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宜兴市实验小学 张海萍
处处留心皆素材
——浅谈培养学生捕捉习作素材的能力
江苏宜兴市实验小学 张海萍
在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中,能引发我们写作的素材俯拾皆是,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留心观察、注重创设情境、多开展游戏,帮助学生捕捉习作素材,指导他们学会写作。
写作素材 观察 情境创设 游戏教学
作为习作教学的起始阶段,三年级是学习语言至关重要的转折点。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于刚刚接触的作文,他们感到有很大的难度,主要体现在缺乏素材,无话可说,无话可写。每当我看着一篇篇枯燥无味、千篇一律、生拼硬凑的文字,常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其实,在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中,能引发我们写作的素材俯拾皆是,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捕捉习作素材,指导他们写作。如何培养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呢?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做法:
1.引导学生从观察周围事物中获取素材
三年级学生对事物始终充满好奇心。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以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帮助他们获取素材。
每天下午,我们有固定的吃水果时间,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品种繁多的水果。这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刻。借此机会,我都利用这个时间引导学生边吃边观察,边谈感受,然后利用小练笔,把观察的水果记录下来。于是一篇篇精彩的水果习作便新鲜出炉了。下面是最怕写作文的小钰的习作片段:“圆圆的冬枣又大又亮,有的冬枣全身都是翠绿的,有的冬枣一半是翠绿的,一半是紫红的,一看就让人垂涎欲滴。咬一口冬枣,只听见咔嚓一声,哇!又香又脆的冬枣,白嫩嫩的肉,吃在嘴里甜滋滋的,连小小的核,我也舍不得扔!我一连吃了好几个,过了好一阵子,我还想着冬枣的味道呢!”
“作文要有内容,内容的主要来源是平时所见所闻。所见所闻都有赖于观察。”学生们观察有了收获,自然就有话可写了。
2.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捕捉素材
生活无处不在,人人都有生活。学生每天的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及时引导学生把心中的话说出来,作为习作的素材。
如,去年冬天,我校响应号召,开展冬季长跑运动。第一天跑步下来,学生不太适应,个个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我见此情景,及时请学生谈谈跑步时的心理体验。这是刚刚发生的事情,人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体验,所以学生争先恐后,畅所欲言。果不其然,当天的小练笔中,佳作众多。有学生这样写:“我第一圈跑得很轻松,跑第二圈的时候,我的肚子觉得疼痛难忍,只能小跑,总算跑完了。可是艰难的第三圈飞快得向我跑来,这个时候,我已经上气不接下气、满头大汗了,力气也花光了。这时,我想:要是躺在家里的床上休息休息就好了。可是有句话说得好:‘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想到这,我好像觉得有股暖流袭进了我的身子,给我了力气……终于跑完了!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其实战胜自我就会胜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次学生能成功完成习作,关键在于他们找到了“乐于表达”的话题,写作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从老师“要我写”变成“我要写”。这是学生动力系统中质的飞跃——学生心甘情愿地付出“脑力”,他们的“能量”自然就充分发挥了出来。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希望老师能够了解学生的生活,能够设身处地想象学生内部的意思和情感,然后选定学生能够作的、愿意作的题目给学生作。”这就需要我们开动脑筋,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习作情感。
有一次,上课铃已响,可我因特殊情况要处理,上课迟到了五分钟,当我赶到教室时,发现学生们神情紧张,小干部汇报刚才纪律不好。学生们本准备好挨一顿批。但我却不愠不火,话锋一转,请他们如实说说刚刚我不在场的一幕以及心理活动。于是又是佳作纷呈。“这一天依旧像往常一样上科学课,老师久久没有出现,我的脑子里顿时产生一个疑问:老师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呢?我又想这节科学课应该上不成了吧?但我很快又改变了想法,这一定是老师故意用来考验我们的,我一定要坐坐好,不要让老师发现我。我又用余光望了望四周,只见有的同学正在私下讨论,有的同学伸长脖子‘引吭高歌’,发出各种声音,难听极了!还有的同学正在和同桌交头接耳,正讲得口沫横飞、欲罢不能的时候,老师突然出现了,板着脸阴沉沉地告诉我们这一次仅仅是一次考验,以后这样的事情多着呢!我把老师的话都一字不落地记在心里,以此来提醒我们时刻做得最好。”
这样的情境重在观察与体悟,关注的是学生自己的经验世界与情感世界,培养的是即兴作文的习惯,实现的是回归生活的作文教学生态观。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发现自我的桥梁,他们的心智成熟依靠的不是成人世界的说教,而是自己在游戏中的体验与领悟,而且游戏也是他们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
在一次紧张的接力游戏后,我请每位学生谈谈今天游戏中紧张的一幕。小凯同学这样写:“很快轮到了我,我拿到接力棒飞快地奔跑着。对面坐着的是我们的宋老师,到那里,我必须从老师身边转个圈,再跑回来,我跑到那里,转圈的时候就放慢了脚步,生怕摔跤,我听到宋老师小声地说:‘快点儿,快点儿!’一股暖流流进了我的身子里,让我加快了脚步,转完,我像脱了缰的野马飞快地跑向队伍。可是,在我跑的时候,一只鞋子一松,我这时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心想:要是鞋掉下来了,那就麻烦了,我们班里的同学不就要责怪我了?可令人高兴的是,那只鞋并没有掉下来,我往里一踩,它居然又穿在我的脚上了。直到跑到队伍前面,把棒子给另外一个同学的时候,我才松了口气。”
开展各种游戏,像是下棋、吹泡泡、跳皮筋、跳房子、捏橡皮泥等,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了动手能力,促进了思维发展,还使他们的习作自然,清新,充满了童心、童真、童趣。
当习作指导由传统侧重的“怎么写”转向于“写什么”时,我们渐渐明白习作素材的激发、积累、开拓是制约习作水平的“瓶颈”。瞄准它,击破它,就能为学生习作“活一方天,清一池水”。作为学生学习引导者的教师,要有一颗慧心,做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开发学校生活,联系家庭生活,抓住社会生活;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更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处处留心皆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