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实验中发展学生思维

2017-02-26 04:11:42邱明华
教师博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化学探究思维

邱明华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江苏苏州 215021)

思维培养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树立科学的思维品质,有助于其在学习中获得相关能力、水平的有效提升。初中化学实验对学生思维的要求较高,教师应当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就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让学生获得思维的解放。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帮助学生将化学知识理论与化学实验操作紧密联系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建立其教学内容的联系,在化学实验探索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创新。

一、巧设实验情境激活思维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开启往往以问题作为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巧妙地设计实验情境,通过相应的化学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在主观能动性的带动下,融入化学问题的探索与解答中,将思维聚焦于化学知识中,激发思维的火花。化学实验情境的设计应当以激发学生关于化学知识的思维为目标,问题情境要注意逻辑性,把握好问题的提问顺序以及问题的难易程度。在进行化学实验之初,应当以生活素材为引导,首先向学生抛出与生活较为相关的化学问题,帮助学生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便于学生理解问题本身并联系生活实际激活思维去探索问题的答案,融入化学知识的学习中。

例如,在进行化学实验课“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这一化学知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高锰酸钾溶于水”的化学实验。在准备好相关的化学实验器材后,教学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今天的空气清新吗?”当学生回答出这一问题时,可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思考到了空气成分的问题,这时,教师进一步提问:“老师的一个北京朋友今天跟老师吐槽说北京的雾霾真严重,同学们知道雾霾空气中含有什么成分吗?”这一问题正式将学生引导入物质颗粒的思考中。教师向学生解答空气由粉尘、水蒸气、各种气体等物质组成后提出教学主题“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随后,教师请学生帮助自己完成“高锰酸钾溶于水”的化学演示实验,并在实验的过程中讲解高锰酸钾的构成微粒,让学生在化学实验的探究中激活思维,明确相关的化学知识。

二、实验探究引导思维深入

初中化学实验类型多样,主要有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定量实验、定性实验、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等,针对不同的化学教学内容,选择的实验类型也有所差异。探究性实验是注重知识探究的实验,探究是一个寻找未知的过程,也是思维深入的过程,提高学生在化学知识中思维的深度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水平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此,教师应当加强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将思维深入化学知识的更深层次,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初中化学的探究性实验主要解决较为难理解的化学知识点,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明确实验的目标,以目标为引导,带领学生逐步探究相关的化学问题。

例如,在进行“燃烧与灭火”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燃烧条件这一化学知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教学准备两个同样的蒸发皿,将酒精和水分别放入两个蒸发皿中,然后问学生哪个蒸发皿中的物质能够燃烧起来,探究燃烧的基本物质条件。当学生回答该问题后,教师点燃两根火柴分别投入两个蒸发皿中,让学生注意观察蒸发皿中的现象。学生会发现,酒精能够燃烧而水不能。随后,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水不能被燃烧而酒精能呢?”引导学生思考可燃物的化学知识,明确燃烧的第一个条件即可燃物。之后,教师乘胜追击提出问题:“酒精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燃烧起来的呢?”引导学生思考点燃的操作以及氧化剂,最终让学生从化学探究实验中直观地感受、了解到燃烧的条件,从一步步的思考中深入了解相关化学知识。

三、实验设计鼓励发散思维

化学实验设计即是在化学目的、要求的指导下,在实施化学实验之前运用化学相关知识和技能,根据科学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原理、装置、仪器、步骤、方法等相关内容的规划、安排,以顺利达成化学实验的目标。化学实验计划是具有相对开放性的,只要能够在遵守实验规范操作的前提下达成化学实验目标,其中的实验装置、方法、步骤等存在较大的变换空间。因此,在进行化学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拥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去思索达成化学实验目标的过程,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其思维的广度得以开拓。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强化学生对化学实验设计的积极参与,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化学实验。

例如,在进行化学实验课“灭火的原理与方法”的教学过程中,关于灭火的方法的化学实验探究,教师可以以学习任务的形式鼓励、要求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灭火实验的设计,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加深思考,以灭火原理为根据选择相关的实验器材,设定实验步骤与方法等,并在设计完成后阐明自己的设计理念。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能够促进学习刻板、懒惰的学生独立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为思维活跃的学生提供一个人发散思维的平台,让其能够在思维相对自由、操作相对独立的环境下发挥潜能,提高综合能力。待学生完成自己的化学实验设计后,教师应当认真对每一个设计进行点评,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在化学实验知识的自我探究中得到肯定,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信心。

四、实验研究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促进学生不断前进、成长、突破的重要思维。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通过强化化学实验研究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鼓励、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研究的过程中应当向学生强调将化学研究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已知化学知识的基础上探究未知的化学知识,利用已知的化学知识达成对未知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可以将生活环境作为研究背景,还原化学实验的复杂程度,提高化学实验研究的客观性、科学性。

例如,在进行化学实验课“溶解现象、乳化现象、结晶现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次“溶解现象、乳化现象、结晶现象”的实验研究,让学生在课堂活动结束后在生活中观察、收集各种“溶解现象、乳化现象、结晶现象”,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讨、查阅相关资料、请教长辈等方式认识,了解收集到的相关化学现象,并以实验的方式在课堂上进行相应的展示。在这一化学实验研究中,学生为完成实验展示而经历了一系列探索、求证等过程,学生能够接触到未知的化学知识领域。这些知识为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提供新的素材、构思等,学生的思维得以创新,已有的化学知识结构进一步得到完善。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研究应当保持积极主动的状态,然而部分学生的研究专注力和韧性比较薄弱,在没有教师的引导、监督下很可能出现倦怠的状态。对此,实验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最好选出小组组长,让小组组长带领、监督小组成员完成化学实验研究。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研究的过程中积极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研究,并在研究完成时对学生的研究进行认真点评、总结,加深学生的认识。

[1]吴雪刚.论化学实验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7,(17).

[2]张小川.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的兴趣[J].新课程(中),2014,(10).

[3]林旺金.初中化学校本作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11).

[4]曹飞.优化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化学课程教学效率[J].赤子(上中旬),2015,(24).

猜你喜欢
化学探究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