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为心画

2017-02-25 19:35李威远
民间文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袈裟银子和尚

李威远

清朝乾隆年间,徽州府衙前有个测字摊,摊桌两边有一副对联,上联“不灵不收费”,下聯“应验再赏钱”,横批“天机神测”。

摊主吴问天,一双小眼“滴溜溜”乱转,大嘴咧到腮,路过的人有的说他“口大欺天”,还有的说他“异人异相”……谁知道呢,反正说什么的都有,也不知道他的卦准不准。

话说有位小财东叫程守礼,这天,他跌跌撞撞往府衙赶,经过测字摊,往下一看,不走了。

程守礼上前一揖到底,指着对联问吴问天:“敢问先生,这赏钱怎么给?”

吴问天睁开一双小眼睛,说:“有则多,无则少,若一时窘迫,捧个人场也行。”

程守礼心想,若是报案,打点银子不会少,案子破不破还难说,不如测字划算。

于是,程守礼说:“先生,我想测个字!”

吴问天递过纸笔,说:“请客官赐字。”

程守礼搜肠刮肚,下不了笔,再四下张望,忽然有了,提笔匆匆写下个“赏”字,双手递过去。

吴问天凝神细看,沉思片刻说:“客官家中,必定丢了银子!”

程守礼一愣,问:“何以见得?”

吴问天用手遮住“赏”字上半部,说:“‘贝在‘赏字下,岂不是‘银子下落不明?”

程守礼心想:“让他蒙对了。”又问:“可知何人所为?”

吴问天并不作答,反问:“近日可有外人来家?”

“倒是来过几位,都是至亲好友。”

“其中可有和尚?”

程守礼大为吃惊,问:“广济寺了然和尚来过,难道是他?”

吴问天再用手遮住“赏”字下部,问:“这是何字?”

程守礼惊骇,道:“果然是他!”再问:“那他是如何偷走银子的?”

“贼是小人,智过君子,了然身穿袈裟,把银子包扎在下身,带出家门。”

程守礼依稀忆起,了然出门,似有异样,急忙问:“银子可能追回?”

吴问天提笔在“赏”字边,再写上个“人”字,说道:“人赏为‘偿,‘偿者还也,你去他必还。”

程守礼赶到广济寺,果然追讨回了银子,不过他心里还搁着个问号:这吴问天真的能“神测”?

这一日,程守礼请吴问天到宴宾楼,两人推杯换盏,把酒言欢。

喝到高兴处,程守礼奉上五两银子赏钱,问道:“敢问先生,果能‘神测?”

吴问天哈哈一笑,说:“我能‘神测,全仗客官相助!”

程守礼不明白,说:“此话怎讲?”

“古人道‘字如心画,我只不过读懂你的‘心画而已。”

程守礼更加糊涂,问:“何来‘心画一说?”

吴问天拿出他写的纸条,程守礼一看,当初这“赏”字,写得也怪:“尚”字外框太长,乍一看,活脱脱像是一幅画,画的就是和尚穿袈裟,下身夹带银子,看到这里,他不禁拍案叫绝,口中称赞道:“好一个‘字为心画!”

猜你喜欢
袈裟银子和尚
小和尚打水
不数碎银子的店小二
向前奔跑的和尚蟹
记 得 朦胧
挂在树上的银子
凭空消失的银子
此地无银三百两
八戒的悲催回忆录
佛祖的袈裟