦身翻译与丰厚翻译都主要由原文读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语境视差引起,前者是原文读者的语境视野小于译文读者,后者则相反。换言之,丰厚翻译中添加、补偿的信息对译文读者而言是未知信息,而瘦身翻译中删减、压缩的信息对译文读者是已知信息。瘦身翻译尤其适用于使用异语(非作者的母语)写作的文本的“回译”,此类现象被称为“无本回译”,即“不是完全空无依傍、无中生有的回译过程”,虽然是“缺乏文本依据的回译,但仍然有文化之根(这里是中国文化,而不是泛泛的人类文化)作为根基”(王宏印 2015:2)。当然,瘦身翻译的适用对象并不限于此,凡是由于语境视差引起的删减、提炼信息的现象都可归为瘦身翻译。暂以中国文化为本位,凡是主要或大量涉及中国文化的作品,无论是文学类还是学术类作品,如果进行“无本回译”,很有可能会出现瘦身翻译的现象。瘦身翻译不会对文本伤筋动骨,就像减肥一样,减掉的是一些多余的脂肪与赘肉。这里之所以把是否涉及原文读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语境视差作为瘦身翻译的区别性特征,原因主要在于瘦身翻译是在丰厚翻译的基础上逆向衍生的一个概念。

瘦身翻译与一般的回译有区别,如果回译不涉及(背景)信息的删减,便不属于瘦身翻译的范畴。林语堂的《京华烟云》中有这么一句:The world’s affairs, well understood, are all scholarship. Human relationships, maturely experienced, are already literature. (Lin 2009:258) 很明显,这句话源自《红楼梦》中的一副对联,被张振玉与郁飞回译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异语写作中,有些文化信息是共享的,有些则是特有的。针对特有的文化信息,作者往往会使用“深度写作”的方式,即额外的解释说明,类似于人类学中的“深度描写”。对这些文化个性较强的“深度写作”话语进行回译,瘦身翻译便有用武之地,以删除冗余信息,为译文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罗威(2016)也提出过thin translation(薄翻译)的概念,并采用具体文本(YinYuTang—TheArchitectureandDailyLifeofaChineseHousewritten by Nancy Berliner) 的汉译进行验证,但其把一般意义上的回译视为“薄翻译”的技巧,这点我们并不赞同。其它“薄翻译”的技巧,如省译、概括化等则是“薄翻译”或瘦身翻译的应有之义。林语堂的MomentinPeking以及其它英语著作中本来就有很多翻译的成份(从汉语译为英语作为原文的一部分),很多时候作者并未对其进行深度写作,包括很多中国古典诗词,回译也比较简单,并不涉及由语境视差引起的信息删减,所以也不在瘦身翻译探讨的范围之内。

不管采用何种具体手段,瘦身翻译主要是一种文化还原,把“瘦身”之后的译文还原到母体文化之中,从而使译文显得更加简洁明了,流畅自然,与原文相比,少了拖沓累赘之感。这些拖沓累赘的信息对原文读者而言是理解上的需要,如果解释或添加得体(如整合补偿),也会和原文圆融无间。采取瘦身翻译的译者首先要明白作者采用深度写作的目的,明白作者的良苦用心,同时也要站在译文读者的立场上,判断是否需要增补的信息。对译者而言,不管是瘦身翻译还是丰厚翻译,这种“了解之同情”都是必需的。相对而言,丰厚翻译的应用范围更广泛,因为在文化层面上翻译基本上都是从熟悉(原文读者)到陌生(译文读者);从陌生(原文读者)到熟悉(译文读者)的转换现象毕竟相对较少。Hermans曾把丰厚翻译作为抵制翻译研究流行术语以及结构主义传统平淡性与简化性的有效手段,进而提倡一种更加多样化、富有想象力的翻译话语体系。(Hermans 2003:386) 瘦身翻译有望为翻译研究理论话语的丰厚性与多样性贡献一份力量。

3 瘦身翻译在Moment in Peking两个汉译本中的应用

我们之所以选择林语堂的MomentinPeking作为瘦身翻译理念的验证对象,主要原因在于它是典型的异语写作文本。通过研究张振玉的译本(《京华烟云》)与郁飞的译本(《瞬息京华》)发现,典型的瘦身翻译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多。这主要与林语堂本人高度异化的写作策略有关,即对中国语言文化特有的东西尽量少做解释或直接进行翻译。如林语堂把汉语中的“万福”译为ten thousand fortunes,把“煞风景”译为killing a landscape,把“守身如玉”译为 guard their bodies like jade. 这些都是直译,有一定的审美内涵,值得提倡。林语堂还对很多文化专有词采取音译,并且大部分也没有任何文字说明,如把“小姐”译为 Hsiaochieh,把“腊八粥”译为 Lapacho等。对这些内容进行回译时,就不会涉及瘦身翻译。尽管林语堂为了向西方世界输入中国文化而使用大量的直译和混合式英语,尽量不过多地对中国文化意象和概念进行额外阐释,但仍有许多的意象和表达无法直译成英文,必须采用“深度写作”的策略,这也为我们分析其中的瘦身翻译现象提供了空间。

根据我们搜集到的语料,在张译《京华烟云》中,使用瘦身翻译的地方共有68处,郁译的《瞬息京华》使用瘦身翻译的地方共有44处。由此可见,张译使用瘦身翻译的频率明显高于郁译。在张译中,许多使用瘦身翻译的地方,郁译则保留原文的表达方式,尽管中文读者并不需要那些额外解释也能读懂译文。例如:

① The spirit that possessed them and entered their bodies was the Monkey Spirit, Sun Wukung, celebrated in the religious epic Hsiyuchi. (Lin 2009:22)

张译:来附体的神仙是齐天大圣孙悟空。(张振玉 2013:16)

郁译:附身的精灵便是长篇神怪小说《西游记》里那个赫赫有名的猴仙孙悟空。(郁飞 1991:23)

显然,张的“瘦身译法”更加合理,因为孙悟空在国内已人人皆知,国外读者则未必熟悉,所以才有林语堂的解释性添加与张振玉的合理化删减。相对而言,郁译则显得有点啰嗦,信息冗余度较大。在介绍中国历史或虚幻人物时,林语堂在原文中对其往往有所解释,如果人物名气较大(如孙悟空),译成汉语时就须要适当的“瘦身”。张振玉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更加明显,充分考虑到中国读者的接受能力,删繁就简,提取精华,很多情况下比郁飞的“照本宣科”更为得体。下面对花木兰的处理也非常典型。

② Mulan (magnolia) was the name of a Chinese Joan of Arc, celebrated in a well-known poem, who took her father’s place as a general in an army campaign for twelve years without being recognized and then returned to put on rouge and powder and to dress as a woman again. (Lin 2009:18)

张译:“木兰”是替父从军女扮男装保家卫国的奇女子花木兰的名字。(张振玉 2013:12)

郁译:木兰是中国古代女英雄的名字。一首著名的歌谣颂扬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载未被识破,衣锦荣归,重施脂粉,再着女装的事迹。(郁飞 1991:23)

小说的核心人物姚木兰的名字是其父亲根据花木兰而起的。作者介绍花木兰时,把她说成a Chinese Joan of Arc(中国的贞德),分别与译文中的“奇女子”与“女英雄”相对应。针对整句而言,张译有所删减,郁译则亦步亦趋。鉴于《木兰诗》的广泛普及性,张的“瘦身译法”更为合理。除了删减冗余信息,张译还添加“保家卫国”,可能是根据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以及小说本身的情节添加的,体现出较大的变通性。再如,白居易与苏东坡的诗人身份大家都知道,林的原文是two of the greatest poets of China, Po Chuyi and Su Tungpo, of the Tang and Sung Dynasties (Lin 2009:572)。张译直接处理为“唐朝白居易和宋朝苏东坡”,郁译则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与“宋代诗人苏东坡”。张译稍有省略,郁译还是紧扣原文,但此例的冗余度并不太大。

历史文化词汇是跨文化交际的难点,也是林语堂解释较多的。例如:

③ She gave him the “eight characters”, consisting of the hour, day, month and year of Mulan’s birth, each being represented by two characters of the Celestial and Terrestrial Cycles. (Lin 2009:36)

张译:她把木兰的生辰年月按天干地支说明。(张振玉 2013:24)

郁译:她告诉他孩子的八字。(郁飞 1991:34)

生辰八字(简称八字)在民俗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据此推算人命运的好坏。该例的语境是在木兰走失后母亲为她算命。林语堂对此直译后又有所解释,张译基本上是解释部分的回译,郁译则删除解释性的部分,直接处理为“八字”。虽然很多汉语读者也未必知道“八字”到底是什么(包括张译的解释),但基本上知道是用来占卜命运的。从功能再现的角度看,郁译足以达意,不需额外解释。“龙凤贴”是中国古代使用的仪式性婚书,林语堂在MomentinPeking中把其译为 dragon-and-phoenix card, the dragon representing the male and the phoenix the female. 龙代表男性,凤代表女性,这是作者为英语读者的解释。张译与郁译都回译成“龙凤贴”,自然贴切。

④ But Mulan began to love the lyrics of the Sung period, known astse, which had lines of irre-gular length and entirely of musical origin, being texts written for set tunes and limited by the rigorous requirements of musical tones as determined by the tune. (Lin 2009:342)

张译:不过木兰开始喜爱宋词。(张振玉 2013:218)

郁译:可是木兰爱上了宋词。(郁飞 1991:272)

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林语堂的解释很准确全面,有助于英语读者了解宋词的形式特征。但对汉语读者而言,这些解释无疑是多余的,故被译者删掉。

美食也是宽泛文化的组成部分,如下例林语堂对粽子的介绍。

⑤ Now the grandmother had brought from Shantung some countrystyletsungtse. These were solid triangles made of glutinous rice stuffed with ham and pork or black sugar and bean flour, and wrapped in bamboo leaves and steamed. (Lin 2009:192)

张译:祖母从家里带来了些山东式的粽子,有火腿猪肉和红糖豆沙两种馅。(张振玉 2013:123)

郁译:老奶奶从山东带来了些家乡的三角粽子,有火腿猪肉和红糖豆沙两种馅。(郁飞 1991:155-156)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的习俗,中国人都很熟悉。两家译文都删除原文中的 wrapped in bamboo leaves and steamed,张译还删除粽子的形状。针对历史文化词汇的翻译,与其说是翻译,不如说是文化上的回译。这些词汇重新回到母体文化语境中,再像原文那样解释没必要,尤其是那些根深蒂固的词汇,因为汉语读者的认知语境中已经有这种不言自明的知识图式。

林语堂在小说中采用大量的音译加解释的方法,即先对一些特殊的词汇、人名、称呼等音译(黑体标出),然后再对其做解释。如果回译此类话语,瘦身翻译是最好的方法之一。这在我们搜集的语料中张译(38例)与郁译(26例)皆有一多半。

⑥ In time, the mother began to look upon Tijen asyuanjia, “a predetermined enemy”, as quarrelsome or fickle lovers fondly say. (Lin 2009:91)

张译:后来不久,母亲也就把儿子看作“冤家”了。(张振玉 2013:24)

郁译:不久,做母亲的也把迪人看作“冤家”了,这词是时而吵闹时而和好的情人之间爱用的。(郁飞 1991:78)

在例⑥中,张译直接还原为“冤家”,删除原文中的解释部分;而郁译又是“照本宣科”。绝大部分读者对“冤家”这个词的内涵以及使用场合比较熟悉,《红楼梦》中的贾母也用“不是冤家不聚头”来形容争争吵吵的贾宝玉与林黛玉。迪人的母亲称他是“冤家”,父亲则叫他“孽种”,原文中的 In the past months Mr. Yao had changed his reference to his son fromniehchung(seed of sin) toniehchang, or a predetermined disaster in one’s life brought about by some previous sin. It meant the wages of sin, the stumbling block to a peaceful life, the inescapable snare set by the devil; hence its va-riation,mochang, which meant literally devil’s stumbling block (Lin 2009:315)。 张译与郁译都为“最近几个月姚思安提到儿子的称呼已从孽种称为孽障了。还有魔障一词也是这样演变来的”。还有很多类似的称呼,林也都是这样处理的,如姚夫人骂银屏的 Cheaptsangfu,林语堂解释为Tsangfuactually meant ‘a whore’ but was not an uncommon word of abuse among low-class women. 张译和郁译都删除这个解释。

中国人的名字基本上都有特殊的含义,如“莫愁”是不要发愁的意思,林语堂解释为:Mochow, meaning “don’t worry”. 解释性部分已经蕴含在汉语名字之中,所以无需翻译。葛浩文英译莫言的《丰乳肥臀》中的名字也采取类似的翻译技巧,如把上官金童的7个姐姐(来弟、招弟、领弟、想弟、盼弟、念弟、求弟)分别译为 Laidi(Bro-ther Coming), Zhaodi(Brother Hailed), Lingdi(Brother Ushered), Xiangdi(Brother Desired)等。林语堂以及葛浩文这种音译加解释的方法对中国文学外译不无启示。

⑦ Inging, meaning “oriole”, was to be referred to as “Yenyen” meaning “swallow” — as the two words formed an easily recognized phrase,ingingyen-yenmeaning a group of prettily dressed women. (Lin 2009:676)

张译:莺莺的名字改为“燕燕”,因为莺莺燕燕常用以指一群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人。(张振玉 2013:445)

郁译:莺莺改为燕燕,因有莺莺燕燕这个成语。(郁飞 1991:545)

原文语境是立夫要批判怀瑜、莺莺等人,莫愁建议将这些人的真名“巧妙地隐去”,但又能给读者留下线索,所以才有“莺莺改为燕燕”之说。两位译者都删去原文对莺莺与燕燕的解释,针对“莺莺燕燕”这个成语,张译保留具体的语义所指,郁译只说明有这个成语。虽然两者删减的内容不尽相同,效果并无太大区别。

很多汉语姓氏也有意义,至少可以引起语义或语音上的双关联想。如MomentinPeking中的Her husband’s name ‘New’ meant ‘ox’ and her own family name was ‘Ma’ or ‘horse’. 张译为“她丈夫姓牛,她娘家姓马”。林语堂还利用牛马(牛似道与牛太太“马祖婆”)双关写一首打油诗,表现两家对百姓的压榨。如下:

⑧ Huang niu pien t’i, /Pai ma to to/Niu ma ch’i o, /Pohsing peng huo.

The yellow ox has cloven hoofs, /The white horse goes trot-trot. /Ox and horse yoked are toge-ther, /Woe to the people’s lot! (Lin 2009:181)

张译:黄牛扁蹄,/白马得得。/牛马齐轭,/百姓别活。(张振玉 2013:116)

林语堂对这些歌谣采取音译,不知其用意,难道是为了回译的方便。我们之所以把这样的例子也视为瘦身翻译,就是因为其有音译也有解释性翻译(意译)。其它如“糊涂”、“洋行”、“福气”、“不好了”、“义和团”、“二小姐”、“老神仙”、“将就些”、“桃云小憩”、“吉祥如意”、“通宵达旦”、“衣山带水”等在原文中也都是采取音译加解释的形式。针对这些词汇,林语堂有时把解释成份置入括号,有时音译之后直接加以解释(用or或meaning that等带出),还有以独立句子对音译词汇进行解释的。针对林语堂的英语小说本身而言,类似的音译似乎有点过犹不及。关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我们提倡对部分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进行音译,但要做到适量、适度与恰到好处。葛浩文在翻译《檀香刑》等中国小说时,对有些话语(如干爹、师傅)进行音译,但远没有林语堂这样频繁。

如果说有些文化内容中国读者也不太熟悉,那么原作中的解释可保留。例如:

⑨ The Yao sisters were now quite well-known in Peking, being nicknamed the “Four Beauties” or theSzeshanchuan, which was the name of a seventeenth-century dramatic sequence by Hung Sheng, portraying four historical beauties. (Lin 2009:602)

张译:姚氏姐妹现在在北京蛮有名气了,外人给她们起了个别号,叫“四婵娟”。(张振玉 2013:392)

郁译:姚家姐妹如今在北京很有些名气了,被称为“四婵娟”,这是清初洪昇的一个杂剧,叙述历史上的四美人的。(郁飞 1991:482)

洪昇的《四婵娟》知者较少,至少对现代读者而言,远不如他的代表作《长生殿》名气大。所以郁飞把林语堂的解释也译出来,更容易引起读者的互文联想。张译则省略,语义同样豁然清晰,只是切断原文的互文线索。之后原文还有这样一句:He comically styled the four men, Lifu, Sunya, Afei, and himself, the “Four Monkey Cries”, or Szeshengyuan, which was the name of another dramatic sequence portraying four unrelated stories, one of which was Chih Mulan, or “the Female Magno-lia”. (Lin 2009:602) 这里郁译与张译都保留原文的解释,并且也都添加《四声猿》的作者信息。洪昇的“四婵娟”模仿明代徐渭(徐文长)的《四声猿》,四折各写一个故事。如果张译把林语堂的解释译出来,作者对“四婵娟”的解释就有必要保留,毕竟中国读者对这两部杂剧不是很熟悉。这说明瘦身翻译有一定的条件限制,译者要善于设身处地地为译文读者着想,看其是否有相关的知识储备,是否真正需要作者的解释。换言之,一切视译文读者的语境视野而定。

由上可知,张译的瘦身翻译数量明显高于郁译,绝大多数也比较得体,信息冗余度低于郁译,具有更高的可读性。这与两者的翻译策略也密切相关,张译尽可能地重新构建小说的汉语语境,倾向于归化,使目标语读者感觉到自己是在阅读一本中文原著,郁译则紧扣原文(包括原文的形式),更加忠实于原文,变通性不如张译。张译明显的变通包括把小说扉页的散体献词译成七言绝句(全书写罢泪涔涔,献予歼倭抗日人。/不是英雄流热血,神州谁是自由民。),为小说各章节添加章回式标题,上中下各卷的标题都是朗朗上口的“四字结构”(道家女儿、庭园悲剧、秋季歌声)等。

4 结束语

瘦身翻译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将某些信息进行删减或简化的行为与理念,具有理论与实践双重意义。从理论层面而言,瘦身翻译是由丰厚翻译逆向引发的一个新概念,是对已有翻译现象的理论概况,原文读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语境视差是瘦身翻译与丰厚翻译存在的理由与根据。针对瘦身翻译而言,原文读者的语境视野小于译文读者的语境视野,丰厚翻译则相反。从实践层面而言,瘦身翻译的提出可为译者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尤其适用于用A语言书写B语言国家的人文世事,然后再从A语言翻译成B语言的文本,最典型的莫过于异语写作。经过“瘦身”处理可以有效降低译文本身的信息冗余度,使其读起来更加自然流畅,因为瘦身过滤掉的成份作为已知信息存在于译文读者的语境视野里。由于语料有限,以后不妨继续探讨类似文本翻译中的瘦身现象,如林语堂其它英语作品(TheImportanceofLi-ving,MyCountryandMyPeople)的汉译、谭恩美、赛珍珠英语作品的汉译(TheJoyLuckClub,TheGoodEarth)等,结合具体翻译实践(并不限于文学翻译领域),围绕瘦身翻译的核心特征(由语境视差引起的信息删减与简化)完善其理论表述,使其成为与丰厚翻译具有同等价值的翻译学术语。

曹雪芹高 鹗. 红楼梦(底本为程乙本)[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4.

罗威. “薄翻译”——以《荫馀堂——建筑风格与一户中国家庭的日常生活》英译中翻译为例[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6.

王宏印. 从“异语写作”到“无本回译”——关于创作与翻译的理论思考[J]. 上海翻译, 2015(3).

郁飞. 瞬息京华(译)[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1.

张振玉. 京华烟云(译)[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 2013.

Appiah, K. A. Thick Translation[J].Callaloo, 1993(4).

Hawkes, D.TheStoryoftheStone(trans.)[M]. London: Penguin Group, 1977.

Hermans, T. 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 Studies as Thick Translation[J].BulletinoftheSchoolofOrientalandAfricanStudies, 2003(3).

Lin, Y.-T.MomentinPeking[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9.

Shuttleworth, M., Cowie, M.DictionaryofTranslationStu-dies[Z].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猜你喜欢
张译瘦身林语堂
给自己的课“适度瘦身”
40公里与5个字
古镇中的小池塘
我的瘦身计划
林语堂:幽默艺术与快乐人生
Summer Holiday
探访林语堂故里
张译自称不是明星
1940年林语堂短暂的重庆之行
还说公立医院“瘦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