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磊 张 玲郭仁芳 肖炎农
(1.湖北省襄阳市植保站 441021; 2.湖北省谷城县植保站 441700; 3.华中农业大学植科院 武汉 430070)
襄阳市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石 磊1张 玲1郭仁芳2肖炎农3
(1.湖北省襄阳市植保站 441021; 2.湖北省谷城县植保站 441700; 3.华中农业大学植科院 武汉 430070)
调查方式采取区域普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全市9个县(市、区)中,有6个县(市、区)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见病,占66.67%。主要发生在汉江沿河流域,发生区域为樊城区太平店镇、牛首镇,襄城区卧龙镇、欧庙镇,宜城市小河镇、郑集镇,襄州区东津镇,老河口市仙人渡镇、李楼镇,谷城县冷集镇、茨河镇、庙滩镇等,呈星星点点分布。全市小麦种植面积36.27万hm2,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发病面积2.76万hm2,占种植面积的7.61%,其中重发面积0.97万hm2,占种植面积的2.67%。对部分已发病的乡镇进行重点调查,调查面积242.80hm2,其中发病面积110.53hm2,占45.52%;重发生面积 33.80hm2,占调查面积的13.92%;调查田块520块,有病田169块,病田率32.50%;调查2 600个取样点,有病样点451个,占17.35%。
2.1 分蘖期和返青期是侵染危害高峰期
通过调查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生活世代得知,该线虫在我市只发生1代,6月~10月份卵不能孵化,其初侵染源主要是二龄幼虫。在小麦播种后约20d,二龄幼虫从孢囊内的卵孵化出,即可侵入小麦幼根;在小麦播种后47d(分蘖期)时形成第一个侵染高峰,二龄幼虫在冬季低温时停止发育,第二年2月~3月春季温度回升,孢囊中的卵再次孵化成2龄幼虫,再次侵入小麦根部,并在小麦播种后约143d(返青期)形成第二次侵染高峰。
2.2 不同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
通过调查统计单株白雌虫数量,按照抗性分级标准中的小麦对禾谷孢囊线虫抗性程度进行评价。调查了43个当地主栽品种,没有能达到免疫抗性的品种;抗性为高抗的品种有17种,占39.5%;抗性为中抗的品种的有9种,占20.9%;抗性为中感的品种有8种,占18.7%;抗性为高感的品种有9种,占20.9%。
2.3 汉江沿河流域砂质土发病重
从普查结果看,病害发生田块主要分布在樊城区太平店镇、牛首镇,襄城区卧龙镇、欧庙镇,宜城市小河镇、郑集镇,襄州区东津镇,老河口市仙人渡镇、李楼镇,谷城县冷集镇、茨河镇、庙滩镇等汉江沿河流域,发病田块尤其是病株率大于40%的重发田块以砂质土壤为主。砂质土壤土壤间的空隙更大,通透性更强,遇到雨水时,水分更容易充斥在土壤颗粒的空隙间,幼虫才可以快速地孵化出来并通过土壤空隙间的水分迁移到小麦的根部,对小麦造成为害。
2.4 部分早播和晚播田发病较轻
土壤的温度不仅对禾谷孢囊线虫卵的孵化起着决定性作用,对小麦等作物的生长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低温土壤环境下,禾谷孢囊线虫卵的孵化速度会加快,而与此同时,低温会减弱植株的生长代谢,抗病性降低,这两种效应共同导致了禾谷孢囊线虫病更为严重的为害。调查中发现,部分早播田块,等到小麦根系已经发育良好时孢囊线虫卵的孵化才达到高峰期,此时由于小麦根部抗逆性较强,线虫引起的病害减轻。部分晚播田块,由于避开了孢囊线虫的孵化高峰期,二龄幼虫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寄主作物而死亡,因此也导致线虫危害减轻。
2.5 施肥水平影响病害的发生程度
据调查,不同的肥力水平也会对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的发生为害产生影响。施用肥料后,肥水条件好,有利于小麦植株的健壮生长,小麦植株生命力旺盛,抗逆性得到增强。此外肥水条件好,对禾谷孢囊线虫病为害造成的损失有一定的补偿作用,可以减轻禾谷孢囊线虫病的危害。如若反之,缺肥会使植株的抗逆性降低,有利于禾谷孢囊线虫病的侵染为害,造成更大的损失。调查中发现,适量增施磷肥和氮肥可降低该病发生程度,一些过量施用钾肥的田块病害发生较重。
3.1 农业防治
3.1.1 选用高抗品种
种植抗耐病品种来防治禾谷孢囊线虫病,相对于其他防治手段的使用限制和自身的负面效应而言,是一种经济有效且十分环保的方法,如种植豫麦58、郑麦9023、新麦20等耐病性、产量相对较高的品种。
3.1.2 合理轮作种植
由于禾谷孢囊线虫寄主范围较窄,因此轮作是控制孢囊线虫群体密度的有效措施,减轻病害的同时也不浪费土地资源。小麦与油菜、蚕豆和豌豆等作物进行轮作,能有效控制禾谷孢囊线虫的种群密度。
3.1.3 适时调整播期
通过播种时期的适当调整,使线虫侵染高峰期与寄主植株的敏感阶段相避开,可使植株根系得到较好发育,增强对线虫的抵抗力,同时阻碍孵出幼虫的正常侵染,能有效的降低线虫造成的产量损失。
3.1.4 加强田间管理
在小麦播种前对田地进行深翻,暴晒,会改变土中孢囊的原有分布,部分进入深层土中,对幼虫的孵化及幼虫孵化后对植株的侵染都将产生阻碍作用;被翻到表层的孢囊,在风及阳光下,温度升高和水分散失可降低后来的幼虫孵化率。结合小麦的生育期特性,适时、适量的补充水肥,能使麦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性,同时增加产量,弥补了线虫病害引起的损失。
3.2 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仍是植物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措施。传统对禾谷孢囊线虫病的防治药剂毒性大、成本高且对环境污染严重,已经不符合现代农业规定和发展的要求。阿维菌素是生物农药,对孢囊线虫的卵和2龄幼虫有着较强的毒性,且对环境污染较小,适合田间大面积推广使用。可以在小麦播种期,按种子重量2%的用药量进行拌种处理,或用3%阿维菌素按30kg/hm2用量在播种时施入播种沟中,能够抑制早期的初侵染,达到理想的防病效果。
S435.12 文献识别码:B
1005-6114(2017)05-050-002
2017-07-11
石磊(1983-),男,农艺师,长期从事病虫害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