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惠明
(宁都县第三小学,江西赣州 342800)
新时代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他们学好每一门学科,还要有举一反三的能力,会用不同的方式思考,提升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在教学时一直忽略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只看他们的成绩,学生能力的高低我们无从得知。如果教师能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就能提升不少。
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就是能通过数学的学习,让自己掌握数学的基本思想,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不能学一个会一个,每学一个新的知识就忘记了旧的知识。同时也要让数学应用于生活实践中,这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最重要的东西,如果只会做有限的题目,而没有培养核心素养,那终将会被淘汰。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很多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根本没有这种观念,不知道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只知道学生的成绩说明一切。这种想法要被淘汰,知道对学生来说重要的是不是分数有多高,而是核心素养的能力有没有被培养起来。部分教师就算有这种想法也不知道该如何进行,不知道借鉴谁,无从下手,只能继续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思维进行教学,而且他们不知道这种新的教学想法是否能被学生接受,如果失败了会有什么后果,没有人为教师出谋划策。接下来要讲的问题就是如何帮助教师在教学时培养起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1]。
小学数学是一个注重理解和思维的科目,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提不起兴趣,教师课堂组织缺乏方法,使得小学数学课堂建设停滞不前。为了有效改变教育现状,需要教师不断创新,多策并举,以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课堂教学时多联系前后知识点
数学的每一章节并不是独立的,如果教师把它们独立了,那么学生就无法发现这些知识点中的联系,学一点会一点,而且遗忘速度也很快,小学生并不会自己联系前后知识点,需要教师的指导。现在的数学教师在上课时都是先说概念和定义,然后讲几道例题就讲完了一个知识点,既没有带学生回顾之前的知识点,也没有跟学生说今天所讲的内容和之前有什么联系,让学生一直认为数学的学习就是独立的,没办法用联系的眼光来对待知识点,所以教师要在教学时注意这一点,比如在学习乘法运算时,先从学生已经熟悉的加法运算入手,然后列出相同的数字相加,问学生有没有什么快捷的方法,不用一个个相加也能得出结果,就能够自然而然地引出乘法这一概念,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乘法和加法的区别,有时在忘记了乘法口诀时还能通过加法的运算推导出来。如果教师能做到每教一个新的知识点之前都找到与之相关联的知识点,并以此为开端给学生讲课,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就能简单很多。所有的难题都是由简单的题目串联而成的,他们在遇到难题时能把这些题目拆分成一个个简单的题目,就能自然而然解决问题[2]。在课堂教学时多联系前后的知识点能让学生看到数学学习新的方法,让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被很好地培养起来,成为数学能力很强的人,而不是分数高,能力差。
(二)和实际相结合进行授课
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纸上的知识和公式,而是能真实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果学生学了数学,只能用它来解决教师出的试卷上的问题,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那这个知识学生就没有学好,不会活学活用。如果是高中生,那么他们的这种状态就全怪他们自己。但今天的主体是小学生,小学生在学习时需要教师的指引,老师教学时只给他们讲了书本上的例题,让他们对书本外的知识一窍不通,无怪学生不知道在生活中如何运用数学。所以在教学时,除了课本上的例题,教师还要联系生活实际对他们进行教学。一方面能够用更加通俗易懂和平易的话语让学生对知识更加了解,还能让他们知道这一知识点和生活中哪些实际可以联系起来。比如在学习一次方程时,教师讲完课本中的例题之后,可以给学生出一道和实际相关的题目:“已知我在超市买了3个棒棒糖,到学校后发现同桌的棒棒糖是我的3倍,那么他有多少个棒棒糖呢?”学生在稍加思考之后就会发现这类常见的问题就是其所学的一次方程,可以轻松写下“y=3x”这个等式。让学生通过现实中时常发生的事,列出式子并进行解答,也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际相结合进行授课,能让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慢慢培养起来,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3]。
(三)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除了和实际相结合进行授课之外,还有一种方法能够让学生了解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就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并不难发现,但是小学生一直没有进行过这种实践。跟着妈妈去超市、跟着爸爸去游乐场等都和数学有联系。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要在课下搜集这些和数学有关的情况,不管是体现乘除法思想还是体现方程的思想,都可以。然后让学生就他们搜集到的这些情况自己出题,同学之间互相解题,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比如,学生跟着妈妈去超市购物,售货员在算账时没有听清他说的具体多少钱,但是妈妈给了售货员100元,售货员找了妈妈7元,问此次购物共花了多少钱?其中的苹果标价3元一斤,妈妈买了5斤,问剩下的商品总共花了多少钱?这道题目看似很繁杂,但其实就是简单的减法运算,第二问是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搞清楚了这两点,学生就能解答出题目。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对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很大帮助,能让他们更有创造性,也能用更全面的眼光看待问题[4]。还可以将题目改成学生感兴趣的人或事,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同学们都知道故宫很大,它占地约72公顷,但是,天安门要比故宫小,故宫的面积是天安门广场的2倍少8公顷。问天安门广场有多大?其解题思路如下:
解:设天安门广场大约占地x公顷。
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马上就上来了,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天安门的大小,然后开始很有兴致地做题。
总之,小学生数学的核心素养不仅是学校的要求,更是新时代教育的要求,如果因为教师的疏忽让学生落后于别人,教师则将难辞其咎。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及核心素养进行有效培养,让学生喜欢数学,喜欢动脑,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学习。
[1]张秋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再现与思考——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J].情感读本,2017(8):29.
[2]龙世梅.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点思考[J].读书文摘,2017(14).
[3]李志芳.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7).
[4]程玉红.联系生活关注过程渗透思想——小学数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